学术投稿

心脏骤停基础生命支持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

田国红

关键词:心脏骤停, 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
摘要:自第一次有文献报道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后有存活率的研究文献记录以来,已有50余年历史,复苏专家致力于减少因心血管病及中风导致死亡的研究,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CPR)理论和技术体系.1960年有学者报道了14例胸外按压而存活的病例,196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被称为CPR的里程碑[1].以后多次修订,2010年指南由356个复苏专家对涉及的277个CPR、心血管急救(ECC)主题411个科学证据逐一审查,形成新的指南,并于2010年10月18日同时在<循环><复苏>杂志上发表[2],本文就其中的重点进行摘要,以提高急诊抢救时水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性多发性浆膜炎的激素治疗初探

    目的 观察结核性多发性浆膜炎的激素治疗效果.方法 将53例结核性多发性浆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规范抗结核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仅予规范抗结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抗结核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进喜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痰热清对老年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作用

    目的 观察痰热清对老年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80例未使用呼吸机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对照组仅应用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气道湿化效果和HAP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气道湿化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AP发生率为15%(6/40)低于对照组的30%(1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用于老年气管切开患者,增强气道湿化疗效,降低了HAP发病率.

    作者:杜全胜;杨圣俊;马海英;周汝明;何聪;赵鹤龄;侯改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健康体检中突发事件问题分析与对策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对健康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单位对健康体检广泛关注[1].针对体检人数量大,体检时间集中,检查项目全面,突发事件发生几率随之增加,体检中心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保证体检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彭晓瑞;蒲建繁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4种中药材及其杂品的鉴别

    目的 探讨4种常用中药材的正品、伪劣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方法 运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的方法区分4种常用中药材的真品和伪劣品、混淆品.结果 升麻、酸枣仁、肉苁蓉和五加皮均可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的方法区别伪劣品和混淆品.结论 通过探讨4种常用中药材及其伪劣品、混淆品的鉴别方法,引起医疗工作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保证中药材安全合理的使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爱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分析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且也是与药物的实际应用接近的领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1].药物分析实验是该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目标是验证、巩固和掌握药物分析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操作习惯、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赋予学生某种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知识创新能力.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已从单纯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换为把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手段[2].为进一步提高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笔者对药物分析实验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要求.

    作者:赵永明;赵丽艳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黄芪联合红花对脑出血大鼠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比较早期不同时间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ICH)模型大鼠对出血灶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ICH大鼠模型制造成功后,在出血前24h和出血后0、6、12、24h分别用红花、黄芪、黄芪+红花治疗,72h后处死,作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出血对照组血肿周边及外围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较多.黄芪组、红花组及黄芪+红花组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均少于出血对照组,并且黄芪+红花组的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红花组(P<0.01).黄芪+红花术前24h组、术后0、6、12h脑出血大鼠的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黄芪+红花组术后应用24h脑血肿周围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术前应用24h,术后0、6h和术后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芪组、红花组和黄芪+红花组术后6、24h大鼠脑血肿周围TUNEL阳性细胞数均少于对照组,且红花组TUNEL阳性细胞数多于黄芪+红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优于单纯使用红花治疗脑出血;ICH 24h以后联合黄芪和红花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ICH以前24h给药治疗好;联合使用黄芪和红花对脑出血可能的保护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内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延缓细胞凋亡.

    作者:马全瑞;孙金萍;马江波;刘广辉;梁亮;赵剑;马新伟;秦毅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小儿高热惊厥45例护理体会

