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研究

肖应超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非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观察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与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有相似的临床效果,非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复发率高,临床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垂体后叶素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腹腔镜下应用垂体后叶素子宫肌层注射45例,B组腹腔镜下应用缩宫素子宫肌层注射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月经及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无手术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月经情况,术后妊娠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子宫肌瘤剥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少,术后并发症少,对生育功能的保护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芳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药师在处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按频率高低主要体现在用法用量不当、选药不当、重复用药、配伍不当、溶媒使用不规范、药理拮抗、药物联用有禁忌等几个方面.结论 我院的用药总体合理,针对存在的问题,需加强医药人员药物知识的培训和相互沟通,确保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使用药物.

    作者:李映辉;杜憬生;高永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院如何建立不合理用药干预机制

    用药是指始于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开方(医嘱),妥善调配,患者遵嘱,随访负责,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一体化过程.此过程以完整的用药系统为依托,该系统是医、药、护、技、管理者、患者或其监护人在职责范围内参与合理用药的完整流程,形成体系,以达到药疗的佳效果.

    作者:石远苹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完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及提高治愈率.方法 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3月-2009年4月脑出血患者142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应激性溃疡20例,对照组为2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两组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病情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P<0.05).结论 对脑出血应激性溃疡的患者仔细观察,早期完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对策,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地发生和提高治愈率.

    作者:卢艳萍;巫淑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虹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虹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的48例急性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同期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起效时间为(2.1±0.4)d,用药时间(11.4±2.2)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并发症发生率为4.17%,3个月复发率为6.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散瞳、热敷等物理疗法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作者:宋亚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托拉塞米治疗术后急性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脑出血所致急性脑水肿12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托拉塞米组:治疗过程中只给予托拉塞米静脉注射降颅压;联合组:治疗过程中给予甘露醇及托拉塞米联合应用降颅压;甘露醇组:治疗过程中只给予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降颅压.同时统计各组患者每日颅内压平均值,每日晨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及患者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分.结果 托拉塞米组与其他两组比较,颅内压增高缓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明显减少,预后GOS评分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效果与应用甘露醇相近,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博;张文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传染病网络直报在基层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问题分析

    为了及时准确地进行疫情报告,我国自2004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了以传染病个案报告为基础的网络直报系统,各基层医院对传染病进行实时疫情报告.通过6年多的运行,传染病报告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由于管理体制、报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因素,这些问题以乡镇级基层医院表现得尤为明显.现从一个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对此进行一些分析.

    作者:施玉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影响因素并评价其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设计,选取200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105例AD患者和105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包括查看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等,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病历和问卷调查,其中痴呆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3.12,抑郁与AD关系的OR值为2.19,糖尿病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2.03,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史与AD关系的OR值为1.78,社会活动量与AD关系的OR值为0.26,受教育情况与AD关系的OR值为0.52,吸烟与AD关系的OR值为0.78.结论 痴呆史、抑郁、糖尿病史、重大不良生活事件史与AD关系的OR均大于1,是AD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增加AD发生的几率;而社会活动量、受教育情况及吸烟与AD发生的OR值小于1,是AD发生的保护性因素,可以降低AD的发生几率.

    作者:沈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医源性误诊八例原因分析及反思

    长期以来,误诊现象一直是困扰临床,影响医疗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显示,我国目前总误诊率为27.3%,其中恶性肿瘤的误诊率高达40%.良恶性疾病相互误诊常见,两者的治疗和预后差异较大,误诊后果严重.为了进一步探讨误诊的原因,减小误诊误治,现将我科收治的8例医源性误诊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蔺苏琴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口服阿托伐他汀组(40mg/d,50例),B组为口服瑞舒伐他汀组 (20mg/d,50例),分别在入院后及服药后4周测定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均可在短期内降低AMI患者的血NT- proBNP的水平.

    作者:王小婕;何军;范倩;李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影响急诊科护士不愿值夜班的因素及对策

    急诊室是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目前急诊科护士普遍存在不愿值夜班的问题,轮值夜班已成为主要的职业压力源[1].对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笔者对从事急诊科夜班护士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作者:岳利利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护理

    目的 探讨普外科胃肠减压的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180例胃肠减压患者的置管方法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对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效果满意.结论 普外科胃肠减压患者施行综合的护理措施与管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疾病的恢复.

    作者:陈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不同种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及其化疗期间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深入研究.结果 88例肿瘤患者中,10~30岁的30例,占34%.31~50岁的38例,占43%.51~80岁的20例,占23%.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是恶性肿瘤治疗中常见的反应,其发生率较高,尤其是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为严重.心脏毒性、肝脏毒性、神经系统毒性、泌尿系统毒性、肺毒性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与化疗的药物种类密切相关.结论 采用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大,通常称之为剂量的限制性毒性.

    作者:庞泽文;梁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强管理减少门诊药房调剂差错

    门诊药房是医院面向社会和患者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医院提供药物治疗服务的关键环节,其药学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因此,加强管理、减少调剂差错,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提高门诊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非常重要.笔者分析了调剂差错原因,并提出防止调剂差错的管理措施.

    作者:张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头孢类药物联合喹诺酮序贯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头孢类药物联合喹诺酮序贯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48例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点滴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观察组静脉点滴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较短时间后序贯口服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呼吸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胸片情况改善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小,院内感染发生率低,药物费用明显降低.结论 静脉点滴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较短时间后序贯口服头孢克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临床疗效满意、治疗费用经济的优点.

    作者:蒋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缬沙坦与利尿剂联合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0例,给予单纯缬沙坦治疗;观察组330例,给予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压于第8周末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压与第4周和第8周末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4周末及第8周末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无症状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安全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宇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亚硝酸盐中毒一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儿,男,3岁,农村儿童,因口唇和手足青紫30min急诊入院.患儿入院前在外食用其母在街上购买的凉拌米线,内混有卷心菜、海带、腌菜,共约500g,约半小后出现呕吐胃内容物3次,非啧射状呕吐,继之口唇和手足出现青紫,无抽搐、咳嗽、发热、腹痛情况,无血尿和便血,在外未处理急送我科就诊,既往体健,无食物和约物过敏史,无外伤史,入院体格检查:T 36℃,R 30次/min,P 110次/min,体质量13kg,发育营养中等,意识清楚,稍烦躁,呼吸平稳,面色稍灰白,口唇和手足发绀,劲软,心肺腹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余兴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急性肺水肿的救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特点,以及在救治措施中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肺水肿患者38例的救治病例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有创正压机械通气,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38例患者均伴有严重呼吸衰竭,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不能缓解,予以气管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气道内正压呼吸或呼气末正压呼吸),33例(86%)抢救成功.结论 对急性肺水肿诊疗措施的实施要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是一种治疗急性肺水肿的有效措施.

    作者:杨灿菊;李自芳;王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院前急救

    在院前急救中发现患者病情异常,通过对周围环境及其家属的观察及时诊断出夫妻二人为食源性亚硝酸盐中毒,避免了误诊、漏诊,为患者争取到更快的抢救时间.亚甲蓝为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但应小剂量缓慢静脉输入.院前急救过程中病种复杂,人员环境繁杂,要求急救人员经验丰富,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思想道德、责任心、观察力、判断力、处置力.

    作者:胡承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病理分析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以下简称DFSP)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结节或息肉样间叶性肿瘤,多见于真皮,通常认为是表浅的低度恶性肿瘤.此瘤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的近端常见.因瘤组织广泛浸润至皮下脂肪组织,故手术不易切除干净,而具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但一般很少发生远处转移.

    作者:邱宝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