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设立门诊健康教育室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叶春英

关键词:门诊, 健康教育室, 需求
摘要:目的 调查和分析门诊设立健康教育室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使门诊健康教育工作变得更规范、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更经济.方法 采用发放问卷的形式,随机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00例病人进行不记名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 病人在门诊就诊时普遍认为健康教育现状不够理想,而对健康教育需求较迫切,对于开设健康教育室十分受欢迎.结论门诊设立健康教育室可将现有的医院内存在的、分散的、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一个集中、统一的部门,有利于提高门诊健康教育质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与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血脂、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诊断为脑梗死患者240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38例提示有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狭窄组),其余52例为非狭窄患者(非狭窄组),另选择40名年龄和性别与狭窄组、非狭窄组相匹配的体格检查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组患者血脂、血尿酸水平.结果 血管狭窄组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 (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c)及血尿酸(UA)分别为(4.7±0.7)mmol/L、(1.7±0.8) mmol/L、(3.7±0.8)mmol/L和(420.1±98.2)μmol/L;非狭窄组患者为(4.2±1.0)mmol/L、(1.6±0.5) mmol/L、(3.4±0.6) mmol/L和(398.6±78.1)μmol/L;对照组为(3.5±0.9)mmol/L、(1.4±0.7) mmol/L、(2.8±0.9) mmol/L和(310.5±60.6)μmol/L.狭窄组、非狭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狭窄组与非狭窄组血浆TC、TG、LDL-c、UA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UA与TC、TG、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血浆TC、TG、LDL-C、UA水平增高,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独立危险因素,且与血管狭窄相关.

    作者:肖利杰;魏秀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米非司酮治疗2006年1月-2011年6月间我院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30例,10mg/d,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经过米非司酮治疗后,复查患者血红蛋白、子宫肿瘤体积、月经周期、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肌瘤无改变或改变较小者5例,无效率为16.7%,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安全可靠,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保守、安全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非药物护理措施对学龄期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采用非药物护理方法 对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学龄期儿童进行护理后对疼痛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抽取78例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学龄期儿童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9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进行护理;B组患者采用非药物护理方法 进行护理.对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疼痛非药物护理方法 对患有急性阑尾炎的学龄期儿童进行护理,可以使该类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症状进一步减轻.

    作者:周亚琴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50例ASA I~II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饮,全麻诱导:静脉注射硫酸阿托品,丙泊酚,盐酸氯胺酮1~2;麻醉维持:予氯胺酮+丙泊酚+利多卡因持续微泵输注,并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氧流量1~2L/min.术毕送麻醉后恢复室(PACU)观察至患儿完全清醒,生命体征平稳,送返病房.结果 所有患儿均在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可安全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麻醉处理的关键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适量全麻药诱导,持续微泵输注麻醉维持,维持适度的麻醉深度,以减少或避免呼吸抑制、呼吸道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做好气管插管等抢救准备,以确保患儿安全.

    作者:周颖;刘军;蔡志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脊柱侧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钉棒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护理.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采用后路矫形+钉棒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侧弯23例,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包括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 全部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术口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4~8个月内返院复查,X线片提示内固定牢固,未见松动等异常,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状态.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认真仔细的病情观察和康复指导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正确的体位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志英;苏桂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45例疗效分析与评价

    目的 对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9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5例.分别采用厄贝沙坦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

    作者:彭大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血的防治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2000年5月-2011年5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53例前列腺增生症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结果 41例患者经一般处理后治愈,9例经急诊电切镜下止血好转,3例行开放手术止血治疗,效果满意,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全面的术前分析、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潘文博;陈勇;梁聪;赖广平;魏波;包华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五常法在病区物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五常法在病区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开展五常法活动前后一年病区仪器设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医务人员满意度,补充物品及下送物品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仪器设备完好率,物品准备完好率上升,医务人员满意度提高,物品补充及下送时间减少.结论开展五常法活动美化了工作环境,使物品管理规范化,增强了护士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作者:张彩云;王燕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奥美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方法 抽取114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57例.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胃炎较单用的效果好.

