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华;季建林
自然衰老和慢性应激都能导致免疫细胞对环境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衰老和慢性应激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表明,HSP反应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对抗应激性损伤的基本保护性机制之一.在HSP家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应激条件敏感,且被认为是功能重要的一类热休克蛋白[1].本文综述衰老和慢性应激对免疫细胞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作者:王玮文;邵枫;刘美;林文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肥胖对儿童的健康和生存质量都非常不利[1],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防治重点主要是积极寻找影响因素进行干预[2].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遗传、饮食、运动、睡眠、父母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等方面[3].近年来,新生儿的平均出生体质量较前增加,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成活率不断提高,剖宫产率也逐年增加,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而辅食添加不合理现象也存在,这些胎儿期和婴儿期因素是否对儿童肥胖有影响,值得关注.本研究通过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病例对照研究,着重分析胎儿期、婴儿期因素对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影响.
作者:周乐山;易巧云;何国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皮质糖原合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的变化在记忆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32p放射性标记法检测对照组,DM(Diabetes mellitus)组,DM+碳酸锂(Li2CO3)组GSK-3的活性,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GSK-3β的表达,用电跳台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及记忆保留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1.07±0.07)相比,DM组的GSK-3活性(1.38±0.08)明显升高(P<0.01),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0.84±0.06)比对照组(1.05±0.08)明显降低(P<0.01),并且,犯错次数[(2.6±0.89)次/3min]比对照组[(1.20±0.84)次/3min]增加(P<0.05),潜伏期[(94.00±23.02)s/3min]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144.00±20.74]s/3min](P<0.01),应用Li2CO3干预后,GSK-3活性(1.13±0.06)明显降低(P<0.01),GSK-3βSer9位点的磷酸化水平(0.97±0.06)恢复(P<0.01),犯错次数[(1.40±0.55)次/3min]降低(P<0.05),潜伏期[(130.00±18.72)s/3min]明显延长(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脑皮质GSK-3活性升高,可能导致其学习及记忆障碍,Li2CO3抑制GSK-3后,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学习及记忆障碍.
作者:李亮;钟士江;王建华;曲忠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大量的行为问题和冲动控制问题[1].1986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医生Goldberg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希望增加上网时间,渴望上网,失去网络联系会有不良的情绪反应,有持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等等.
作者:高立;刘春红;孙海娅;贾斐;陈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双相障碍是一个十分容易被误诊、漏诊的精神疾患,在临床上识别率并不高.据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者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69%,超过1/3的患者需要经历至少10年才得以确诊[1].而欧洲的一项包括1000人的大规模临床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者从发病到确诊平均需时5.7年[2].至于国内双相障碍的识别率、诊断率如何,以及临床医生对双相障碍的认识如何,目前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资料.
作者:甘照宇;张晋碚;关念红;李康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大学生面临着特殊的适应环境与任务,因此关注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寻求改善与提高的对策与措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Shavelson等[1]提出了自我概念的多维层次结构模型,为自我的量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旨在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了解当前军校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关系,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的思路.
作者:何宁;苗丹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复测量中不同人格分量表得分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323名某部官兵在相隔42d两次参加了中国士兵人格问卷(CSPQ)测验.结果 相关结果表明在6个分量表中,除防御性分量表外,测验分数的变异性与相应的人格分数都有显著的相关(r=0.11~0.37).效应量统计结果表明,求异性、敏感特质、分离特质分量表分数的变异性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除防御性分量表外,高分组与中等组之间差别有实际意义(Cohen d>0.20).结论 人格测验分数的变异性不是完全随机的,是具有一定稳定性或规律性的.
作者:杨业兵;苗丹民;田建全;洪霞;李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提高其自知力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66例痊愈和显著进步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病床综合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3年的药物治疗和家庭病床综合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等在入组时及以后每6个月评定一次.结果 (1)随访1至3年干预组BPRS评分(P<0.01)及SDSS量表评分、病残率、直接医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治疗完全依从性、自知力高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1,2,3年中干预组复发率分别为4.8%,7.3%,1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8%,58.7%,66.7%(P<0.01).再住院率,干预组分别为0.0%,6.7%,11.3%,对照组为27.5%,33.3%,37.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家庭综合干预可以维持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复发率、再住院率,减少患者家庭直接医疗费用.
