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内动脉瘤的诊治进展

陈国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外科治疗:血管内治疗
摘要:颅内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之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其主要起病形式,致死率、致残率高.在美国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占人群比重的6%,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1].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隐匿性颅内动脉瘤得早期诊断和针对已破裂动脉瘤佳治疗方案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现对其诊断,治疗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功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功血1方、功血2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功血,疗效好,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焦桂娥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文拉法辛辅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文拉法辛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FD患者12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FD,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爱民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CSP)是指妊娠着床于子宫剖宫产切口瘢痕处.随着剖宫产的增加,CSP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于CSP的特殊性,孕早期易出现先兆流产症状,盲目人工流产可出现人工流产不全、人工流产时大出血、子宫穿孔等,近年来倍受重视.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所遇到的13例相关病例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为临床能够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提供依据.

    作者:邓兴书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剖宫产患者的心理护理

    随着剖宫产术技术性及安全性的不断提高,并发症和合并症也逐渐减少.近年来国内外剖宫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日益受到重视,而心理护理又成为其中的新课题之一[1].2008年6月-2009年5月,我科对130例剖宫产术患者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剖宫产产妇130例,年龄20~30岁96例,31~40岁30例,41~45岁4例.均为初次行剖宫产手术.术后母婴安全,产妇恢复良好,均顺利出院.

    作者:宋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人工气道建立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干预

    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鼻(口腔)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是抢救和复苏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气道方法有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2种[1].人工气道的建立对于危重患者抢救治疗、争取救治时间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在对105例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发生并发症32例,经过细致的观察及积极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仁凤;苏玉英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9例临床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23~75(56.4±10.8)岁.手术史:阑尾切除2例,消化道穿孔修补术4例,肠粘连松解术5例,外伤性脾脏切除4例,胆囊切除术2例,胃癌根治术3例,结肠或者直肠肿瘤根治术1例.

    作者:李节平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 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2组疗效和治疗前后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MCV血流速度.

    作者:陈绍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抗生素在骨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各类抗生素的应用无疑给临床大量的骨科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但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随机抽查了2009年我院骨科住院患者120例,其中应用抗生素100例占83%.现将骨科临床抗生素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白爱岐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气管切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1].危重患者由于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受损、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造成不能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引起组织缺氧,加重组织损伤.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行气管切开术,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2007年4月-2008年5月我科共有80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琴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1].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哮喘患者的诊治过程,以期为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余再华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醋酸环丙孕酮(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2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F-G评分,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BMI、WHR、F-G、FBG、FIN、FSH、LH、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WHR、F-G、FBG、FIN、FSH、LH、T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WHR、F-G评分、FBG、FIN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PCOS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燕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应用研究

    目的 对比观察皮下胰岛素泵连续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患者自愿分为MSII组36例和CSII组40例.比较2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血糖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II组餐后2h、晚餐前及睡前血糖低于MS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胰岛素使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II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可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而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学鹏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氧气湿化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产品中的氧气湿化液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持续吸氧24h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以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对照组予以蒸馏水作为湿化液吸氧.比较24h后2组湿化液中细菌污染情况及吸氧的依从性.结果 试验组湿化液的细菌污染率为0低于观察组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吸氧依从性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YXX型一次性吸氧管作为常规吸氧护理材料临床观察可避免细菌污染,又可提高患者对吸氧的依从性,对防止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丽华;高青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颅脑外伤后晚发性颅内血肿的诊疗体会

    颅脑外伤后晚发性颅内血肿(DTICH)在颅脑外伤中较常见,常因发现晚而出现继发性脑干损伤,预后不良.已成为颅脑损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病情并适时复查CT,尽早确诊和治疗,改善预后的继发性脑损害.我院2007年2月-2009年12月共收治DTICH患者64例,现将其诊断、治疗体会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克俭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短期口服尼莫地平致肝损害1例

    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断剂,在适宜剂量下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痉挛及脑缺血引起的头晕、头痛症状,为神经科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常见不良反应有血压下降、肝炎、胃肠道出血等.现将在门诊短期口服尼莫地平致肝损害的1例病例报道如下.患者,女,56岁,既往身体健康,否认肝病病史.因头晕5d于2010年3月10日就诊,拟诊脑供血不足,给予尼莫地平(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821)40mg口服,每天3次.

    作者:侯玉梅;贾傲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常见发病年龄为28~70岁,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乳腺癌患者多为高分化癌症患者,其10年以上存活率较其他癌症患者为高,影响其预后重要的因素是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我院通过对34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其不良情绪和有关的心理反应对其预后的影响,并提出了护理干预对策,促进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红芹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晚期产后出血26例临床分析

    晚期产后出血为分娩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延误治疗可危及产妇的生命.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晚期产后出血病例26例,现将病情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6例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8岁;孕38~42周.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12例,双胎2例;有人工流产史者12例;顺产12例,产钳助产10例,剖宫产4例.临床表现:突然一次性大量出血8例,多次大量出血1例,多次中等量出血9例,持续或间断少量出血8例;伴重度贫血17例,伴失血性休克9例,伴高热1例.

    作者:闫志巧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小儿术前肌内注射氯胺酮与口服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效果比较

    手术对小儿来说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如何减少小儿术前的痛苦及恐惧,有效地维护小儿的心理健康,合理的术前麻醉用药及给药途径是目前国内外正在探讨的问题.术前麻醉方法很多,有口服、经静脉、吸入法、肌内注射等给药途径.本文就肌内注射氯胺酮与口服氯胺酮配伍咪达唑仑2种给药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春梅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某三甲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抗高血压药的应用状况和合理性.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门诊药房管理子系统,对某综合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2005版)、2007年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为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方法、用药频度法对抗高血压药处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门诊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利尿药的应用偏少,存在药物联用不适宜、用药间隔不合理现象.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遵循药物治疗指南,掌握各类降压药的降压机制,进行合理的联合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龙华;陆崇;孙慧琳;王丹阳;王建萍;邱小娟 刊期: 2010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清中的含量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检测不同TNM分期中MMP-9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各期肺癌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不同,随着分期的进展逐渐增高(P<0.01);且TNM分期与血清中MMP-9含量呈正相关(r=0.62,P=0.01).肺腺癌患者血清中MMP-9的含量明显高于鳞癌患者(P<0.05).结论 肺癌患者血清MMP-9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关系密切.

    作者:赵静;谭泳梅;张兴展;方统念 刊期: 2010年第12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