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陈梅;刘丹

关键词:氯雷他定, 支气管哮喘, 变应性鼻炎, 细胞间粘附因子-1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2例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分为氯雷他定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在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氯雷他定和安慰剂治疗3个月.记录患儿的哮喘症状评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喘鸣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的用量,并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浓度.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症状、变应性鼻炎发作时间、哮喘发作次数、感冒样症状发作次数、β2-受体激动剂用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sICAM-1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血清sICAMI-1浓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剂量吸入激素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雷他定能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并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症状,降低血清sICAM-1浓度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引发股骨头坏的主要病因是,激素的大量使用、外部创伤以及酗酒、风湿等.它们共同致病的特点是,先破坏邻近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所以,治疗股骨头坏的关键是改善供血,修复受损血管,建立侧肢循环.本文通过对46例股骨头坏死血管介入患者治疗的细心观察与精心护理,取得了好的效果.

    作者:赵小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32例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误诊原因,以吸取经验教训.方法 收集32例误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资料,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32例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确诊后,经泼尼松和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的原因多为认识不足,问诊不详,查体不细和辅助检查结果分析欠准确等原因造成.

    作者:曾智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家庭社会支持对乙肝患者的影响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据统计目前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

    作者:朱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流术局部注射痛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作者:杨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查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完善良好的状态.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着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作者:康云英;韩玲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形势下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工作初探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学科研管理则是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限度地实现研究任务,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笔者个人观点,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地西泮终止大鼠晚期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 (SE)4 h以后时间窗时,地西泮终止其发作的疗效.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持续棘波发放期(3期,1 h)给药组和晚期周期性痫性波发放期(5期,PED,4 h)给药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药物诱发大鼠SE,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EEG)记录持续到SE开始后5 h.结果 3组中SE 1、2期的时长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地西泮能明显缩短SE 3、4期的时长.即使在SE 5期,给予地西泮后绝大多数SE大鼠能成功地终止其行为学和EEG上的痫性发作.结论 (1)地西泮终止SE 4 h以后发作的效果比早期更为容易,提示癫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终止发作的结论在SE早期适用,可能并不适用于SE晚期;(2)在大鼠SE模型,海马与皮质EEG一样,也显现出5个特异性波形期.

    作者:刘扬;刘献增;高旭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米非司酮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

    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是20世纪80年代抗生育药物领域的重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临床上不仅限于终止早孕,亦被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作者:程桂仙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不同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证法对我院2005-2006年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中段尿、痰、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在ICU病房所占比例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小;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目前我院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 产ESBLs菌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杨月琳;黄家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左甲状腺素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左甲状腺素在预防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126例,随机分为服药组(口服左甲状腺素片)83例和未服药组43例,经2年随访,使用B超、CT等检查,分析口服左甲状腺素片与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全部随访,随访时间2年,术后未服药组的复发率为8.3%,术后服药组的复发率为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服左甲状腺素能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杰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8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其中外展型13例,内收型9例,无其他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作者:吴伟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对骨髓造血功能的保护.方法 160例Ⅱ~Ⅳa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复方皂矾丸+同步放化疗)80例,对照组(同步放化疗)80例,两组均在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给予顺铂100mg/m2,D1、D22、D43化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复方皂矾丸口服,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近期疗效、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同步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方面,治疗组的发生率和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皂矾丸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中应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同步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保证同步放化疗的顺利进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锐华;田秀荣;任庆;唐新云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手术室感染控制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担负着医院多个科室手术和急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任务,因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

    作者:吴翠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心内科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疾病的变化和诊疗技术的发展,心内科住院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心脏病病种及其诊疗方法也在发生变化,需要护理管理者培养适应心血管专科发展的护士,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为心内科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作者:郭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新生儿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新生儿骨折的临床护理,防止和避免新生儿残疾和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新生儿局部护理,固定观察、母婴生活指导以及出院随访护理指导,使新生儿早日康复.结果 2例新生儿骨折患儿顺利康复,无后遗症发生.结论 医院的治疗和家庭的延续护理是新生儿骨折修复的重要环节.

    作者:罗悦虹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股骨头置换术后的体位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矫正严重关节损害,重建关节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术后股骨头脱位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的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训练做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常规护理、体位护理、功能训练、并发症的预防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晓明;刘亚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注射用丹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的痛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结果 注射用丹参(冻干)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缺血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岳喜进;田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护患关系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

    通过对我院的护理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护患关系的现状,其中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是影响护患关系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患者的需求,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质量,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根本对策.

    作者:孙艳;周凤鸾 刊期: 2011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共选择4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口服及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及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3个月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维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青青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