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欣;李俊勇;王振国;张林红;陈娜;孙树芝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疗效、预后及相关因素.结果 采用小骨窗显微手术、大骨瓣血肿清除术、血肿穿刺碎吸术3种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取得良好的效果.108例患者中,恢复良好72例(66.7%)、差24例(22.2%)、死亡12例(11.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能尽早清除血肿、确切止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苏松;陆显祯;何绍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颈椎疾患的诊断技术逐步提高,因其颈椎前路手术可直接解除脊髓前方的压迫,已被众多骨科医师所接受,但此手术危险性大、并发症多,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笔者现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护理的心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108例,年龄17~58岁,中位年龄32.5岁;已婚80例,未婚28例;已产妇60例,未产妇48例;其中异位妊娠17例(15.74%),不育症7例(6.48%),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13.89%),卵巢肿瘤30例(27.78%),子宫肌瘤25例(23.15%),盆腔炎症包块14例(12.96%).麻醉方法均为气管插管全身复合麻醉.全组无1例手术死亡,手术时间20~130min,平均75min;术中出血15~280ml,平均92ml;术后体温高37.5℃.
作者:贾补兰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探讨朱砂和雄黄抗病毒的药理作用.从药剂医师的角度了解病毒的生理结构和生物特性,灭活病毒蛋白酶的物质有酸、碱、砷化物和重金属.说明了朱砂(硫化汞)作为重金属对病毒蛋白酶有灭活作用的科学原理.说明了雄黄(二硫化二砷)作为砷化物对病毒蛋白酶有灭活作用的科学原理.有机地把中药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等医学科学的空间构向链接起来,解决了几种恶性病毒感染无药可用的残酷局面.朱砂和雄黄抗病毒药理作用有效,完全符合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原理.
作者:丁新侃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女,59岁.因间断性气短、胸闷3年,加重伴不能平卧1月入院.查体:BP 130/80mm Hg,神清,半卧位,口唇紫绀,双下肺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32次/min,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2/6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200/100mm Hg.
作者:姚欣;李俊勇;李晶晶;胡波;陈冰雪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小儿肺炎在治疗过程中常会遇到如下情况:即患儿精神食欲明显好转,但肺部啰音吸收差,经多种抗生素及其辅助治疗(理疗)效果仍差.我院2009-2011年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谈世贤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鼻出血临床护理的工作特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耳鼻咽喉科139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耳鼻咽喉专科护理措施对不同病因鼻出血患者的效果.结果 123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止血治疗效果良好,5例患者因高血压控制不佳需个体化的护理措施,5例血液病患者止血后转血液科治疗,3例患者因尿毒症需转肾内科透析治疗转肾内科,2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因反复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抑郁症患者因贫血伴鼻肺迷走神经反射死亡.结论 鼻出血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专科护理和配合心理护理的同时,密切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和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极其重要.
作者:周淑彦;陈晓丹;晋云花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si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鼠及胎鼠病毒的清除作用,并了解其阻断垂直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体外设计并合成siRNA,扩增,与HBV全基因组质粒pcDNA3.1-DNA注入孕鼠体内为实验组,无意义RNA与pcDNA3.1-DNA注入为对照组.96h后,取孕鼠血液,肝脏及胎血、胎肝,通过血清中HBV-DNA荧光定量,肝组织免疫组化,肝组织HBV C-mRNA RT PCR等方法,检测其HBV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组孕鼠血中HBV-DNA定量[(2.77±0.95)Lg copies/ml]较对照组HBV-DNA定量[(6.89±2.15)Lg copies/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孕鼠肝组织HBsAg阳性细胞[(22.5±14.6)个]及HBcAg阳性细胞数[(28.8±17.3)个]均少于对照组的[(42.5±19.2)个、(53.5±23.3)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胎鼠肝组织HBsAg阳性细胞数[(17.5±9.6)个]及HBcAg阳性细胞数[(27.5±15.8)个]均少于对照组[(32.5±15.2)个和(45.7±16.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鼠和胎鼠2组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干扰可明显减少孕鼠及胎鼠的肝细胞上HBV表面及核心抗原表达,同时减少了HBV DNA在肝组织中的复制.说明siRNA有减少了母体内HBV病毒,同时减少了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作者:龙隽;刘杰波;张绍芳;罗宇元;石航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士是早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其工作态度不仅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也对医院的声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合理性,是门诊提高满意度的关键.所以说,门诊的护理服务同护理质量一样,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关键.笔者结合上级医院及周边民营医院参观心得及三级医院评审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门诊护理服务流程的改造进行阐述.