    作者:吴德存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骨科肥胖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

    目的 探讨骨科肥胖患者手术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的技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6月骨科肥胖患者120例,通过评估患者输液部位,然后采取相应的方式,实行局部拍打、热敷、双止血带法、逆行输液法等,再进行穿刺.结果 成功人数为106例,有8例退针后再进针成功,有6例换血管重新穿刺,穿刺成功率为88%.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之前,通过对病人有效的评估,采取相应的穿刺方法,可以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作者:徐敏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多项生化指标检测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肝病患者的血清胆汁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前白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血清胆汁酸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血清白蛋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别的血清前白蛋白和胆碱酯酶的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肝病越重,预后越差.结论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对肝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的早期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万敬东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29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干预经验.方法 对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 29例行手术的患者经过科学的护理干预,手术效果满意,顺利出院.结论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是一种成熟的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方法.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姚冬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血清白介素-18水平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8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度中毒组31例,中度中毒组24例,重度中毒组13例,并设健康对照组20例.中毒患者入院第1d(治疗前)、第3d、第7d及第14d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清IL-18含量测定.结果 入院第1d、第3d、第7d及第14d百草枯中毒者血清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除轻度中毒组外,其余2组患者血清IL-18水平在14d内持续高水平,随发病时间的延长无明显下降(P>0.01).结论 血清IL-18水平在中、重度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体内持续高水平,与病情危重程度正相关,可能是肺纤维化的重要预测因子,可以作为临床病情判断及预后分析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云海;宋大庆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益肾蠲毒通络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益肾蠲毒通络汤联合贝那普利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以常规降糖加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益肾蠲毒通络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应用益肾蠲毒通络汤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有明显疗效.

    作者:王钦文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利凡诺加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利凡诺加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孕16~27周,因医学因素及社会因素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应用利凡诺加服米非司酮;对照组只应用利凡诺观察引产疗效.结果 观察组自应用药物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及总产程较对照组缩短,且子宫收缩好,产后出血量少、清宫率低.结论应用利凡诺羊膜腔内注射加服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引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马琳然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来氟米特治疗20例无症状性蛋白尿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无症状性蛋白尿患者20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起效时间约4周,治疗12周时完全缓解3例,占21.1%,显效10例,占23.7%,有效5例,占18.4%,无效2例,占36.8%,总有效率63.2%;治疗6个月时疗效明显,完全缓解7例,占23.7%,显效8例,占28.95%,有效3例,占18.4%,总有效率71.1%;无效2例,占28.95%.20例患者在治疗4周后24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下降,血白蛋白得到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来氟米特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是治疗无症状性蛋白尿的理想药物.

    作者:丁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救治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与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效果,以期降低病死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4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且给予相应治疗措施,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本次治疗总有效率达96.88%,胆碱酯酶平均恢复时间为(7.80±2.0)d、临床症状平均消失时间为(17.00±5.00)d.结论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重点在于早期、快速、彻底的洗胃和早期、足量给予抗胆碱药、胆碱酯酶复能药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同时遵循个体化差异的治疗原则,这样方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作者:韦武延;柏星海;符可胜;林裕灼;陈文强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规范化精细管理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作用评价

    目的 评价规范化精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按年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精细管理.结果 观察组感染数、漏报数、抗生素使用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送检数、消毒液合格率、环境卫生学监测标本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精细管理能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其风险,可以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

    作者:张美云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DSA透视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治疗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疼痛程度及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 本组患者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VAS评分术前5~10分,平均(7.2±0.52)分,术后第3d为0~5分,平均(3±0.34)分(P<0.05).所有患者出院时VAS评分均低于4分,随访时间为3~6个月,平均4.6个月.JOA评分术前为(11.52±0.68)分,术后为(14.72±0.56)分(P<0.05),改善率:优38例,良34例,一般6例,优良率为92.30%.结论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盘内小剂量胶原酶注射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礼彬;沈国生;胡琴琴;温鹏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 急性斑蝥中毒10例救治分析 (附文献复习)

    目的 总结急性斑蝥中毒的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组急性斑蝥中毒10例的临床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结果 斑蝥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经综合救治,本组患者均获治愈.结论以保护多器官功能为主的综合性救治措施效果满意.

    作者:邓宇航;杨以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