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 ADH 、TNF-α水平与其预后关系研究

李国扬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ADH, TNF-α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抗利尿激素( ADH)、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肺癌需行手术切除患者4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DH、TNF-α水平,并观察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1 d、3 d、5 d、7 d、10 d和14 d时上述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ADH、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术后5 d、7 d、10 d和14 d血清ADH、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 P <0.01)。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ADH、TNF-α水平较高,且术后随着时间延迟其水平逐渐降低,血清ADH、 TNF-α可作为原发性肺癌患者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制定的参考依据。
白求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两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肾上腺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肾上腺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呼吸频率、心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入院10 h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布地奈德联合肾上腺素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婴幼儿急性喉炎效果优于单用肾上腺素,是治疗急性喉炎较好的方法。

    作者:庄城林;刘武辉;蒋运生;林友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分层带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分层带教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内科实习护生9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5名。观察组采用分层带教方法带教,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带教,带教结束后统一进行临床操作、基本理论、护理道德考核和教学满意率调查,比较两组护生临床操作、基本理论和护理道德得分以及对护理带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操作、基本理论和护理道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护生对教学满意率达到100.00%,高于对照组的84.44%( P <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护理带教模式,分层带教更具针对性,教学质量有较大提升,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管映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某部膳食保障单位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及风险分析

    目的:了解部队膳食保障单位食品卫生状况,进行风险分析,为科学监管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卫生部《餐饮业卫生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采取现场检查、查看资料和采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93家膳食保障单位食品卫生状况进行整体评价,结合评价结果,进行不同类型保障单位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结果机关食堂、社会化保障食堂和部队招待所餐饮部合格率分别为91.9%、83.3%、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优秀率分别为89.2%、44.4%和75.0%,机关食堂优秀率高于社会化保障食堂( P <0.0166);三类食堂在关键监督项目方面检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关食堂卫生管理与制度落实、环境卫生与设施、餐厨具消毒的优秀率均高于社会化保障食堂(P <0.0166)。在凉菜间卫生方面,机关食堂和社会化保障食堂优秀率均低于部队招待所餐饮部( P <0.0166)。结论机关食堂整体卫生状况好于社会化保障食堂和招待所餐饮部,三种类型保障单位均存在食品安全风险。

    作者:王民;于瑞敏;彩朝平;张晓芳;高戎;胡冰冰;佟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常规抗炎、平喘治疗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h后血气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比较治疗3d后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及心率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 P <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 P <0.01),PaCO2、心率及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 P <0.01)。治疗3d后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48.00%( P <0.01)。结论呼吸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在24h内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心率及呼吸频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俊城;蔡芹;熊亏全;罗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4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3例,利巴韦林注射液500 mg,1次/d)和观察组(122例,双黄连注射液20 ml,利巴韦林注射液500 mg,1次/d),疗程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8%,高于对照组的86.18%( P <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两组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咽痛和咳嗽消失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可以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发热时间。

    作者:廖刚;王憬;冯熹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支撑喉镜 CO2激光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CO2激光手术治疗喉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喉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支撑喉镜CO2激光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气管切开喉显微镜切除术治疗。术后10 d,观察患者饮食情况;术后随访1年,6个月评定发音情况,1年评定复发率及生存率。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正常饮食率高于对照组( P <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嘶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随访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支撑喉镜CO2激光手术治疗喉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饮食及语言功能,达到开放治疗生存率,且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峰;莫宋平;陈振清;杨礼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过渡期腹膜透析出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过渡期腹膜透析出院患者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出院后腹膜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住院期间均选择相同治疗和护理方式,观察组出院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自我管理行为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相关知识总掌握率高于对照组( P <0.05),自我管理行为得分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对需接受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出院后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作者:麦倩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种便携式五官科应急处置包的研制

    面部是人体的暴露部分,平战时容易受到损伤和侵害,而五官多同时受到波及。官兵在参加各种军事行动中经常会出现五官外伤、出血、异物等急症,但往往因携行的医疗装备中缺少五官专科检查治疗器材而贻误治疗。五官受到伤害不仅影响正常功能,还影响美观,因此要引起重视。为此,我们结合部队药材、器械基本配置和五官训练损伤及其救治特点,基于部队卫生装备功能性、机动性野战使用要求[1],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应急处置包,用于处置野外军事作业时出现的五官急症。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钢;张昀;陈英会;张红霞;张林祺;徐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6例,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 MMSE)分为痴呆组96例和非痴呆组30例,痴呆组根据其评分的高低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痴呆组血浆HCY水平高于非痴呆组,不同程度的痴呆患者血浆HCY则有显著性差异: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 P <0.01)。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成正相关(OR=1.09,95%可信区间为1.048~1.140, P <0.05)。结论血浆高HCY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高HCY血症脑卒中患者应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对预防脑卒中痴呆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杨湘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多发性骨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时相改变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多发性骨折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时相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个不同年龄组多发性骨折患者骨折6 h内、48 h后和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并对组间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折6 h内,≤44岁年龄组患者PT、APTT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60岁年龄组PT、FIB和PLT均高于对照组( P <0.01);而45~59岁年龄组所有指标及另两个年龄组的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多发性骨折48 h后,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多发性骨折患者早期凝血系统被激活,随后凝血指标恢复到动态平衡状态,防止血栓的发生。