作者:龚传鹏;张建军;郑刚;刘金菊;阮永奎;向东方;李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9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98例)和舒必利组(93例),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疗程8周.疗效指标为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量表(TESS)、锥外反应量表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2组在治疗结束时PANSS和BPRS总分较入组时均显著降低,喹硫平组PANSS、BPRS总分分别为(44.4±13.7)分和(25.9±7.5)分;舒必利组PANSS、BPRS总分分别为(50.4±13.0)分,(28.2±6.6)分(P<0.01),2组间比较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在治疗第4,6,8周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症状分在第8周差异有显著性,喹硫平组分值低于舒必利组;临床总有效率喹硫平组为61.2%,舒必利组为46.2%,2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143,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程度轻,但喹硫平组便秘、心电图异常及体重增加发生率少于舒必利组,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较好改善,而且对阴性症状疗效更优于舒必利,不良反应少.
作者:邱惠敏;高安民;唐茂芹;王远玉;翟杰;黄劲松;米国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多数缺乏自信和自尊,低自尊和抑郁关系密切[1].应付方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2-4],应付方式与抑郁症存在一定的关系.国内外关于抑郁症患者的应付方式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丽红;徐枝楼;刘西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考查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对认知伪装的甄别能力.方法 用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对123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病人、35名脑损害病人和263名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鉴定组的数字迫选分低于对照组2.6个标准差、低于脑损害组0.8个标准差,图符迫选分低于对照组2.2个标准差、低于脑损害组0.3个标准差;按概率分标准,鉴定组有32人(26.0%)判为伪装,按划界分标准,鉴定组有69人(56.1%)判为伪装,按得分模式评判,鉴定组有41人(33.3%)判为伪装;判别分析显示六指标组合对鉴定组与对照组的归类正确率为91.2%,对鉴定组与脑损害组的归类正确率为68.4%,其中数字1~10和数字11~20是两个敏感的指标.结论 认知伪装甄别测验对伪装认知损害有较好的甄别能力.
作者:袁国桢;程灶火;姚建军;张霞;周振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外显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验或已有知识需有意识再现的一类记忆,内隐记忆指人们在操作过程中无意识表现出的对过去经验、已有知识不需有意识提取的另一类记忆形式[1].在有关内隐和外显记忆的研究中,多数是在任务分离的框架下进行的,即内隐记忆以间接测验的启动量作为指标,而外显记忆以直接测验如再认和自由回忆分数为指标.
作者:王伟;欧阳仑;杨宏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在一般人群中患病率为1%~2%.心理社会因素被认为在银屑病的起病和恶化中起重要的作用[1].促使人们对其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现将银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和社会功能损害关系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作者:孙振晓;孙波;于相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偏头痛患者状态焦虑的影响.方法 53例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关于偏头痛的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观察组26例,50例同龄健康青年作为健康组.对照组:吲哚美辛25~50 mg,3次/d,心得安30~80 mg,3次/d,丙戊酸镁0.2,3次/d;观察组:药物治疗同对照组并予以认知-行为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6个月分别行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分、应对方式问卷(CS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评分.结果 2组患者、健康组S-AI总分、自责因子分分别是(45.06±7.38)分vs(36.56±6.29)分、(0.79±0.25)分vs(0.38±0.26)分,而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6个月,观察组S-AI总分显著下降(P<0.01);治疗结束6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头痛持续时间、S-AI、自责因子分分别是(9.48±3.06)分vs(5.24±3.66)分,(43.58 ±7.38)分vs(37.27±8.04)分,(0.72±0.32)分vs(0.50±0.23)分,P<0.01.结论 偏头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程度高,常常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认知-行为治疗对改善患者思维方式、降低焦虑程度、提高患者应对技巧、减少偏头痛发作疗效显著.
作者:王立法;冀凤云;房树志;陈宇东;王津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分析微量生物电脑导入刺激(CES)治疗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 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大于40分、符合ICD-10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特点的门诊8~16岁初诊儿童30例作为实验组,予CES治疗;南京市MAD3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予象征?性地CES治疗,2组儿童均接受3个疗程的规范化治疗,并分别于每个疗程结束时复查SAS和SDS量表.结果 30例实验组儿童经CES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30例对照组儿童经CES象征性治疗后,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40%;2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 CES治疗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安全有效.
作者:陈一心;虞琳;张久平;陈图农;邹冰;杭跃跃;陈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阿立哌唑治疗24周,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试验(CPT)、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24周后PANSS量表各项指标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均P<0.01);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及CPT各项指标[分别为(65.93±20.48)分、(17.90±7.19)分、(23.11±15.75)分、(27.15±2.51)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研究组于治疗后在上述WCST和CPT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仍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量表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分的改善与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P<0.01),与CPT总分呈负相关(P<0.01),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分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93,P<0.01).结论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持续改善作用,且认知功能的改善与精神症状的改善存在着明显相关.
