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霞;马敬斋;郝杰兵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健脾止泻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另用健脾止泻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滕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所以老年患者也成为医院病原的主要人群,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逐渐增加,由于老龄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存在许多护理问题,其手术的复杂性、风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患者.这就要求对其加强手术室护理,以保证手术达到理想效果,确保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笔者将高龄患者149例在手术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毕翠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我院中成药咨询情况,为我院中成药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用药咨询记录中中成药使用的情况,并根据咨询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中成药的用药咨询占咨询总量的34%,咨询者以18~44岁为主;中成药和西药联合使用多的是内科;使用的中成药主要是祛湿剂和妇科用药;咨询的内容以药物的用法用量为主.结论 加强门诊中成药用药咨询有利于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许浩云;谢黎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口腔颌面部位置暴露,交通事故伤、工伤、生活异等常导致领面部损伤,常伴颌骨骨折.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恢复功能,也要注重面部形态的恢复.我科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小型钦质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霞;马敬斋;郝杰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100例自愿终止妊娠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总产程时间、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安全、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玉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对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药复方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集中体现,也是理法方药等理论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具有重点突出、主辅明确、配伍合理、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研究复方可进一步阐明其组方原理、药理效应等特点,以探索有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开发研制新剂型,制定和完善质量标准等.
作者:刘现磊;孙志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胆系静脉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静脉后,经肝脏排泄至胆系内,同时显示胆管及胆囊的检查方法,细心观察与周到的护理是造影成功的关键.1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作者:李爱东;张晓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加强,是合法合理使用药品,创造医院经济效益的前提.正确引导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职能从供应事务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变,加强药事管理工作尤为重要.新型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特征是集医院的药学专业性、药政法规的职能性、制剂生产的企业性、药品流通的商业性于一体,所有活动完全受到法律规范的约束与监督,医院的药事管理工作将朝着规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姜志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前、后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后治疗包和消毒包、手术器械包、各种管道类物品、外来医疗器械、外院消毒包、总收入均多于管理前,且满意度高于管理前.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可以保证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有效保障医疗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且可以使医院人力、设备等达到资源共享,从而减少投入,减少资源的浪费.
作者:蒋凤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将危及生命.因此正确有效的救治和完善的观察与护理对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年来,本院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4例,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芳;许焕芝;赵瑞芹;张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常见疾病,是腰腿疼痛的常见原因,以青壮年为主,发病率为90%,男性较女性多.主要是劳动强度大、外伤、腰背肌腱松弛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和骨盆交界处承受的压力大,椎间盘容易发生蜕变及损伤,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病率高.
作者:彭金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眩晕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原因引起的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眩晕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厥证或脱证而危及生命.笔者对116例眩晕患者作了辨证施护,现将其方法与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汉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前由于心脏介入性治疗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特点,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1].但可出现一些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治疗失败,所以整个过程都需要护理人员的严密观察和密切配合.我科2008年6月-2009年12月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203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咏梅;杜秀丽;古旭芳;何艳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26岁,已婚,因剖宫产术后7+个月孕6+个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9年7月13日入院.患者2008年12月剖宫产1次,术后月经未复潮,近日自感腹部增大,有蠕动.产科检查:宫高26m,腹围83cm,胎位左枕前位(LOA),胎心140次/min.
作者:孙燕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滋养细胞肿瘤(GTN)是一组来缘于胎盘滋养细胞的肿瘤,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1].1956年首次报到甲氨蝶吟(MTX)可治愈转移性绒毛膜癌以来,对于GTN的化学治疗已十分成熟并形成规范化模式.但对高危和耐药病例的治疗仍是探索的焦点[2].近20多年来,EMA-CO方案被滋养细胞肿瘤专家推荐治疗高危GTN的一线化疗选择[3].笔者总结分析了使用EMA-CO方案治疗的高危耐药GTN患者158例的临床资料,以期正确认识和使用该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天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发生率、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择AMI行PCI治疗后发生ST的患者28例,围手术期均使用阿司匹林、硫酸氯吡格雷片或噻氯匹定双重标准抗血小板治疗和肝素抗凝治疗.结果 因胃溃疡或出血未用或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发生ST 8例,在经球囊扩张(PTCA)并尿激酶溶栓术中发生室颤死亡1例,发生ST后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死亡1例.22例均于PTCA或PCI治疗血管再通.2例经冠脉搭桥术(CABG)治疗好转.2例可能的ST在术后24h内出现心绞痛,心电图示ST段抬高,肌钙蛋白升高,经加强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后病情好转.多因素logist回归显示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C型病变、支架的长度及早期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发病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的ST形成发生率很低,但是预后较差.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型类型和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可能是S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李爱焕;薛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做好HBV携带孕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春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因此正确、及时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严密观察病情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科2006年2月~2009年3月对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自2004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医疗机构ADR整体上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上报率依然较低.由于联合用药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的影响,ADR发生率相应增加,国内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因ADR导致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病例的7.7%,高于欧美发达国家[1].
作者:徐康林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