    作者:方永美;王平均;张华威;邵先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寒区部队赴草原地带摩托化行军期间日光性皮炎的护理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部队草原地区摩托化行军期间日光性皮炎发病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部队确立为观察组,同期相同编制的另一部队为对照组,伴随保障期间两组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在治疗的同时并在演习全程进行护理干预,训练结束后,查阅登记本统计日光性皮炎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演习期间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为7.64%;对照组演习期间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为12.65%;演习期间观察组日光性皮炎发病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寒区部队赴草原地带摩托化行军期间,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规避日光性皮炎效果明显,值得在部队中推广应用。

    作者:许峰;马云峰;徐彬;丁前列;方全;孙先伟;马程程;程琦;尚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患者尿AQP2、血清HSP70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患者尿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血清热应激蛋白70(HSP70)变化。方法选取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湿热证组),中医辨证为湿热证其中湿偏重证者43例、热偏重证者57例,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正常人群50例为对照组,检测尿AQP2、血清HSP70水平。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组患者尿AQP2、血清HSP70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中医辨证湿偏重证者尿AQP2水平高于热偏重证者( P <0.01),湿偏重证者血清HSP70水平低于热偏重证者( P <0.01)。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证患者尿AQP2、血清HSP70表达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湿偏重证与热偏重证者尿 AQP2、血清HSP70表达并不完全相同,检测AQP2、血清HSP70可作为湿热证辨证论治的量化指标,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陈佩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纯化和体外培养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pMSCs),研究子痫前期患者p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方法从子痫前期患者及正常妊娠者胎盘组织中纯化培养pMSCs,应用Transwell板将pMSCs与混合淋巴细胞共培养,检测淋巴细胞数,计算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在培养基中加入干扰素γ,分别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pMSCs的吲哚胺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表达水平。结果来源于子痫前期患者的PMSCs和正常妊娠者的形态相同,表达CD44、CD29、CD73、CD90、CD105、HLA-I类分子,极少表达CD34、CD45、CD14及HLA-Ⅱ分子。能够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细胞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具有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细胞表达低水平的IDO,但当受到IFN-γ刺激后,表达水平显著提高( P <0.05)。对照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pMSCs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和表达IDO水平,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 pMSCs所表达的IDO和释放的可溶性分子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无关;由于现有体外培养技术不能反映pMSCs在体内的状态,也可能导致原本存在的差异难以体现出来。

    作者:沙文琼;折瑞莲;柯茹;王硕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10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脊柱不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和患者意见分为两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P <0.01);观察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大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脊柱不稳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邹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血清 IL-10、胱抑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胱抑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中枢脱髓鞘病变患者68例(观察组),依据疾病类型分为视神经脊髓炎( NMO)组和多发性硬化( MS)组,同期选取健康人员2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IL-10和胱抑素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血清胱抑素和IL-10水平,分别为(15.03±4.52)pmol/L和(29.41±6.59)n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MO组患者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又明显高于MS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胱抑素、IL-10水平与中枢脱髓鞘病变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与患者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中枢脱髓鞘病变的临床诊断指标。

    作者:丘锦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肱骨远端骨折前外侧入路与后侧入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前外侧入路前置钢板与后侧入路双侧重建钢板两种手术入路方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 DHF)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手术治疗DHF提供参考。方法76例 D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后侧入路使用双侧重建钢板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前外侧手术入路前置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入路、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进行12~36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11~17)周;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肘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2.2%( P <0.05)。结论采用后侧入路能使肘关节关节面充分暴露,避免了肱三头肌的损伤,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双钢板固定符合肱骨远端生物力学特点,能提供持久坚强固定,有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王化齐;曹善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剖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9%,高于对照组的84.6%( 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0.05或P <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可减少组织创伤,缩短住院时间,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穆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急值自动警示系统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危急值自动警示系统在急诊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起启用的危急值自动警示系统为对象,与以往电话口头报告方式相比较:危急值应答率、通知医生时间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结果应用该系统使急诊科危急值应答率由94.83%提升到100.00%,通知医生的时间由(60.58±8.97)秒缩短到(31.45±1.82)秒,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评分由(8.72±0.97)分提高到(9.01±0.88)分,与应用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危急值自动警示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急诊科患者救治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护士更加及时的通报危急值、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赵娟;关惠仪;伍慧红;李淑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586例8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社区8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状况及贫血、围生期高危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量表( DDST)对受检婴儿进行智能发育筛查,并对影响智能发育的围生期高危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同时化验血常规。结果586例婴儿筛查结果正常539例,占91.98%,筛查阳性47例(8.02%);高危儿、贫血、母亲文化程度低、无早教的儿童筛查阳性率高于其他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生期高危因素、贫血、母亲文化程度低、早教缺乏是影响婴儿智能发育的重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婴儿智力发展。

    作者:田杰;郭沂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维生素 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观察组)和6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清总维生素D、维生素D2、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总维生素 D、维生素 D2、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维生素D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可能与系统性硬化病的发生、发展有关,预防性服用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调节患者免疫功能起到改善病情作用。

    作者:成敬锋;李海涛;黄海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白求恩医学杂志

白求恩医学杂志

主管: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