作者:李志榕;黄平;张富松;杨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硝酸钐对小鼠学习记忆损伤的机制.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Sm(NO3)3)(5,50,100,1000,2000 mg/L).小鼠适应3 d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别饮用去离子水与硝酸钐溶液.染毒180 d后用开场行为模型检测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行为;用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硝酸钐并没有明显影响小鼠在新异环境中的自发活动和探究行为,但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伴随脑内SOD活性降低[染毒组与对照组SOD活性分别为(698.4±56.3)U/mg,(663.2±65.2)U/mg,(523.8±53.2)U/mg,(448.7±48.7)U/mg,(368.7±59.4)U/mg,(353.9±63.2)U/mg,P<0.05或P<0.01]和MDA含量升高[染毒组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为(3.21±0.82)nmol/mg,(3.28±0.30)nmol/mg,(4.02±0.63)nmol/mg,(4.52±0.31)nmol/mg,(4.62±0.31)nmol/mg,(4.82±0.31)nmol/mg,P<0.05或P<0.01].结论 硝酸钐能加剧脑损伤,导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洪森荣;尹明华;邵兴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身体锻炼与心理效益的关系.方法 采用主观锻炼体验量表(SEES)、自尊量表(SES)及大学生身体锻炼参与情况调查问卷,对412名大学生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方差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逻辑推理.结果 项目、时间带对主观锻炼体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性主效应,但项目对时间周、频度、时间分均具有显著性主效应(F=15.171,3.099,3.559),时间带对时间周、时间分均具有显著性主效应(F=14.875,3.983);频度、时间周分别与自尊有显著性正相关(r=0.227,0.150);时间周与主观锻炼体验各维度均有显著性相关(r=0.161,-0.207,-0.186);时间分只与时间周、频度有显著性相关(r=0.335,-0.265);主观运动强度(RPE)与自尊、主观锻炼体验各维度之间均有显著性相关(r=-0.148,-0.291,0.255,0.167);自尊与主观锻炼体验各维度均有显著性相关(r=0.378,-0.304,-0.209).结论 身体锻炼处方6因子与长、短期心理效益关系非常密切.
作者:房蕊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大鼠海马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的影响.方法 49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7)、假手术组(B组,n=21)、肝部分切除术组(C组,n=21),B、C组大鼠分别在术后24 h、3 d、7 d三个时间点取左侧海马(n=7),放射免疫法测Aβ,取右侧海马热启动荧光定量PCR测AppmRNA.结果 (1)肝部分切除术后24h大鼠海马中App770(Ct)/GAPDH(Ct)为(1.39±0.05),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说明此时App770mRNA的表达增加.但是手术对于App695mRNA、App751mRNA以及App770mRNA在其他时间的表达没有影响.假手术组App695mRNA、App751mRNA、App770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肝部分切除术组大鼠海马中Aβ的表达在术后24h、3d、7d分别为(58.3±2.6)pg/ml、(48.0±3.7)pg/ml、(27.2±3.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在相应的时间点中,假手术组与对照组没有差异(P>0.05).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海马中App770mRNA的表达增加,Aβ表达水平上调.
作者:吴周全;万燕杰;王彦霞;曾因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女性服刑人员精神创伤的特征.方法 在湖南新路职业学校中,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471个女性服刑人员,分青少年组(年龄≤25岁)和成年组(>25岁).运用创伤性生活事件问卷(TLEQ)和访谈相结合的技术评估她们的精神创伤经历.结果 (1)90.4%的女性服刑人员至少经历1件创伤性事件,63.7%至少经历3件或以上的多重创伤.青少年组的事件数量多于成年组(平均为4和3件,P<0.01).暴力和毒品相关犯罪组的事件数量相当(平均4件),都多于经济犯罪组(2件);中学或相当教育程度者的事件数量多(4件),大专或以上者少(2件);未婚、离婚/丧偶2组经历的事件数量多(4件),已婚组少(2件),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2)多见的创伤类型是机动车祸(46.9%)、目睹家庭暴力(46.1%)和被抢劫(38.9%).16.7%的女犯在18岁以前遭遇过性虐待.与成年组相比,青少年组经历了更多的创伤类型为被抢劫、目睹被惨打、目睹家庭暴力,以及儿童期性虐待.结论我国文化背景下,女性服刑人员的精神创伤经历相当普遍,是精神创伤的潜在受害者.
作者:黄国平;张亚林;邹韶红;赵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