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曹建中

关键词: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力衰竭, 卡托普利, 螺内酯, 治疗
摘要: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地高辛+硝酸异山梨醇酯+呋塞米+卡托普利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血压、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83%,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压SBP、DBP、心率(HR)低于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优于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压及心功能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卡托普利与螺内酯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患病人数正在日益增加,据WHO报告,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171亿,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到3166亿.而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2位[1].带状疱疹是水痘-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以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糖尿病患者自身抵抗力低下,容易引起感染.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糖尿病合并带状疱疹患者32例进行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中莹;陈娟;洪瑞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是眼科常见的角膜性疾病,难治易复发,可造成功能损害.我院眼科采用阿昔洛韦滴眼液(正大捷普滴眼液)治疗HSK,结果表明该药抗病毒作用理想,能促进溃疡愈合,疗效迅速可靠,且无刺激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凡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雷公藤制剂的用药安全性分析

    雷公藤是常用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肿瘤、抗菌等活性.雷公藤对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癌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临床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已上市的雷公藤制剂包括:雷公藤多苷片、雷公藤片、雷公藤双层片和雷公藤总萜片等.

    作者:周炎仪;黄捷仪;李静玲;黄蔚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术后护理

    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是近几年来开展的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新技术(微创),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我科2008年1月-2010年9月采用此技术治疗肾结石患者60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麒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经皮肾微造瘘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肾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PCNL组和MPCNL组各30例,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与MPCNL均为肾结石有效治疗方法,其手术时间和结石清除率较为接近,但PCN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PCNL治疗.

    作者:刘晨溪;徐洋涛;王芝千;田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白内障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白内障患者96例(168眼)行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视力值.结果 患者术后视力值高于术前,且术后1个月时高于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具备了效果与成本的佳结合,可以实现患者的复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十全大补汤辨证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7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2%、96.2%,高于对照组的43.3%、8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十全大补汤加减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作者:李春雪;曲晶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合理使用苯二氮(艹卓)类药物治疗失眠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竞争的日渐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因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成为抗焦虑和失眠领域应用广泛的药物.该药的使用,控制或减轻了许多患者的病痛,但服药人数众多、服药时间过长、服药剂量过大等滥用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滥用带来的后果令人担忧.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刘玉梅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阳光用药制度实施成效和体会

    目的 探讨阳光用药制度实施的成效和对药学发展影响.方法 介绍具体做法及措施,分析医院实施阳光用药制度后的临床用药变化和成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不合理用药率有所下降,临床药学得到肯定和发展.结论 阳光用药制度的实施能有效促进医院药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作者:刘佩坚;杨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PICC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是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给药途径,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静脉输液治疗[1],长期进行静脉输液及输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静脉选择及工具选择已成为治疗的首要问题,如无良好的途径将会延误患者的治疗,药物的酸碱度及渗透压对静脉的损伤非常大,重度血管损伤会造成组织局部坏死,甚至肢体的功能障碍,因此医护人员应在为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力求将其痛苦降到低点,选择输液途径和静脉工具已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笔者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选择PICC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冬梅;于咏梅;娄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儿科患者医院感染获得情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我院儿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出护理对策.方法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对被调查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调查,记录患儿的年龄、疾病类型、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及感染部位.结果 1799例患儿中,有146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1个月内的早产儿和新生儿感染率高,原发病为血液系统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结论 儿科患者有其自身特点,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发生,儿科医护人员应规范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增强医院内感染的管理意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无菌操作.

    作者:韩颖;彭雪金;陈敏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手术麻醉医师的配合技巧与防护

    医院是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聚集地.手术室具有独特的接触血液致病菌的危险,如长期与手术开放创面接触,经常施用锐利器械以及接触大量血液等,其感染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需要防护的是血源性疾病感染,其主要感染来源: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组织器官以及其他感染性材料.手术室也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有特定的工作性质,要求工作的协调性、配合性极强.因此,手术室巡回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还要熟悉麻醉学知识,掌握麻醉方法、步骤及麻醉意外的处理.这样才能与麻醉医师良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1].笔者通过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到麻醉工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作者:潘青芳;段虎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海生素胶囊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海生素胶囊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予以N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海生素胶囊治疗,2组均以28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后对2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临床获益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0.7%、46.3%,高于对照组的70.4%、37 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低于对照组的68.5%;生活质量提高率为24.1%,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生素胶囊联合N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低,能改善和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荣;王美莲;陈守国;王春波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循序渐进的外科学基本技能操作程序在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外科手术操作技能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加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卫生士官,是将来要面向基层的技能型人才,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尤为重要.掌握手术基本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提前进入临床境界,可为学员今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外科手术操作技能的掌握也是临床实践性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外科教研室对卫生士官专业设计了科学的、有条不紊的、循序渐进的外科总论实验课教学流程,以充分体现人文教育理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秀娟;杨晓明;周爱玲;王海波;逯彩虹;李晓斌;霍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予以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常乐康)治疗,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1.1%、96.7%,高于对照组的45.6%、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迁延性慢性腹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向军;栗绪娥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CT征象及其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分析胃肠道良恶性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GIST患者35例CT平扫及增强影像,以临床病理学结果 及免疫组化结果 将病灶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3组,比较3组病灶的生长部位、体积、形态、密度、强化程度、有无转移等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35例GIST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良性肿瘤13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16例.良性、交界性及恶性间质瘤病灶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灶的边缘光滑程度、病灶形态分叶性状及密度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间质瘤CT平扫示密度多均匀,边缘多光滑,增强程度11~62Hu,肿瘤大径线均<5 0cm;交界性、恶性间质瘤CT平扫密度大多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大直径均>5cm.结论 CT可作为GIST良恶性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秦磊;张金虎;宋丹丹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家庭药箱的日常管理

    笔者通过对我院2012年6月11日儿童输液区和成人输液区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100份),显示以抗感冒药、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维生素、外用药五类药在家中存放多.现对家庭药箱的管理进行归类总结如下.

    作者:蒋敏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布洛芬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洛芬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SIRS患儿52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布洛芬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患儿血清PCT水平变化.结果 52例患儿中,治疗前危重评分<80分者血清PCT水平为(5.98±2.17)ng/ml,高于危重评分80~100分患儿的(2.21±1.0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危重评分<80分的患儿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洛芬组危重评分80~100分的患儿治疗后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洛芬能够降低SIRS患儿血清PCT水平,尤其对轻症患儿作用明显.

    作者:何志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难治性鼻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鼻内镜下探查鼻腔,明确出血点后观察组采用半导体激光止血,对照组采用微波止血,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7.5%,高于对照组的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对症处理,所有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鼻内镜下半导体激光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可靠,方法 简便,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佳;颜永毅;于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长期联合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分别与替米沙坦及复方阿米洛利联合降压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115例随机分为A组61例和B组54例,A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B组给予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彩色超声所测量的IMT值.结果 115例患者治疗前、后IMT的变化差异,以及2组治疗前、后IMT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联合降压治疗对IMT的影响尚不明确.

    作者:涂国胜;李鸣媛;陈图刚;方正旭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