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郝世君;冯正直;杨国愉;崔清江;付金林;李胜红;卞永桥

关键词:心理素质训练, 电子对抗兵, 心理健康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SCL-90各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电子对抗部队294名军人进行测试后,随机抽取134名军人作为试验组,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其增加心理素质训练;随机抽取160名军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结果(1)心理素质训练后,试验组军人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躯体化[(0.27±0.50)分]、人际关系[(0.23±0.49)分]、焦虑[(0.26±0.42)分]等因子差异显著;对照组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2)试验组士兵和士官SCL-90各因子评分训练前后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躯体化[(0.25±0.50)分]、焦虑[(0.25±0.41)分]和精神病性[(0.22±0.38)分]等因子差异显著.(3)除躯体化[(0.12±0.29)分]、人际关系[(0.10±0.26)分]和恐怖[(0.19±0.30)分]因子外,试验组军官SCL-90其余各因子评分训练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心理健康有积极的效果;对试验组士兵和士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好于对试验组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对象为本院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初次住院的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并痊愈出院.(2)年龄19~45岁,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42±16.18)岁和(33.25±10.36)岁;病程6~12个月,两组平均病程分别为(1.32±0.56)年和(1.23±0.68)年,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以下21例和18例,高中和高中以上14例和17例.(3)排除心、肺、肝、脑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张少丽;冯玉芳;王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洛因依赖者社会支持与社会功能缺陷的相关分析

    海洛因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长期反复吸毒导致的人格改变,对其家庭内部成员及其他亲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歧视,社会活动的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社会功能.为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特点及其与社会功能缺陷的关系,本研究对2005年7月至9月来本院自愿戒毒康复中心戒毒的病员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学;谢建平;苏雅芳;张盛杰;江爱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小学一年级受虐待学生死亡概念和自杀意念的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虐待对儿童死亡认知发展的影响,了解受虐待儿童产生自杀意念的情况.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受虐待儿童和正常儿童各80名进行结构式访谈,并评定死亡概念问卷和自杀意念量表,分析两组之间死亡概念认知水平、认知特点和自杀意念的差异.结果受虐待组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水平Ⅲ:75.00%vs 88.75%,P<0.05),对死亡特征和死亡外延的认识比对照组差(P<0.01),受虐待组儿童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和自杀意念强度均高于正常儿童[1年内:35.00%vs11.25%,(0.82±0.65)分vs(0.35±0.21)分,P<0.01].结论虐待可对儿童的死亡认知发展过程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使受虐待儿童对死亡概念的认识偏离正常,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

    作者:朱相华;李娇;田玉湘;魏贤玉;王成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行为干预在肝穿刺患者中的护理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3%)均低于对照组(49.5%)(P<0.05).而一次穿刺成功率(80.3%)高于对照组(60.7%)(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在肝脏穿刺术患者护理中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董桂兰;姜贤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军队跳伞运动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16项人格因素(16PF)对57名军队跳伞运动员进行集体测量.结果军队跳伞运动员SCL-90因子分≥3分的至少占7.02%;与常模比较,军队跳伞运动员躯体化[(1.36±0.32)分,(1.55±0.57)分]、人际关系敏感[(1.64±0.52)分,(1.78±0.61)分]、焦虑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军人常模,而阳性项目[(31.12±16.15)分,(24.92±18.14)分]、强迫症状[(1.78±0.49)分,(1.62±0.65)分]、偏执[(1.57±0.49)分,(1.43±0.57)分]和精神病性因子[(1.42±0.38)分,(1.52±0.52)分]却显著高于中国正常人常模;不同年龄运动员在躯体化[(1.25±0.31)分,(1.35±0.23)分,(1.59±0.35)分]和恐怖情绪[(1.39±0.32)分,(1.30±0.52)分,(1.04±0.10)分]上存在差异,不同跳伞次数运动员在恐怖情绪[(1.49±0.32)分,(1.30±0.32)分,(1.07±0.40)分]上存在差异,男女运动员在恐怖情绪上差异存在显著性;SCL-90的各因子与16PF的各分量表普遍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跳伞运动员存在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训练和性格特征等.

