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护体会

王会芳;许焕芝;赵瑞芹;张玲

关键词:中毒, 有机磷, 农药, 抢救, 护理
摘要:有机磷农药中毒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果得不到迅速有效的救治,将危及生命.因此正确有效的救治和完善的观察与护理对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年来,本院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4例,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社会已经进人老龄化社会.在医疗活动中,需外科手术的患者将逐渐增多,但由于老年人的脏器功能衰退,并合并慢性疾病,再加上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患者[1],如何大限度的帮助老年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是摆在医疗护理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将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许丽娟;石在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其特征为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连松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肝叶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77例肝病患者采取肝叶切除术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AST、ALT、ALB、TBIL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叶切除对患者肝功能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避免并发症.

    作者:潘伍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特点及预后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严重脑部病变,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主要为易激惹、兴奋或抑制、拒乳、反应差、肌张力改变、惊厥或呼吸异常等[1].HIE易导致各种后遗症.该病具有一定的CT表现特点,CT不仅能诊断脑损伤的情况,而且可对预后进行评价.笔者对46例HIE患儿的CT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玲;赵瑞芹;王会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 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跟骨牵引、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效果显著,结合术后合理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曾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重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重比重布比卡因药液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做好术前准备,对照组注药后保持麻醉体位10min,观察组注药后改平卧位,保持l0min后改手术体位.观察2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运动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比重布比卡因在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可以为单侧肢体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较双侧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好.

    作者:张临群;雷蕾;邓登和;梁厚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分析

    门诊药房直接接触患者,药品调剂应准确无误,但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常导致各种差错.在强调药师的责任心和能力的同时不可忽视高强度工作下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作者:戴继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静吸复合麻醉诱导期的护理配合体会

    静吸复合麻醉因肌松效果好、不良反应小、麻醉深度易控制、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其中麻醉诱导顺利是成功插管的关键,现将其诱导期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苏秀霞;赵兵;陈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4例护理体会

    目前,腹腔镜可完成腹部绝大部分手术,而腹腔镜胆囊切除已成为治疗有症状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1].2007年10月~2009年5月我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4例,经精心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徐静;冯志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痛风性关节炎皮肤破损4例护理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作者:陈昌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零售药店中OTC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OTC药物是指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不需医师处方,消费者据药品说明书可自行判断和使用的安全有效的药品但应保证在药品质量,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如果不合理使用不仅浪费医药资源,更重要的是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针对零售药店OTC管理的现状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孟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药物流产联合新生化颗粒终止早孕120例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联合新生化颗粒终止早孕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用同样方法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后复查超声,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清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新生化颗粒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效果满意,安全、服用方便,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作者:李曼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关于病理组织制片及染色过程失误的探讨

    病理组织制片及染色的过程中,切片质量对病理诊断有很大的影响.制出理想切片,既有助于病理的正确诊断,也可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理想的标本.笔者以多年来从事病理专业技术工作的经验,分析总结组织制片处理失误的形态表现,并探讨其原因,提供解决办法.

    作者:武智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五官科不合理用药的典型实例分析

    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发现五官科不合理用药情况较多,现将其归纳总结,并提供门诊典型实例以研讨、借鉴或参考,并共同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程运扬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河北省滦县初中学生营养素摄入量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县中学生营养素摄人情况.方法 记录入选学生人数及其食物量,计算出每人每天营养素摄人量,并与国家膳食营养素推荐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 我县中学生每人每天摄人的营养素量超过推荐值的有:蛋白质、脂肪、铁、硫胺素、尼克酸、热量.其中以脂肪突出,是推荐量的1.92倍.其次为热量,是平均推荐量的1.38倍.学生每人每天营养素摄入量低于推荐量的有:钙、视黄醇当量、核黄素、抗坏血酸,分别为平均推荐量的19.91%、39.97%、41.29%、40.52%.结论 我县中学生膳食应适当减少能量摄入,添加富含维生素及钙的食物.

    作者:韩永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胰岛素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与防治

    1921年,加拿大医师Banting和其助手Best等人首次从狗的胰腺中分离出胰岛素并证明了其生物效应.1922年胰岛素开始用于治疗糖尿病(DM)患者并取得显著疗效.在DM的药物治疗中,胰岛素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国外2型DM患者的胰岛素使用率已达到30%~50%.

    作者:李作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手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合理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胃癌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手术方式,并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术后平均生存时间.结果 治愈2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穿孔修补处再穿孔和感染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胃癌根治术和姑息切除术的平均生存时间均长于穿孔修补术(P<0.05);胃癌根治术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姑息切除术(P<0.05).结论 合理的术式选择和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降低胃癌穿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忠南;龚文锋;叶开华;蒙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我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调查研究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10年医院收集到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6例ADR报告中女75例占55.15%,男61例占44.85%;由抗感染药引发的ADR 69例占50.74%居首位,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7.06%,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6例占41.18%,其中较严重的ADR 4例.结论 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

    作者:王芬;梁桂才;黎石宝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微量注射泵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微量注射泵具有操作简单、定时、精确、流速稳定、易于调节、小巧便携的优点[1],根据病情需要可随时调整药物浓度、速度,使药物在体内保持有效血药浓度.运用微量注射泵抢救危重患者,能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配合医师进行抢救.但若应用不当,将适得其反,现就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及对策报道如下.

    作者:周桂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6例护理体会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使肺泡壁表面张力增高,顺应性降低.呼气时功能残气量明显降低,肺泡易于萎陷,吸气时肺泡难以扩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减少,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作者:朱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