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刘丹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的痛临床效果.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冻干)静脉滴注.结果 注射用丹参(冻干)在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改善心电图缺血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注射用丹参(冻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岳喜进;田凤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动脉粥样硬化在我国是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名列前茅的主要病种之一.CRP在预示未来发生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李萍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大鼠癫痫持续状态 (SE)4 h以后时间窗时,地西泮终止其发作的疗效.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持续棘波发放期(3期,1 h)给药组和晚期周期性痫性波发放期(5期,PED,4 h)给药组.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药物诱发大鼠SE,行为学观察和脑电图(EEG)记录持续到SE开始后5 h.结果 3组中SE 1、2期的时长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地西泮能明显缩短SE 3、4期的时长.即使在SE 5期,给予地西泮后绝大多数SE大鼠能成功地终止其行为学和EEG上的痫性发作.结论 (1)地西泮终止SE 4 h以后发作的效果比早期更为容易,提示癫痫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不容易终止发作的结论在SE早期适用,可能并不适用于SE晚期;(2)在大鼠SE模型,海马与皮质EEG一样,也显现出5个特异性波形期.
作者:刘扬;刘献增;高旭光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娩镇痛前后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12月30日在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300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孕妇在用药后镇痛效果均确切,用药后较用药前疼痛明显降低.结论 分娩镇痛中的护理非常重要,对镇痛是否成功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樊俊玲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作者:杨勇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期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9月门诊期待治疗的20位异位妊娠患者.结果 18例有效,2例无效,追加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 异位妊娠的期待治疗是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好的方式.
作者:李毅;杨敏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乐卡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探讨乐卡地平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饲养的方法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20只8周龄雄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模型组)和乐卡地平治疗组(治疗组),10只8周龄WKY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于实验结束时,取血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并取胸主动脉下段做HE和Von kossa染色,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NO水平及诱导型NOS(iNOS)、内皮型NOS(eNOS)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的血清iNOS、eNOS活性与模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乐卡地平可升高eNOS活性,降低iNOS活性,促进内皮源性NO释放,改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这可能是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张劲松;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输液滴速对应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2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110例,滴速40~50 滴/min;观察组110例,滴速15~25 滴/min.观察两组输液所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能明显减少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仕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2007年6月-2010年10月,我科应用锁定接骨板(LCP)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2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5~78岁,均为单侧新鲜骨折,其中外展型13例,内收型9例,无其他合并伤.受伤至手术时间3~6d.
作者:吴伟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医学科研是医学科学发展的主动力.医院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持续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学科研管理则是对人、财、物等有限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大限度地实现研究任务,为医院的科研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现就笔者个人观点,探讨医院科研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韩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量表在小儿渗出性中耳炎临床处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选择临床已明确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65 例,采用鼓膜置管术的儿童术前及术后进行问卷调查并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5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症状评分及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习情况及行为问题评分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改变情况与家长主观反映符合率100%.结论 对于手术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是有益的,可在临床推广.儿童症状调查表及儿童行为量表可以用于术后评估.
作者:易华容;万小英;朱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消栓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 消栓颗粒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流变学亦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其FIB和全血还原粘度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消栓颗粒具有改善脑血流、对中风后遗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邹春颖;黄作义;张晓梅 刊期: 2011年第18期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眼科常见的眼外伤疾病,大多数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视力恢复理想,但也有部分病例因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外伤性虹膜睫状体炎或合并有其他眼外伤疾病如玻璃体积血、脉络膜裂伤、视网膜震荡、视网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视神经挫伤等,影响视功能.现将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治疗体会及预后回报如下.
作者:王卓伟 刊期: 2011年第18期
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有着其独特而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对于医院档案管理和内涵建设具有现实性指导意义.
作者:袁晶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患儿全麻手术的合理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全麻手术患儿在手术期间全麻的配合与护理要点.结果 96例例患儿术中护理得当,未发生护理缺陷,安全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良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肢体的适当固定、及时准确应用各类药物及恰当的输液输血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护理措施.
作者:张娜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肠溶片治疗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症妇女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予钙尔奇D 600mg,1次/d.治疗组加用阿仑膦酸钠肠溶片70mg/周,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及肝肾功能,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新骨折发生,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阿仑膦酸钠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骨密度,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作者:隆元昌;王学志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临床不同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结合双纸片确证法对我院2005-2006年微生物室从各类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523株进行检测.结果 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6.1%,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为23.1%,中段尿、痰、伤口分泌物3种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产ESBLs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菌在ICU病房所占比例大,其次为呼吸科病房,儿科病房所占比例小;产ESBL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非产ESBLs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现多重耐药.目前我院产ESBLs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 产ESBLs菌在我院各个病房、不同标本均有发生,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作者:杨月琳;黄家芳 刊期: 2011年第18期
近年来随着中药所致药源性疾病呈上升趋势[1],中药安全性问题主要是由于随着中药各种新剂型的增加、用药范围拓展,用药不规范,以及违背辨证论治等的不合理用药有关.因此,探讨提高中药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平;张军 刊期: 2011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的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 51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中,年龄> 60岁者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占43.1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30.12%);涉及11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结论 临床应慎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用药水平.
作者:张清文;董永华 刊期: 2011年第18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据统计目前全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1.2亿人,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人,每年约有50万新发病例.
作者:朱建芬 刊期: 201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