    作者:廖贻农;黄鸣;马柏涛;黄婧;陈军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c-fos表达和行为的变化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的行为表现对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的变化.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32只.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实验组腹腔注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用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和c-fos蛋白免疫组化的方法测量动物模型的行为变化和脑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用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c-fos蛋白能在模型动物大脑的额叶皮层、海马和垂体3区表达明显,这种表达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并有表达增加的趋势;而在边缘叶、丘脑、视前区和中脑4区表达亦明显.在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同时,模型动物的行为表现紊乱和不协调程度亦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加重.在第3,5天行为紊乱表现更为明显(9.06±0.73)分,与对照组[(5.63±0.87)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种行为紊乱有一定的节律性,中午、下午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低[(8.47±1.70)分;(8.33±2.18)分],而在早、晚两时间点行为分值较高[(9.56±2.72)分;(10.45±1.66)分],其中晚上的行为分值[(10.45±1.66)分]在一天中高.结论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大鼠脑内存在c-fos蛋白表达的增强,这种表达增强有一定的区域性.Norton氏行为观察量表分值随着动物模型保持时间的延长有明显的增加.

    作者:高永利;王军焕;韩文强;李鸣;张守信;戴捷;原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因子分析

    目的评价自测健康评定量表修订版(SRHMS V1.0)的结构效度.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SRHMS V1.0对选取的2000个个体进行现场测试.结果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共选出10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5.791%.在10个因子中,它们贡献率分别为29.220%、9.089%、7.818%、4.109%、3.891%、2.790%、2.542%、2.200%、2.100%及2.035%.因子分析得到的10个因子与SRHMS V1.0的理论构想基本一致.结论 SRHMS V1.0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作者:许军;王冬;郭榕;张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入选病例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在154例脑卒中患者中,睡眠障碍患者(PSQI总分>7分者)92例(59.7%).睡眠障碍患者与非睡眠障碍患者在平均年龄[(68.6±11.7)岁vs(60.2±11.3)岁,P<0.01]、女性百分比[68.6%vs 31.4%,P<0.01]、HAMD[(13.6±8.2)分vs(5.3±2.4)分,P<0.01]、HAMA[(8.3±1.2)分vs(3.5±0.8)分,P<0.05]、MBI[(58.7±14.3)分vs(70.2±15.6)分,P<0.01]及NDS[(19.1±6.3)分vs(12.6±5.4)分,P<0.01]评分方面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卒中的部位及病变范围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改善睡眠有助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张建平;张新颜;娄继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护士职业状况及个性特征对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对395名护士的应对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以期为引导护士建立科学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象调查时间为2004年5月.整群抽样法调查浙江省某省级综合医院护士共395人,全部为女性,护士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8.3±7.6)岁.

    作者:王晓蕾;任蔚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行为干预合用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岁以下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登记顺序单号为研究组35例、双号为对照组34例.入组后首先对每个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两组均给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研究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半年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效率为5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显效率为26.47%;症状自评量表中两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强迫症状,治疗后研究组忧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研究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结论心理行为干预确能显著增强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忧郁、焦虑等心理状况、提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方面有独特作用.

    作者:孙冰;王桂芝;林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年男性MMPI-215F量表应答时间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青年男性心理测评中F量表条目应答时间,研究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并对该测评计算机化过程中应答时间的设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使用MMPI-215对全国18个省市的青年男性进行测试,利用计算机对时间记录,汇总分析.结果青年男性在F量表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以下简称F均时)为4.57s;低于总测试的各条目平均应答时间(6.34 s)(P<0.01);F均时与F分数、应答前后不一致的条目数以及漏答条目数有显著相关;F均时受文化程度、年龄、城乡结构多种因素影响;每个条目的应答时间主要取决于条目汉字的个数.结论 F均时在测评中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结合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使其成为评价青年男性性格特征的客观性指标之一.