作者:盛祥文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妊娠期间羊水量>2000ml者称羊水过多[1].羊水过多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检出率为0.58%[2],常伴有胎儿畸形,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围生儿病死率较高.本文对我院2011年住院分娩的妊娠晚期羊水过多孕妇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结局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宏焕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和致死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负担[1,2],而加强治疗和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创面愈合,防止并发症,降低患者痛苦及经济压力.为此,本文从分析糖尿病足溃疡的形成病因出发,对糖尿病足溃疡护理的新进展包括心理护理、创面的冲洗清创、创面的用药、局部理疗等做一综合评述,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糖尿病足溃疡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作者:蓝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黄体破裂是妇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青年妇女为常见,虽发病率低,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该病起病急,患者一般以突发下腹一侧疼痛就诊,有不同程度的腹腔内出血,大多可行非手术治疗,但当出血较多处理不及时,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因此,临床医师因对黄体破裂有充分的认识,能迅速准确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现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卵巢黄体破裂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潘红艳 刊期: 2012年第19期
患者,男性,30岁.于入院前17h出现发热、咳嗽、咯痰.10h前,出现四肢无力,呼吸困难,随之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家人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持续约2min后呼吸心跳恢复,意识转清,但之后又反复发作4次,均心肺复苏成功.后送当地县医院查血钾0.97mmol/L,给予补充氯化钾3g,但患者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而转入我院.
作者:杨峰;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确定生津益气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一步制粒制备生津益气颗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喷雾速度、浸膏相对密度、雾化压力、物料温度四因素对生津益气颗粒成品率、水分的影响.结果 优选的工艺为:喷雾速度15ml/min,浸膏相对密度1.13,雾化压力0.3MPa,物料温度65~75℃.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可在大生产中推广.
作者:黄占周;唐建涛;张志刚;苏聪娟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该院出生低体质量儿状况.方法 对该院2993例活产儿分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93例活产儿,出生低体质量儿205例,发生率为6.85%.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降低低体质量儿出生发生率、提高人口出生素质的有效措施.
作者:宁思婷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心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 将150例心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2组均护理2周,每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估,观察2组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觉醒次数.结果 干预组入院1周和2周PSQI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红;韩志乐 刊期: 2012年第19期
分析社区慢性肾功能不全用药情况,根据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研究临床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及抗菌药物的选择,以利提高社区临床医师的用药水平;研究肾功能受损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以及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均可能发生的改变,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年春;陈义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住院的6例产后大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预防、抢救及护理措施.总体来说,对产妇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对大出血产妇要进行及时抢救,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及孕产妇的病死率.
作者:石国玉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治疗,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观察2组患者梗死部位和抢救情况.结果 2组梗死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急救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病死率,急救效果显著.
作者:詹阳君 刊期: 2012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肝组织耐受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 将42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SO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再依3个不同时限(40、50、60min)各分IR40、IR50、IR60及IPC+IR40、IPC+IR50、IPC+IR60亚组.检测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并行肝组织光镜、电镜观察.结果 对照组SOD水平低于SO组,TNF-α、ALT及MDA水平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LT、MDA水平和IPC+IR60亚组TNF-α水平均高于S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IPC+IR60亚组TNF-α、MDA水平与IR60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C+IR组其余亚组SOD、TNF-α、ALT及MD水平与IR组各相应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预处理后肝门阻断50min可能是SD大鼠肝组织能耐受缺血的较安全时限.
作者:李新辉;王淑敏 刊期: 2012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