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文兰;王秀文;郭会平;申小英
目的 通过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多重药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分析,探讨引起其多重药物过敏的原因.方法 总结分析该院18例多重药物过敏的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细胞分类及诊治情况.结果 18例患者服药时间15~30d,以恶心、呕吐、腹痛、全身皮疹及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皮损表现为麻疹样型、多形红斑型、血管水肿型、紫癜型、荨麻疹型及痤疮样等.停药后给予抗过敏、抗炎及对症治疗,其中14例患者过敏症状减轻或消失,转院2例,死亡2例.结论 AIDS患者服药过程中,可发生多重过敏反应,为AIDS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引起重视.
作者:叶光荣;张伟;黄先翔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溶血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红细胞中溢出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见到,原因大部分是由于抽血不顺利,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或由于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所致.在病理状态下,也可见于新生儿ABO溶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而血清标本溶血时主要影响那些指标、测定结果是否真实可靠,是所有检验工作者需要了解的问题.为了能及时客观地分析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应当详细了解标本溶血对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就工作中遇到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作一探讨.
作者:霍永华;于芳;邢毛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女,40岁.术前诊断:原发性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胆囊充血、水肿、壁增厚,胆总管增粗,直径1.5cm,胆总管和左肝内可触及形状、大小不一的结石.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探查,左、右肝管开口均狭窄,直径约0.3cm,胆管壁增厚.
作者:徐振辕;齐生伟;贺占青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产前宣教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年龄≤35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前宣教;研究组进行重点产前宣教及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优缺点宣教.比较宣教后2组的剖宫产率.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率为16.4%低于对照组的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好产前宣教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申文兰;王秀文;郭会平;申小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增多,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据WHO一份调查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近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其中,用药品种多、不合理的首推抗生素.为了解掌握医院临床用药现状及存在问题、推动合理用药工作的发展、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笔者总结出不合理用药的几大状况,同时进行分类,并找出相应预防对策.
作者:林小凤;李静玲;林汉华;陈幸谊;何博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重症药疹是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包括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重症多形红斑型及剥脱性皮炎型3种类型.重症药疹不仅皮肤损害严重、广泛,往往还伴有内脏受累及全身中毒症状,易出现并发症,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病死率相当高[1,2].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耐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药师可从对症支持治疗、防治感染、抗过敏治疗、药物选用及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作为切入点为该类患者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雷雯;陈兴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为探讨消化性溃疡病(PV)新的治疗方法,笔者收集1998-2011年经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PV的患者50例(其中胃镜34例、钡餐9例、两者皆采用7例),采用呋喃唑酮、甲硝唑等联合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里;李彩云;苏秀霞;张涛;张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病之一,诊治一般不难.但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特别是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治疗意见尚存在分歧.我科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穿孔性阑尾炎30例,早期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立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医院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该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的品种、应用率、联合用药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门诊抗生素应用率达59.87%,头孢菌素类占抗生素处方总数41.29%,抗生素二联应用率为39.54%,使用频率高的是第3代头孢菌素.结论 该院门诊抗生素应用率偏高,存在无指征用药现象.建议建立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麦针剂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参麦针剂进行治疗的15例肺心病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患者(参麦针剂组)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应用西药治疗的14例肺心病低氧血症及酸碱失衡患者(对照组)作对照,评价其疗效.结果 参麦针剂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02)、血氧饱和度(Sp02)、碱剩余(BE)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2组治疗前后酸碱平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参麦针剂对酸碱失衡虽无明显的影响,但能显著提高Pa02、Sp02水平,从而能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低氧血症症状.
作者:李发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溃烂,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或完全中断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Q波和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脏病猝死.近研究表明,通过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评价其对ACS早期危险分层的价值,以期为临床对ACS早期客观评估及诊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黄琼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胆道系疾病,终一般都需手术治疗,因此准确的诊断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其他检查,诊断准确率高达95%[1],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现对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127例胆囊手术者的超声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翠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小儿慢性腹泻病(CDD)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由于各种原因,约3%~20%的急性腹泻发展成持续性腹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持续性腹泻只占腹泻病的10%,但因持续性腹泻死亡的病例却占5岁以下儿童腹泻死亡病例的35%.笔者分析我院CDD患儿102例的病因,现报道如下.
作者:景俊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术可清除肺泡腔和毛细支气管内的粉尘、吞尘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致炎症、致纤维化因子,可有效清除病因、改善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缓解咳嗽、气喘等症状[1],对尘肺具有标、本同治的功效而在临床治疗尘肺中得到广泛应用.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对收治的1037例尘肺患者行双肺同期大容量灌洗治疗,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覃厚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出血的方法.方法 将60例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试验组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观察并计算每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试验组皮下出血率为15.7%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局部出血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垂直皱褶法及留置气泡技术可有效降低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减轻皮下出血程度.
作者:李芳;刘剑英;樊彩波;王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几年由于B型超声诊断的普及和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脂肪肝与肝胆常见合并症发病情况有日渐增多的趋势,但在健康人群中的情况报告较少.我院2002年4月-2005年4月有15个单位3926人进行了健康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秋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男,82岁,离休干部.2006年8月行结肠镜检查时,发现结肠癌,于左下腹行结肠癌切除术.术中未发现淋巴转移,术后未进行放化疗.在围术期,患者先发生下壁心肌梗死,后出现左下肢静脉血栓.经治疗,左下肢肿胀一度完全消失.2007年5月患者左下肢再度出现肿胀,超声显示左下肢股浅静脉和腘静脉血栓形成伴部分再通,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水肿基本消失.2007年6月21日患者不慎坠床发生颈髓损伤,面部软组织挫伤,暂停服阿司匹林,左下肢水肿再次出现并逐渐加重.2007年7月6日因颈髓外伤稳定,恢复使用阿司匹林,但左下肢水肿仍逐渐加重.此后又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均不显著.2008年1月始用华发林治疗,INR值维持在1.6~2.0之间,左下肢水肿仍无好转迹象.2010年4月患者左下肢水肿加重,出现足趾黑变,脚部皮肤有破溃、渗出.由于患者年数已高,身体状况不允许截肢治疗方案,家属仍选择非手术治疗.病情加重期间患者间断发热,于2010年5月5日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病故,去世时左下肢皮肤未进一步破溃.
作者: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已被证实是好的长期血管通路,而通路功能直接影响患者透析及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患者生存.近年来,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瘘穿刺也是临床关注的问题.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管条件和伤口愈合功能较差、自我护理能力较差,这些都会影响到内瘘的功能.因此,笔者将我院23例老年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宗斌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药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在防病治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上药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由药物引起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基层医疗单位要提高医疗质量,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药物源性疾病,避免重开药、滥用药,积极开展合理用药.笔者就临床中不合理用药现象及对策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前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引起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上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差,极易引起循环、呼吸衰竭[1].因此,积极妥善的护理对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笔者总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吴佳秋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