    作者:贡京京;苗丹民;肖玮;罗正学;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多态性关系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抑郁障碍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基因4G/5G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对照组63例、单纯抑郁组56例、单纯冠心病组91例和冠心病伴抑郁组75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受试对象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位点(5-HTILPR)与内含子2区(5-HTIVNT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基因4G/5G多态性的基因型.结果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HTFLPR的SS基因型(分别为50%和51%)及S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和0.6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抑郁组、冠心病伴抑郁组LL基因型(分别为13%和15%)及L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和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冠心病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PAI-1基因4G/4G基因型(分别为47%和48%)及4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68)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伴抑郁组5G/5G基因型(均为12%)及5G等位基因频率(均为0.3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纯抑郁组(P<0.05),5-HTIVNTR基因型(12/12,12/10,10/10)分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冠心病伴抑郁组SS+4G/4G联合基因型显著高于对照组、单纯抑郁组和单纯冠心病组(分别为27%、13%、13%和10%,均P<0.05).结论5-HTILPR基因SS基因型和PAI-1基因4G/4G基因型共存与冠心病伴抑郁障碍发病相关.

    作者:夏大胜;曹晶;宋衍秋;胡随瑜;郭倩玉;李超;张峰;蔡林;王彦欧;徐建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吸烟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吸烟,与许多成瘾性行为一样,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1],烟草成瘾性的开始与持续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精确的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作者:顾朱勤;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濒临破产企业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之间关系.方法在某濒临破产企业中随机抽取120名职工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呈显著负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躯体化(r=-0.259)、焦虑(r=-0.211)、抑郁(r=-0.265)、恐怖(r=-0.209)显著相关(P<0.05),焦虑(r=-0.218)、抑郁(r=-0.211)、人际关系(r=-0.213)与支持利用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职工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濒临破产企业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密切相关,应引起政府、社会、心理工作者的关注.

    作者:谢建平;王莲娥;钟家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反馈放松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的临床观察

    本研究应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适应障碍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本所睡眠障碍门诊就诊的患者共42例,全部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0.95±9.08)岁.病程1~6个月,平均(3.17±1.93)个月.给予生物反馈放松治疗.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5±8.63)岁.病程1~6个月,平均(3.30±1.06)个月.给予药物治疗.两组年龄、性别分布、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林月斌;吴鹭萍;郭亚丽;戴巧玲;李世英;王细川;洪朝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目的了解不同的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痴呆或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16例)、心理社会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177例),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另加药物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开始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综合干预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评分较基线升高[干预前后差值:MMSE:(-2.800±2.111)分,P<0.01;DS:(-2.077±2.565)分,P<0.05],对照组MMSE、积木测验(BD)评分较基线降低[干预前后差值:MMSE:(0.788±2.587)分,P<0.01;BD:(0.642±2.670)分,P<0.05],综合干预组较之心理社会干预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升高更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

    作者:胡号应;唐牟尼;苗国栋;马崔;胡文生;郑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对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持续操作试验、倒行掩敝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验,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威斯康星总测验次数[(82.5±15.1)次,(70.3±10.2)次]、持续错误数[(31.1±10.2)次,(22.3±5.90)次]、随机错误数[(27.4±11.0)次,(23.4±7.60)次],持续操作预警错误数[(5.48±2.79)次,(3.65±2.98)次],倒行掩敝总对数[(33.13±6.09)次,(37.4±4.14)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在疗前、治疗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持续操作的预警错误数减少到与正常组[(3.50±3.09)次]无差异(P>0.05),其他指标仍有差异(P<0.05).治疗前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随机错误数与一般精神病成正相关(r=0.326),持续操作测验的预警错误数与之成负相关(r=-0.384).结论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文庭;杨云霞;赵涛;王任昌;刘哲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家庭环境变迁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照研究

    国内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主要调查家庭环境变迁后的新入学初中学生与家庭环境稳定的新生心理问题,以便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常发伟;马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行为干预对不同人群职业紧张的作用

    目的探讨职业紧张的行为干预作用.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高层管理人员(11人)、一般管理人员(15人)、技术人员(19人)、专业人员(36人)共计81例进行职业紧张干预研究.结果①在T分≥60组,任务不适、任务模糊这两个职业任务子项所占的比重大(分别为28.40%、26.85%);业务紧张反应子项所占的比重大(43.31%).②中高层管理人员,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工作环境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③技术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④一般管理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责任感子项;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5).⑤专业人员,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子项;业务紧张反应、心理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干预后较干预前得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不同职业职工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组织、个体)同时结合心理学干预措施,对职业紧张者进行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确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杨新伟;王治明;金泰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