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勤;陈伟珍;韩海燕
目的 探讨新药研发风险的应对策略.方法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新药研发风险类型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八大风险的应对策略.结论 通过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可以减少或化解各种新药研发风险.
作者:郭昆鹏;潘振;于培明 刊期: 2010年第10期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病,严重影响小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8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开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P)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14d后评价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高于对照组的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运军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选择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2组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抗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肠外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川芎嗪60mg+生理盐水1000ml腹腔灌洗及川芎嗪80mg+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腹痛缓解快,肛门恢复排气快,胃液大量减少,治愈时间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川芎嗪腹腔灌洗和静脉滴注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能改善腹腔微循环,减少肠粘连,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肠功能恢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祝永刚;翟喜超;司来杰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静脉应用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和硝酸甘油组,各18例.2组分别予乌拉地尔及硝酸甘油10mg溶于5%葡萄糖液250ml中缓慢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15d后复查.结果 2组治疗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搏指数(SI)、HR、PaO2、PaCO2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乌拉地尔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波动很小(P>0.05),而硝酸甘油组却有较大波动(P<0.05).结论 乌拉地尔改善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值得推荐.
作者:林绍怡;钟声;邓智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为合法、安全、合理地使用麻醉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药物利用研究和评价单位,统计我院2007-2009年麻醉药品处方,对麻醉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用量、剂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吗啡注射液的用量占该院麻醉药品的前3位;DUI排序前3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不同麻醉药物在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有较大的用药差异.大部分处方使用基本合理,大多在DDD范围内.结论 我院麻醉处方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医师和药师应更加重视麻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
作者:陈吉萍;张峥;肖琳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改良缝合方式对剖宫产后皮肤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5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200例采用改良后缝后方式缝合皮肤,对照组150例采用常规褥式缝合法缝合皮肤.术后2个月观察2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试验组甲级愈合率为100.0%,对照组为98.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缝线反应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皮肤对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剖宫产改良后缝合方式皮肤得到良好的甲级愈合效果,缝线反应率低,缝合后皮肤瘢痕美观自然,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婷;张瑞存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始于1976年,由美国Radovan首先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是外科学领域继显微外科技术应用推广后又一开拓创新性的贡献.实践证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修复重建外科领域中是一项使用有效的新技术,解决了烧伤、创伤、肿瘤等临床修复中的诸多难题,提高了治疗效果[1].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诞生以来即存在2个主要缺点:(1)疗程较长,少则也需2次手术;(2)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本文回顾了2003年2月-2009年3月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卷平;孙凯;蒲玉婷 刊期: 2010年第10期
酶(enzyme)是一种由生物体内活细胞产生的一种生物催化剂.细胞新陈代谢包括的所有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叫酶活性.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两性电解质的性质,在一定溶液中可以发生解离作用.酶在水溶液环境中的解离状态和行为,都受到H+的影响.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的解离状态将直接影响到酶的活化以及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其会随着溶液的pH值改变而改变.因此,溶液的pH对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在某一定的pH值时,酶活性达大值,这一pH值称酶的适pH.不同的酶,适pH不尽相同.笔者以唾液淀粉酶为例,研究了其在不同pH条件下活性的高低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冰;原媛;赵文献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抗病毒、补液、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炎等常规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7%高于对照组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泻总疗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尿常规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 小儿腹泻散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安全有效,有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止泻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郭瑜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50例老年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组)25例和治疗组(联合银杏达莫组)25例,2组均应用心绞痛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2组疗效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凝血功能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房大明;刘俊;梁雪山;沙海静;杨兰;袁计生;马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听力筛查的佳健康教育和管理方法.方法 (1)自行设计听力筛查调查表和学习内容;(2)利用孕妇学校讲座、儿童保健讲座,每次产检时进行听力筛查知识宣传.结果 7332例新生儿出生后3~7d采用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仪,初筛查率为98.3%高于健康教育之前的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通过308例;复筛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父母未接受健康教育者复筛率为32.0%低于已接受健康教育者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婴儿3~4个月龄时进行全面的听力学诊断和评估,有11例听力损失.结论 无缝性听力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能提高人们对听力筛查的认识,自觉让其孩子行听力筛查,将听力障碍婴儿筛查出来以达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的目的 .
作者:曹全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1985年Perry首先将羟基磷灰石(HA)作为眶内植入物应用于眼部整形.我国自1993年引进此类产品,近10多年发展至今,HA眶内植入手术技术已较为成熟,基层医院亦已广泛开展,但由于手术技巧的良莠不齐及外伤等眶内病情的复杂性,术后并发症仍然较为常见,义眼座暴露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且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本文对21例义眼植入术后义眼座暴露的患者进行义眼座抛光后联合羊膜遮盖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鲁红宇;许威;谭炬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急性中毒疾病,就诊者多数已经出现恶心、呕吐、情绪不稳定、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改变.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俊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疗效以及参松养心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停减率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AV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激素联合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VB开始恢复时间及异丙肾上腺素开始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异丙肾上腺素停减率分别为87.5%和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激素、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Ⅲ度AVB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的用量、延长作用时间、缩短使用时间及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赵英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患儿,女,5岁,因咳嗽、流涕2d,皮肤虫咬感14h于2010年1月13日于我院儿科就诊.患儿2d前出现咳嗽,流清涕,家长自行给患儿服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商品名:仁和可立克)1粒,每天2次.昨晚入睡时,患儿烦躁不安,诉内衣里有许多小虫,皮肤上及口腔内有虫爬、虫咬感,家人仔细查看,并未发现虫子,对其劝慰、安抚,但患儿仍哭闹一夜未睡,清晨急来我院.查体:T 36.5℃,P 84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18kg.神志清晰,面容恐惧,反应略迟钝,对答切题.咽部充血,双扁桃体不大.无发热、头痛、抽搐.
作者:马学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管理查房的效果.方法 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晚2次查房;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长每天早晨1次查房.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及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科护士长晨晚间靠床护理查房方式的护理效果优于传统的每天1次的晨间查房护理方式.
作者:马维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采用液质联用技术(LC-MS/MS)对不同产地中药葫芦巴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 运用DiamonsilTM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乙腈-冰乙酸-水梯度洗脱;质谱采用ESI离子源,正离子与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 通过分析Q-TOFMS正、负离子质谱信息共检测到23个色谱峰,并结合对照品与相关文献数据其中鉴定出11个化合物结构,主要结构类型为黄酮类、皂苷类、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 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质谱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关文献数据信息检索可快速分析鉴定中药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中药效应物质的阐明提供一定依据,为中药成分的分离鉴定提供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作者:安福丽;张仲;陈贵银;郭喜军;陈迎春;相聪坤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对人类视力造成损害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人们对有关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尚未取得预期的效果.随着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的诞生,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获得显著效果,现将bevacizumab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相关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燕;张少斌;王剑锋 刊期: 2010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96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其中冠心病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32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AMI>UAP>SAP,P均<0.01).CHD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的测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荣炳 刊期: 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