    高热惊厥是小儿时期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疾病感染早期,体温≥39℃,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斜视、发直或凝视,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若救治和护理干预不及时,极易反复发作,引起脑组织损伤而影响小儿智力发育[1].笔者总结高热惊厥患儿45例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卫敏;孟倩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蝶翼针穿刺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简称输液港,是一种可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主要由供穿刺的注射座及硅胶导管两部分组成.适用于长期间断输液患者,可解决患者频繁更换输液通道的痛苦,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静脉输液、化疗的永久性通道.因其位于皮下,感染几率低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已逐渐被许多临床肿瘤科医师和患者接受,其应用近年来有较大推广.注射座穿刺时必须使用蝶翼无损伤针简称蝶翼针,因其含有一个折返点,针的斜面较普通针长、角度应小,可避免成芯作用,即针尖的斜面不会削切注射座的穿刺隔膜,防止损伤隔膜造成漏液及切削下来的微粒堵塞导管.蝶翼针套件配有延长管、固定翼,针头与针柄呈90°,穿刺后针翼平铺于注射座上,易于固定,且在体内可留置7d,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使患者更易接受.在蝶翼针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常见问题,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艳丽;师秀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采用甲氰咪胍治疗,研究组采用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比2组临床效果、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P清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17.95%(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谷维素联合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且HP清除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琳;陈江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说明书的项目完整性及表述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说明书现状.方法 搜集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的说明书共8份,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相关规定进行分析,评价项目完整性和表述准确性.结果 无完全合格的说明书,符合条目不足一半者37.5%(3/8);关于说明书中的禁忌,有一半厂家未填写.结论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说明书存在项目不完整及不符合有关规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岑啸;刘睿奇;蒋若尧;邓佳璐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杀虫剂,在生产中常出现因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周,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引起中毒.在生活中,常见于误服和自杀.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之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引起体内生理效应部位乙酰胆碱(ACh)大量蓄积,是胆碱能神经持续过度兴奋,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中毒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常死于呼吸衰竭[1].目前临床采取新型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杰;孙海燕;苗木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奥美拉唑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消化道不良事件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时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痛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血尿酸和消化道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1/31)低于对照组的19.4%(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痛风急性发作时的应用奥美拉唑能有效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引起消化道不良事件.

    作者:闫慧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癒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乌司他丁治疗SAP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曲波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追踪检查在妇产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追踪检查法在妇产科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妇产科护理为试点进行护理质控追踪检查,将发现的问题通过个案追踪检查法和系统追踪检查法追踪到根源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结果 应用追踪检查法后我科病区管理、消毒隔离情况、安全管理、基础护理和患者满意度均提高.结论 追踪检查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金花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西药联合的不良反应探讨

    现阶段,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和中药产业的完善,中药的治疗效果已被临床认可,因此中西药联合应用成为了临床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根据相关研究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单独用药,尤其是针对较难治愈的病症,效果更加明显[1],但也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中西药配伍中必须严格按照中西医的诊断标准以及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若产生不良反应则会削弱药物的性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严重时也会危及生命.根据相关文献统计,中西药同时服用后对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均会产生影响,且可能形成难溶性物质或有毒化合物,加快药物代谢,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2].

    作者:林丽勉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2年10月对泌尿外科100例住院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及其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与常规护理组100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优质护理组的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服务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贾红霞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肿瘤,易发生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1],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手术是子宫肌瘤的常用方法,其围术期护理对患者子宫肌瘤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我科子宫肌瘤患者116例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联惠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及监护方案探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药作为我国传统的药物,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新展现出其独特的疗效.但因中药多为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药方,其采摘、炮制、用药等方法多数未经过科学实验和严谨的论证,因此通过对中药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研究和药学监护(PC)的运用可使中医更加规范和科学.现就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进行探讨并论述PC.

    作者:李联营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抗焦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抗焦虑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广泛性焦虑症(G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GA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丁螺环酮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螺环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GAD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抗焦虑药治疗.

    作者:邓燕 刊期: 2013年第34期

  • 2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与ALP的影响

    目的 观察2种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与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方法 将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8例.A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B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并植骨治疗,2组于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元素与速率法测定ALP.结果 2组入院后第1天和1、2、4、6周微量元素锌、铁、铜、镁、铅含量和ALP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方法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愈合期微量元素、ALP含量的影响程度相当.

    作者:曹建斌;李慧敏;刁连娣;马少云;林苗正;张梅刃 刊期: 2013年第3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