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广文
随着国民寿命明显延长,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颈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且老年人群的发病率一直较高.老年患者由于社会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合并症较多,临床诊治和护理较棘手.我院近年来对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96例围术期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由于新生儿的呼吸器官和功能尚未成熟,若治疗不及时,很易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败血症甚至死亡,出生时胎龄越小,发病率与病死率越高[1].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收集2011年1-12月我院诊治的新生儿肺炎130例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输尿管中下段结石X 线检查因肠道内容物干扰、盆腔骨骼影响等易出现假阳性.另外,X线假阴性结石并不少见,因此难以确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特别是部分小结石,笔者通过充足的检查前准备及正确的探测方法,得到了较准确的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楠;张海霞;李晓斌;李晶晶;霍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呋喃唑酮糊剂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局部涂抹呋喃唑酮糊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涂抹冰硼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平均溃疡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溃疡期为(4.21±1.49)d短于对照组的(6.18±1.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呋喃唑酮糊剂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经济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珊;王志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气管切开术是外科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当患者病情稳定、呼吸肌功能恢复、咳嗽有力、自行排痰、气管通畅时,可做拔管前准备,即对常规更换金属气管套管的患者行全堵管观察24~48h后,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患者能自行咯痰即可拔管.但临床无专门的材料用于封堵气管,常规使用胶布及橡皮塞进行堵塞,但易脱出及污染,不易固定,且胶布堵管随着呼吸浮动易进入气道而发生误吸,易污染管口.我科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20ml)针头套堵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萍;姜秀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X线片和CT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显示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和胸膜增厚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CT在肺结核鉴别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方面具有更重要意义.
作者:罗光慧;张建平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血清CA19-9检测在梗阻性黄疸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将选取良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良性梗阻组)19例和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恶性梗阻组)29例,治疗前后空腹检测静脉血CA19-9及总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良性梗阻组血清CA19-9与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血清CA19-9与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恶性梗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梗阻组总胆红素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良性梗阻组血清CA19-9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4和0.932,P<0 01),恶性梗阻组治疗前后两者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61和0.194,P>0.05).结论 动态监测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A19-9变化及血清CA19-9与总胆红素的相关性,有助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术前良恶性诊断及鉴别.
作者:张大明;代雨欣 刊期: 2012年第28期
各种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为常见.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医师合理应用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也依赖于护士的信息反馈、正确操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临床护士向药学部提出的抗菌药物相关问题,包括抗菌药物的皮试浓度,皮试液的配制方法、溶液配制、放置时间、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媛媛;张彦丽;桂玥;巩颖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随着现代人们膳食习惯的改变和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多因素影响,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病需长期服药,而长期使用某些西药难免产生不良反应.中药治疗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高血压病的临床治愈率.笔者选取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83例,选用滋肝肾、平肝阳的中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常志;郝金凤;王艳;高寒琦;霍强;张文风;李彩平;杜艳萍;刘维洁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脐带绕颈是常见的产科疾病,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威胁围生儿的生命.其发生原因与脐带过长、羊水过多、胎动过频、体位变化有关,发生率约为分娩总数的20%[1].产前多无特异临床表现,无法判断有无脐绕颈,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提示有无脐带缠绕及周数,为临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决定分娩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作者:杨红玲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在急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急诊需行胃管留置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留置胃管时不适感发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置管时恶心呕吐、呛咳、咽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诊留置胃管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不适,缩短置管时间,提升急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祁佩娟 刊期: 2012年第28期
BD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优点是柔韧性好、管壁光滑、管径粗、扭曲后易恢复、不易穿针,既保证了术中需要的流量又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因其是生物材料制成,可随着血液的温、湿度进一步软化,减少对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导管的V型尾端,方便连接输液管、静脉推药和封管,易于操作和固定,尤其与三通管相连接,方便了术中给药,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给危重患者抢救和休克患者输血补液提供有效的治疗通道;手术结束时可带回病房继续使用,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现将术中应用套管针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解红樱;杨雪梅;吴跃华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分析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25 422张处方,统计应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年龄、诊断、用药品种、类别、科室等,以药品说明书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为依据,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3096张,占门诊处方的12.18%.1~18岁年龄段使用中药注射剂比例较大,占总使用量的79.43%.其中,儿科急门诊开具的中药注射剂处方2446张,占门诊中药注射剂处方的79.01%,主要为清热解毒类处方2772张占89.53%.共检出应用不合理处方2467张,其中频次不合理1418张(45.80%)、疗程不合理524张(16.92%)、超适应证用药228张(7.36%).结论 该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有待改善.
作者:董红妮;蒲文;孙新康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辅治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月经期静脉滴注抗生素7d,月经后静脉滴注甲硝唑0.5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桂枝茯苓胶囊辅治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稳定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淳会蓉 刊期: 2012年第28期
高尿酸血症肾病是由于血中尿酸浓度呈过饱和状态,尿酸沉积于肾组织而引发的肾损害.由于本病发病隐匿,早期不易发现,终可致肾功能不全,故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发现病变,及早进行治疗,延缓肾脏损害进展,并对高危人群做出预防.高尿酸血症可引起慢性高尿酸性肾病,肾脏病变主要为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功能受损,肾损害与血尿酸升高的水平和持续时间长短成正比.高尿酸血症是慢性肾脏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1].当血尿酸>505.8μmol/L时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几率是血尿酸为正常值时的8倍[2].高尿酸血症增加了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作者:李娟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目的 观察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运用自拟更年方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更年方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秀萍;谷庆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药品的拆零是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疾病的需求而将原来的瓶装药品或盒装药品拆零后重新装于口服药袋或外用药袋中交给患者使用.药品的拆零可减少浪费,节约医疗费用开支.本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提出药品拆零原则与规范,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罡;朱立伟;卞元捷 刊期: 2012年第28期
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增厚纤维化为特征,可累及心、肺、肾、消化道等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硬皮病患者的皮肤出现变硬、变厚和萎缩改变,依据其皮肤病变的程度及病变累及的部位,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局限性硬皮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硬化、萎缩及关节畸形;系统性硬皮病又称为系统性硬化症,可累及皮肤、滑膜及内脏,特别是胃肠道、肺、肾、心、血管、骨骼肌等,引起相应脏器的功能不全.硬皮病的发病率在结缔组织病中居第2位,仅次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女性发病率较高,男女比例为1∶ 3.硬皮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我科1998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兰;唐利群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产后1~2个月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产后使用大量止血药物和产后恢复期间活动过少有关,产妇在产褥期常闭门不出甚至卧床不起,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构成了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产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钰;赵金荣;李金凤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成果,是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再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的范围日渐广泛,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和死亡报道也随之增多.据2009年中国ADR监测报告称全年共收到ADR事件报告638 996份,其中引起ADR的药物类别第1位是抗生素(305 800份,约占48%),第2位是中药注射剂(43 900份,约占7%).近年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发生严重ADR被暂停销售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广受质疑.笔者认为,中药注射剂功能独特,疗效显著,是我国传统医学发展和自主创新的新剂型,在治疗部分疾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保证人民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ADR与药物因素、患者体质、临床不合理用药三方面有关.有数据显示,70%的中药注射剂ADR是临床不合理使用造成的[1].因此,分析临床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情况,并结合我院实际和国家有关法规,找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可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韦光华 刊期: 2012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