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现磊;孙志海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作者:陈昌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7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健脾止泻汤口服治疗.观察组另用健脾止泻汤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西药灌肠液保留灌肠,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结合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收到显著效果.
作者:滕明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 100例自愿终止妊娠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对照组单用依沙吖啶.观察2组引产成功率、总产程时间、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引产成功率为98%,对照组为9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产程和产后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至宫缩发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产程短、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安全、痛苦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玉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例1.患者女,33岁.主因:阵发性下腹疼痛,伴随大量出血,4+h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Lmp):2009年2月28日,预产期(EDC):2009年12月7日,孕期未进行产前检查,孕2个月因阴道出血来院就诊,行B型超声检查示:胎儿发育良好,给予药物保胎治疗,2d后出血止.
作者:赵翠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涉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技术的提高,尤其是溶栓治疗的发展,其病死率也逐步下降,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易被患者接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溶栓的成功与否及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密切相关,特别是舒适护理的应用.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例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肝硬化与胆石症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胆石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且肝硬化患者并发胆石症越来越引起重视.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80例,现就其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潘睿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加减.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1%高于对照组的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柴胡汤加减对肝郁脾虚型胆囊息肉样病变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立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口腔颌面部位置暴露,交通事故伤、工伤、生活异等常导致领面部损伤,常伴颌骨骨折.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恢复功能,也要注重面部形态的恢复.我科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用小型钦质接骨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1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景霞;马敬斋;郝杰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青壮年,其特征为腰痛伴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有马尾神经损害者可有大小便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影响.现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连松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阿替洛尔治疗晕动症的疗效.方法 4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0例.2组均于乘车前30min给予药物口服,治疗组给予阿替洛尔12.5mg,对照组给予茶苯海明片50mg.观察2组患者乘车时、乘车中和乘车后感受.结果 治疗组乘车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乏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乘车中、后嗜睡和头晕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洛尔治疗晕动症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华;边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沙利杜胺分别联合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实体癌的疗效.方法 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应用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沙利杜胺,对照组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化疗期间2组均常规预防性使用止吐药物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进行治疗.完成4个化疗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53例患者中完成>4个周期化疗48例,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CBR为73.9%,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低热、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以及血压升高.有5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或沙利杜胺在联合第3代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实体癌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尚能耐受,沙利杜胺价廉,可替代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作者:刘福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疾病,据报道,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是痛经、月经量增多,生育年龄女性较多,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月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128例,笔者对临床表现和采取的诊断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克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是由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血管反应性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机体功能失调紊乱,自身体内存在相应抗体,当受到外界诱因刺激后,体内发生Ⅳ型变态反应,导致全身出现过敏表现.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作者:戴志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54岁,于2010年9月16日因发热、咽痛、咳嗽来我院就诊,诊断: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50m1+头孢曲松钠3g(石家庄中诺药业生产,批号为100702337)静脉注射(皮试阴性),滴注约30ml时,患者自觉胸闷、心悸、恶心、呕吐,继之出现全身瘙痒、高出皮面似针尖大小的红色皮疹、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牙关紧闭、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四肢湿冷.
作者:侯焕芳;李存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萎靡现象,中药饮片质量不可控问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出现药对方正病不除现象,致使有些人对中药疗效产生怀疑,严重制约了中药的发展.导致中药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如种属、产地、采收季节、炮制加工、贮存保管等,因此要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电视光导纤维喉镜是近年来发展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先进技术,有利于手术者、助手、初学者、患者及家属共同观察图像,有利于资料保存、诊断、治疗、科研、教学及会诊.我院2008年8月-2009年11月应用纤维喉镜诊治患者652例.经密切护理配合,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长期输液或外周浅静脉不能耐受的药液输注患者中广泛应用,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末端进入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较大静脉的导管,使用方便,但也可引起渗血、渗液等多种并发症.我院对45例PICC置管患者渗血、渗液原因进行分析处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史欣;孟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占10%,孕妇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如果孕妇HBsAg阳性并伴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通过母婴传播,婴儿感染率可达90%[1].因此,做好HBV携带孕妇的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阻断HBV母婴传播具有积极的作用.我院采取特殊的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在阻断HBV母婴传播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春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8例乳腺肉瘤患者的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表现、钼靶表现、临床表现,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选择我院2006-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肉瘤患者8例,均为女性,年龄15~56岁,其中哺乳期妇女1例.所有患者均以乳房发现肿块而就诊,肿块直径4~8cm,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钼靶X线检查及彩色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曹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药物流产联合新生化颗粒终止早孕的效果.方法 选择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用同样方法进行药物流产,观察组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对照组不加用任何药物.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停止后复查超声,宫腔异常回声消失率高于对照组,清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服用新生化颗粒后无不良反应.结论 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加用新生化颗粒效果满意,安全、服用方便,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作者:李曼珊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