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巍
目的 评价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为后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调查我院2012年1-4月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315例,设计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调查表,对预防用药的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持续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未使用抗生素226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89例,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率28.25%.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总品频数为177次,其中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124次(70.06%),青霉素类(包括加酶抑制剂)、及其他类(喹喏酮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等)使用频次53次(29.94%).其中二、三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次为78次(44.07%),居第一位,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频次为46次(25.99%).结论 清洁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选择抗菌药物起点偏高、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掌握不好及使用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作者:何泽民;朱文秀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对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探寻一种较为合理的护理模式.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4月纳入的30例精神分裂症者给予优质护理且视为试验组,同时选取此时间段给予常规护理的30例精神分裂症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统计、对比、分析.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改善健康教育、提高病房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操作和护理记录以及改善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优质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
作者:谭玉洁;颜清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中药调剂管理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发生的影响中药调剂质量的25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因中药本身质量问题引发质量问题;3例案例因中药计量出错,4例因炮制品混淆,5例因脚注执行发生错误,4例因发药没有交代清楚,3例因复合错误而发生漏药现象,1例因医生处方错误不同程度地影响临床疗效.结论 加强对中药调剂的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小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白内障是我们国家排在第一位的导致盲的眼病.随着我们国家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及设备和人工的晶状体质量的提高的不断提高,许多白内障患者的双眼视力均能够得到很大的改变,生活的质量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变[1].由于白内障的手术可对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发生化学性和机械性伤害,有些白内障患者术后会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失代偿等导致白内障患者严重的视力障碍并发症.所以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精心护理与仔细观察角膜水肿,是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促进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具有很重要意义.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10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索针头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维时能否减小对肌纤维等组织的损伤及减轻疼痛.方法 将1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针尖斜面平行于肌纤)在左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使用常规注射法在右侧三角肌注射1ml 0.9%氯化钠溶液.用VAS 疼痛量表评价注射时疼痛后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论是左侧(A组)还是右侧(B组)使用改进后的注射法,与常规注射法相比,疼痛均有显著减少.结论 改进后的注射法可明显减少患者在注射时的疼痛.
作者:刘春蓉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前特发性炎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y,IIM)病因未明,多认为主要与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本研究综述了病毒感染、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凋亡等在II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康增军;王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冠心泰丸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给予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控制血压和(或)血糖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泰6g/次,2次/d,连用2个月.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 %,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8%,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71%.结论 冠心泰丸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使用简单、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高光华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病人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中,13例胆囊动脉破裂出血,17例胆管损伤(9例右肝管损伤,8例胆总管畸形横断伤),12例胆囊重度萎缩及8例胆囊炎症水肿都进行中转开腹处理.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视胆囊和胆管血管变异,对于胆囊重度萎缩或胆囊炎症水肿导致的Calot三角结构关系模糊不清的患者,要果断中转开腹手术是预防血管及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减小中转开腹率的重要方法是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
作者:吴长青 刊期: 2012年第30期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在临床工作中十分常见[1],患者常病情危急,若不及时抢救将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本研究总结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
血液病学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临床学科,理论内容较抽象.血液科临床教学在很多方面综合了多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知识,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许多临床实习学生初入科室时,常常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病情,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实习效果,也对以后临床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做好血液病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有以下体会.
作者:胡增祥;赵琪;王新胜 刊期: 2012年第30期
育龄期妇女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约90000万人,居世界首位.育龄期妇女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出现腰背疼痛、全身乏力甚至全身游走性骨关节疼痛,常因轻微活动或摔倒即可发生骨折,严重威胁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廖松;李跃琼;翁莉萍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72例(78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 对本组72例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84.72%,视力≥0.3者占87.50%.并发症主要包括晶状体后囊破裂、角膜线状混浊、前房纤维素性渗出、虹膜后黏连、后囊混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娜;梁越;孟韬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探讨病区静脉输液配制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降低药物配置差错的发生,保证输液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中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补液、解热、平喘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自拟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2.86%.两组临床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药联用能够有效改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症状、体征、发热,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洪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2.4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资料证实,糖尿病患者的年增长率达10%左右.中国是全球糖尿患者数多的国家之一,日前1项调查表明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跃居世界第2位[1].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和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血糖水平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及神经并发症存在相关性,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已成为共识[2-3].DCCT确立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近年来研究认为HbA1c并不能代表血糖水平的全部,亦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大小,而且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以下就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下综述.
作者:王允彦;薛继强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灌肠组(治疗组)30例与奥硝唑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盆炎灌肠方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奥硝唑分散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相对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月玲;王秀宝;张季青;陈秋妮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了解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2年安居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监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趋势.结果 2009-2012年我镇共报告腮腺炎79例,无死亡病例报告,每年3-7月份发病较多,为39例;其次为11月-1月发病21例.其中,男49例,女30例.年龄分布以6~10岁者为多,发病以幼托儿童及小学生多见.结论 6~10岁未接种的学生群体是流行性腮腺炎的易感人群,应在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暴发.
作者:徐纯清;姜中侨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和纯西药治疗方法对血管性痴呆的不同疗效,探讨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的佳临床诊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50例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分成两组,1组为采用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组;2组为纯西药治疗组.1组使用中药结合针灸方法,2组使用纯西药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价治疗前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水平量表(AD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结果 1组总有效率为96%,2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MMSE、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肾虚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中医药结合针灸治疗方法的疗效优于纯西药治疗方法.
作者:梁建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目的 分析探讨如何能够快速无不良反应地消除化脓扁桃体炎幼儿患处表面的化脓性分泌物.同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出现,为治疗小儿化脓扁桃体炎找到经济快捷的方法.方法 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58例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9例)与治疗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炎退热等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消炎退热方法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退热时间、扁桃体脓点消失时间、咽喉疼痛缓解时间、扁桃体充血肿胀消失时间与疗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常规消炎退热方法对于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有疗效,但是效果明显弱于基于常规消炎退热治疗方法基础上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好,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具有明显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作者:兰艳丽 刊期: 2012年第30期
经过多方临床证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来说,可以减少痛苦,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留置针输液因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对长期输液及血管穿刺困难者及在抢救危重患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两年以来我科室对5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护理,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我院临床很多科室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现我科室对52例住院患者进行了静脉留置针的输液观察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大多数患者状况良好,保留时间长5d,短2d.52例患者中有4例产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其余患者效果良好,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所以我们认为正确留置静脉称套管针是保证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封管和护理可延长套管针的使用时间.
作者:李广艳 刊期: 2012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