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氯吡格雷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梁孙英;邓珍;柯振符

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 胰岛素抵抗, 不稳定型心绞痛
摘要: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确诊后给予氯吡格雷维持量75mg/d.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前采集静脉血,以测定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并于服药后第4天再次抽血测定血小板的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药后GPⅡ b/Ⅲa值升高>1.40.同时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基础血小板的聚集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90例患者中产生氯吡格雷抵抗19例(氯吡格雷抵抗组) .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基础血小板的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约为21.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非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相关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

    目的 探讨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救护体会.方法 总结我科从2008年3月-2009年3月4 83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结果 通过我细心的急诊工作程序,所有患者基本得到准确分诊.结论 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对抢救很重要.

    作者:匡永福;何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鲨肝醇组和参芪益肺糖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肺糖浆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大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IL-6活性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参芪益肺糖浆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冉瑞智;刘韩英;吴琼;郭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在抗精神病药物致体质量增加中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在临床实践中已引起高度重视,比较运动训练和控制饮食在改善抗精神药物引起的体质量增加中的作用,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茅卫兵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7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苏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疗程24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Child-Pugh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PLT水平、HBV-DNA载量、脾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朱伯扬;唐广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阴式手术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的发展至今已经有180年的历史.1813年Langenbeck 首次施行了TVH,1934年的Heaney 详细报道了565例TVH成功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后,符合微创原理的TVH重新得到国内外妇科医师的重视,而且其适应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非脱垂子宫TVH的比例在国内外逐年增高,据文献报道欧美国家部分医院TVH占全子宫切除术的61%~90%.国内部分医院TVH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个别医院TVH已高达96%以上.近年新开拓的其他阴式手术如: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经阴道子宫次全切除术、经阴道卵巢肿瘤手术等也在陆续开展起来.随着阴式手术的逐渐广泛开展,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增多,预防或妥善处理其并发症,对于阴式手术的顺利开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左宗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内镜下金属止血夹在胃肠道巨大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胃肠道息肉治疗原则一般首选内镜下电切,但对于>2cm的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治疗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1995年日本Hasachi开始内镜下应用金属止血夹,可预防和治疗粗蒂大息肉电切所引起出血、穿孔的并发症[1].笔者应用金属夹夹住大息肉蒂的基底部,在金属夹上方作息肉电凝切除,治疗消化道大息肉35例38枚,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黄新;鲁朝学;陈祥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片等治疗,治疗组予藿香木瓜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51.7%,有效35.0%,无效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3.0%,有效38.0%,无效39.0%,总有效率6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成本低,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采血的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将先进的针尖保护系统与设计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带来一个完全无血和更加安全的操作环境,可靠的保护患者远离针尖扎伤的威胁.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世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积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周乐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宫体癌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防护理

    宫体癌的发生率在近20年来呈上升的趋势.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是宫体癌的高危人群,而这3种疾病也是易造成下肢静脉栓塞的诱因.一旦下肢静脉栓塞形成,极易出现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该病患者的护理,除了传统的护理模式外,还应加强对下肢静脉的护理,才能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朱红卫;陈璐;马明娜;于会敏;樊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发性气胸42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的急症,我院1997~2008年共收治气胸患者4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贤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开放性颅脑碰撞伤37例Ⅰ期手术治疗体会

    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月Ⅰ期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碰撞伤37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6例;年龄14~53岁,中位年龄31岁;

    作者:邵继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治疗痛经举隅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诊治痛经,首先仔细辨证分析,继而明确病因病机所在,立方遣药灵活应变.现报道痛经患者3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休克救治和心脏骤停后心脑肺复苏的成功,可使缺血心肌重新获得血液供应,明显减轻细胞损伤.但发生的再灌注损伤[1],包括心肌梗死(MI)面积的扩大、心律失常和心肌顿抑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等,会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如何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十分重要.由于药物后处理在实施上有着可预测性、可控性好、操作方便的特点,在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简要介绍药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魏宏;何并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我院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了处方点评、评价制度,对促进合理用药起到了良好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刘郡;王瑞琴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即口服氟桂利嗪和地西泮、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止呕,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组6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注射液15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及脑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脑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明显.

    作者:罗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罗沙星致全身肌肉僵硬1例

    患者,女,93岁.因喘憋3d于2009年1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46年,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2℃ ,BP 110/60mm Hg(1mm Hg=0.133kPa).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胸部X线片示:肺部慢性支气管炎性改变.

    作者:史三岭;杨国兴;马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双镜在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

    胆石症是外科常见多发病,我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采用腹腔镜(LC)联合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术(EST)治疗胆结囊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5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廖勇;刘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灯盏花素、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灯盏花素片每次40mg,每天3次,饭后口服;1,6-二磷酸果糖200mg/kg加入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对照组50例给予极化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10ml+胰岛素6U)静脉滴注,每天1次;能量合剂(10%葡萄糖250ml+ATP 40mg+肌苷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4例年龄>70岁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多西他赛60~75mg/m2静脉滴注,第1、8天,连用2周后休息1周.3周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34例患者中可评价疗效的有32例,其中获得CR 2例,PR 10例,SD 14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CR+ PR)37.5%,临床获益率为(CR+ PR+SD)81.3%;经治疗后患者的KPS评分由75.6分上升到86.8分,平均提高11.2分(P<0.01);咳嗽、胸痛、气促的LCSS评分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不良反应轻,可以耐受.结论 多西他赛治疗老年晚期NSCLC是安全有效的,并能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段仁慧;刘焱;郝艳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