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妇产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石明娥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孕产妇, 围术期, 剖宫产
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孕产妇围术期的处理方法,并以此评估HIV感染/AIDS患者行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将住院分娩的HIV感染/AIDS患者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正常孕产妇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愈合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情况、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感染/AIDS的孕产妇,只要实施相应的母婴阻断药物治疗或抗病毒治疗,使CD4>250cells/μl,再实施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精准肝切除技术在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右半肝肝内胆管结石患者42例,按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重建胆道、肝脏血管及肝脏三维图像,行精准肝脏切除.术后规律随访,评价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远期效果.结果 4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结石残留病例,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术后规律随访3年,结石复发5例(11.9%).结论 采用精准肝切除技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安全,能减少结石残留、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袁智勇;许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出血指脑实质内出血,临床上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大类,非损伤性又称原发性脑出血.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血压伴小脑内小动脉病变,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该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的特点,尽管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多数患者保住了生命,但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1].我科近年来收治脑出血患者80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月芬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的观察及护理

    冠状动脉内急性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尤其是急性支架植入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且此类血栓多来源于病变部位血管,部分或完全阻塞靶血管以外的冠状动脉.因此如何预防和处理非支架植入部位急性血栓形成显得尤为重要.替罗非班化学名称为N-(正丁基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水合物.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时使用替罗非班,能增强抗血小板作用,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采用PTCA及支架植入术前应用替罗非班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情况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姚欣;张林红;胡波;牛月海;王振国;陈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CEA术中缝合血管壁并开放血流后,用CDFI观察手术部位的通畅情况.结果 17例CEA患者应用CDFI检查,发现异常7例(41%),其中3例(18%)再次打开血管进行纠正,再次CDFI检查无异常.术后1~2周超声复查发现术侧颈内动脉通畅.结论 术中CDFI对保证CEA手术的成功有一定价值.

    作者:郑宇;崔建忠;王凯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外伤性脾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脾脏血运丰富,质地较脆,创伤后易出血.脾损伤的发生率占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首位[1].脾破裂在临床上主要的危险是腹腔内大出血,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十分重要.我院2005年2月-2011年9月收治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术患者37例,施以精心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周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酗酒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酗酒对脑出血后血肿范围扩大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出血病情加重患者90例分为酗酒史组49例和无酗酒史组41例.2组于24h、48h复查CT,按多田氏公式计算血肿量.结果 24h复查CT时血肿扩大36例,48h复查CT时血肿扩大者16例,酗酒史组24h、48h脑血肿扩大比例高于无酗酒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酗酒史组血肿扩大者48h脑血肿增加量为(48.92±20.86)ml高于无酗酒史组的(20.25±3.7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酗酒史者在脑出血早期易发生血肿扩大,其对脑出血患者入院后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梁恒;韩江全;李继中;林冬融;杨珍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参松养心胶囊对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室性早搏患者12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5例).观察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疗程8周;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12.5mg,每天3次,疗程8周.8周时对照组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天3次,第16周时与单用美托洛尔对比疗效.结果 用药8周2组均有效控制室性早搏,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0.62%高于对照组的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显著改善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临床症状,联用美托洛尔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孙卫东;徐红;王春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2006-2011年某铁路辖区传染病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某铁路辖区职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发病特点及疫情动态变化规律,找出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 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收集2006-2011年某市第四人民医院(原铁路医院)上报的铁路职工及家属的传染病病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共报告发生各类传染病7种400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种330例(82.5%),丙类传染病2种70例(17.5%).从报告发病数来看,传染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211例)、肺结核(59例)、感染性腹泻(58例)、细菌性痢疾(46例)、流行性腮腺炎(12例)、梅毒(10例)、猩红热(4例).前4位传染病累计374例,占总报告发病数的93.5%.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是某铁路辖区职工及家属常见的多发传染病,是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郝静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昆明地区少数民族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面临的困难及应对措施探讨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46万,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患者13.15万,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1/3[1].当前在我国,官颈癌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子宫颈癌的诊治包括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2].目前众多学者公认宫颈癌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通常由子宫颈不典型增生(癌前病变)(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连续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约为10年[3],在此阶段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阻断宫颈癌发病的关键.

    作者:张雯;马丽莎;李文莉;邓继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运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运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周围痛点穴位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动推拿手法结合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癌36例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常赖于CT诊断,但诊断正确性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多层螺旋CT出现并应用于临床,其特有的高速扫描、像素的各向同性和强大的影像后处理功能为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提供了可能[1].我院回顾性分析近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并对其CT表现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光慧;张建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护理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临床常见急症,其病情危急多变,病死率高,如何组织快速、有效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近年我院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54例,均治愈出院.现将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救护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夏志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乡镇卫生院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检验的利与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检验结果对指导医师诊断和用药都起着关键作用.乡镇卫生院由于条件、人力和财力的限制,检验设备差,检验项目少,所检验出的结构值准确性差.由于医学的发展、疾病的不断认知,常规检验设备所检测的结果值显然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这就需要患者到上级医院去作检查,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第三方检验机构的出现,它以检验结构准确性好、快速出具检验结果、方便的检验标本交接,而受到乡镇卫生院的信赖.笔者认为,第三方检验机构对乡镇卫生院的检验事业的发展存在以下的利与弊.

    作者:陈行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牵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本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椎间盘由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3种结构组成,起关节和弹簧垫的作用.临床上,L4~5和L5~S1椎间盘易发生病变;本病在临床中并非少见,但未给予足够重视,故常被误诊而影响治疗.我院自1997年10月建院以来,采用该方法共治疗24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胜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106例分析

    子宫腺肌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病,患者以经期疼痛、月经量过多、子宫增大等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超声检查已成为本病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本文对我院2年多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106例患者行超声图像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香慧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探讨

    手术室是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生命的重要场所.手术护理具有持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标准要求高等特点,手术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风险越来越高.只有加强手术护理安全防范,才能降低手术护理风险,增加手术安全系数,保障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护理缺陷发生[1].

    作者:姚汉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新式剖宫产术胎头娩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探讨

    新式剖宫产术简便、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该术式暴露术野稍差,有可能出现胎头娩出困难.本文对2006年9月-2011年10月胎头娩出困难产妇98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预防处理对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6年9月-2011年10月行新式剖宫产1438例,其中头位剖宫产936例占65.09%,胎头娩出困难98例占6.82%.98例中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9.5岁;其中择期剖宫产30例,急症剖宫产68例.所选病例均为单胎头位,首次剖宫产.

    作者:杨海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阿托伐他汀辅治冠心病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辅治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疗程均为2个月.2个月后观察2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再住院率.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明显降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住院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并可减少冠心病再住院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侯云峰;张顺旺;安玉平;陈京莲;唐鹏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连花清瘟胶囊口服治疗,每次4粒,每天3次;对照组40例予感冒解毒颗粒口服治疗,每次2袋,每天3次.2组疗程均为3d.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痛、全身乏力等症状消失率普遍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波;张金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产后出血152例原因探讨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选取我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152例,统计分析产后出血原因,为降低产后出血率提供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产后出血产妇152例,年龄18~44岁,中位年龄27.5岁.诊断标准[1]: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出血测量采用盆接法和称重法.

    作者:宁丰;肖相云;宁思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