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

匡永福;何苗

关键词:急腹症, 分诊, 救护
摘要:目的 探讨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救护体会.方法 总结我科从2008年3月-2009年3月4 83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结果 通过我细心的急诊工作程序,所有患者基本得到准确分诊.结论 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对抢救很重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吸附性的观察

    目的 观察聚氯乙烯输液袋对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附性.方法 按照临床的用药习惯,分别将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加入聚氯乙烯输液袋中,用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0、1、2、4、6h的百分含量,以0h的百分含量为参照计算吸附率.结果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的吸附率在4.5%以下(P>0.05),环丙沙星1h后的吸附率为 11%~17.5%(P<0.01).结论 聚氯乙烯输液袋对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几乎无吸附,对环丙沙星在1h后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应引起注意.

    作者:屈慧;史志华;赵永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20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蒙脱石散、双歧三联活菌片等治疗,治疗组予藿香木瓜散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显效51.7%,有效35.0%,无效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23.0%,有效38.0%,无效39.0%,总有效率6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藿香木瓜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且成本低,值得推广.

    作者:刘美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痛风患者疾病控制的影响.方法 将20例在我科住院并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痛风患者纳入健康教育组,将20例在门诊就诊未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痛风患者纳入对照组(非健康教育组),测定2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血尿酸的水平及6个月内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次数.结果 6个月时健康教育组的血尿酸的水平为(355.75±27.41)μmol/L,非健康教育组为(479.90±67.47)μmol/L,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6个月内痛风发作的次数,健康教育组2例次,非健康教育组10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有助于痛风患者血尿酸的控制,减少痛风的发作次数.

    作者:曹玉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氟罗沙星致全身肌肉僵硬1例

    患者,女,93岁.因喘憋3d于2009年1月27日入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46年,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2℃ ,BP 110/60mm Hg(1mm Hg=0.133kPa).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率86次/min、律齐,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胸部X线片示:肺部慢性支气管炎性改变.

    作者:史三岭;杨国兴;马洪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大面积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大面积脑梗死是由于颈内动脉或基底动脉分支主干急性阻塞引起的广泛性脑梗死.临床多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预后差,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是影响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主要脑血管疾病.

    作者:郝绍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为解决或减少护患纠纷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4月的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各146例,分成患者组和护士组,应用自制问卷、采用自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对护患关系相关知识的认识、对影响护患关系的相关因素认可度调查,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很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要靠护患双方共同努力,但护理人员要承担起主要责任.

    作者:刘盛会;王玉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灯盏花素、1,6-二磷酸果糖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1,6-二磷酸果糖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灯盏花素片每次40mg,每天3次,饭后口服;1,6-二磷酸果糖200mg/kg加入10%葡萄糖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对照组50例给予极化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10%氯化钾10ml+胰岛素6U)静脉滴注,每天1次;能量合剂(10%葡萄糖250ml+ATP 40mg+肌苷10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花素联合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晓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开放性颅脑碰撞伤37例Ⅰ期手术治疗体会

    我院2001年1月-2009年1月Ⅰ期手术治疗开放性颅脑碰撞伤37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男31例,女6例;年龄14~53岁,中位年龄31岁;

    作者:邵继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强医院药品内部控制与管理

    医院经营管理状况的好坏,与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严密有着密切的关系.做好内部控制在医院的经营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项好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内部控制的固有风险,可通过合理设置不相容岗位,明确授权审批控制程序,建立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谷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急腹症的分诊及救护体会

    目的 探讨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救护体会.方法 总结我科从2008年3月-2009年3月4 835例急腹症患者的分诊及急诊护理.结果 通过我细心的急诊工作程序,所有患者基本得到准确分诊.结论 急腹症的分诊工作及护理对抢救很重要.

    作者:匡永福;何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影像学检查诊断多发性硬化3例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MS多发生在成年早期,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症状和体征可反映从脊髓、脑干、小脑、大脑任何白质区的损害[1].

    作者:高辰生;张风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7例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在保肝、对症等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肝苏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疗程24周.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Child-Pugh评分、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PLT水平、HBV-DNA载量、脾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肝苏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能协同改善肝功能,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临床应用安全.

    作者:朱伯扬;唐广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治疗痛经举隅

    痛经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症状之一,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诊治痛经,首先仔细辨证分析,继而明确病因病机所在,立方遣药灵活应变.现报道痛经患者3例的诊治体会.

    作者:卢海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是机体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人体对外来抗原免疫应答的结局通常是外来抗原的清除,如细菌毒素的清除.在对自身细胞或组织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或不易清除自身的细胞或组织成分,而是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免疫攻击,结果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李倩;张建中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酒精性肝病患者89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0例,予戒酒、多种维生素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及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显效率为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显效率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变化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酒精性肝病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方伟文;杜丽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监测卵黄囊对早期妊娠预后的意义

    卵黄囊是妊娠囊内超声能见的第一个解剖结构,应用超声检测卵黄囊并追踪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总结分析卵黄囊与妊娠预后的相关性.本组79例早期妊娠(<12周)检诊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宋荣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椎退行性改变284例X线平片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84例颈椎病病例.结果 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论 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可根据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寻找对策,对预防颈椎退行性改变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师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氯吡格雷抵抗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分析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mg/d,确诊后给予氯吡格雷维持量75mg/d.所有患者均于服药前采集静脉血,以测定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阳性表达率,并于服药后第4天再次抽血测定血小板的Ⅱb/Ⅲa的阳性表达率,氯吡格雷抵抗定义为用药后GPⅡ b/Ⅲa值升高>1.40.同时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基础血小板的聚集率、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90例患者中产生氯吡格雷抵抗19例(氯吡格雷抵抗组) .氯吡格雷抵抗组与非氯吡格雷抵抗组的基础血小板的聚集率、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比较基础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约为21.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并非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胰岛素抵抗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相关性.

    作者:梁孙英;邓珍;柯振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以积极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PaCO2值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治疗后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用氨茶碱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周乐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芪益肺糖浆对大鼠免疫和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建立大鼠白细胞减少症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鲨肝醇组和参芪益肺糖浆大、中、小剂量组,观察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以及白细胞介素-6( IL-6)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参芪益肺糖浆各剂量组均可促进大鼠外周血白细胞、骨髓有核细胞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IL-6活性指标的恢复及升高(P<0.05或P<0.01).结论 参芪益肺糖浆有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和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作用.

    作者:冉瑞智;刘韩英;吴琼;郭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