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发伟;马亚平
国内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已受到心理学、教育学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本研究主要调查家庭环境变迁后的新入学初中学生与家庭环境稳定的新生心理问题,以便发现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这对中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常发伟;马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针对自杀压力不协调理论中的价值观冲突带来的压力进行了初步的检验.方法运用自编问卷,测量了487名被试由于价值观冲突而产生的不协调压力.结果自杀的压力不协调理论构想得到了数据结果的支持.压力1与压力2相关显著(r=0.266,P<0.001).压力量表能够测量出由儒家性别偏好和性别平等观念冲突带来的不协调压力.Alpha系数介于0.688~0.882之间.结论为测量中国农村妇女的价值观冲突带来的不协调压力而设计的测量工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尽管如此,还需在将来的研究中扩大样本、精细工具从而对本理论做更深入的验证.
作者:张杰;宋振韶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知识分子的饮食行为,分析知识分子的一些特征对饮食行为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饮食行为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随机抽取的240名知识分子进行饮食行为调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女性偏瘦者的饮食行为差,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的得分分别为79.54分和72.93分,男性偏胖者的饮食行为差,得分为72.89分和64.08分;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都影响知识分子的营养知识和行为,其中性别的影响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1.9532和2.5849).结论知识分子的营养知识尚可,营养行为有待提高,应该针对各自的不同特征进行宣教,以便提高身体健康.
作者:董文毅;刘红波;解颖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1]是一种双向性的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模式及健康为中心的护患关系模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如何协助肺癌患者完成治疗工作,有效延长生命,是护理工作不懈的研究目标.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们对60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护患共同参与型护理并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福云;张瑞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睡对合成语音感知学习的影响.方法采用合成语音感知学习模型的计算机程序,并在30名大学本科生中应用该程序模型.对测试结果进行配对f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练习能够显著提高被试的百分比得分(12.40±2.19)分,12h的间隔后不小睡组语音测试的百分比得分只提高了(4.60±1.21)分,而小睡组则提高了(10.00±1.66)分.结论合成语音的学习过程体现出了人的概括和泛化能力,小睡有助于语音感知学习效果的巩固.
作者:王立锋;廖琪梅;苗丹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作者对395名护士的应对方式进行相关调查,以期为引导护士建立科学应对方式提供依据.对象调查时间为2004年5月.整群抽样法调查浙江省某省级综合医院护士共395人,全部为女性,护士年龄为21~56岁,平均年龄为(28.3±7.6)岁.
作者:王晓蕾;任蔚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疗效.方法对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持续操作试验、倒行掩敝试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验,并与4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威斯康星总测验次数[(82.5±15.1)次,(70.3±10.2)次]、持续错误数[(31.1±10.2)次,(22.3±5.90)次]、随机错误数[(27.4±11.0)次,(23.4±7.60)次],持续操作预警错误数[(5.48±2.79)次,(3.65±2.98)次],倒行掩敝总对数[(33.13±6.09)次,(37.4±4.14)次]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上述指标在疗前、治疗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持续操作的预警错误数减少到与正常组[(3.50±3.09)次]无差异(P>0.05),其他指标仍有差异(P<0.05).治疗前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随机错误数与一般精神病成正相关(r=0.326),持续操作测验的预警错误数与之成负相关(r=-0.384).结论阿立派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刘文庭;杨云霞;赵涛;王任昌;刘哲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障碍的总称.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病人通常拒绝探讨心理原因,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的行为[1,2].
作者:赵燕;施琪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较高,其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旨在探讨社会支持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对象为本院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初次住院的7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住院,并痊愈出院.(2)年龄19~45岁,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42±16.18)岁和(33.25±10.36)岁;病程6~12个月,两组平均病程分别为(1.32±0.56)年和(1.23±0.68)年,文化程度分别为高中以下21例和18例,高中和高中以上14例和17例.(3)排除心、肺、肝、脑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疾病.两组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张少丽;冯玉芳;王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前国内外对不同群体的人格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广泛应用于升学、就业、人才选拔和专业成长性及专业创造性的预测中[1],但对医院科室主任群体的人格特征研究目前鲜有报道.为此笔者采用16PF问卷对某战区5所医院200名科室主任的人格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医院科主任人格特征与工作效能的关系,为今后有针对性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医院科主任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茂云;扈长茂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择795名大中专学生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进行调查.结果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其维度终得分和总分在[(61.10±17.93)分~(97.55±4.77)分]之间,其中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为(83.68±6.57)分;男生自测健康的得分[(62.58±18.71)分~(97.15±5.01)分]普遍高于女生[(59.76±17.13)分~(97.86±4.55)分],且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文化程度学生的自测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在多数的比较项目中,研究生得分[(62.75±18.39)分~(98.63±3.89)分]高,中专生得分[(58.23±20.10)分~(97.00±4.95)分]次之,大专学生得分[(61.47±15.73)分~(96.80±5.38)分]低或偏低,本科生在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各维度的得分低,大多数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中专学生自测生理健康状况较好,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是今后关注的重点,应加大力度调节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健康状况.
作者:赵静波;许军;解亚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表(BPRS)分别对37例偏执型、22例青春型和23例单纯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精神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将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偏执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63±0.61)分、(2.25±0.59)分、(2.49±0.57)分、(2.41±0.56)分、(17.29±2.13)分;青春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1.68±0.71)分、(1.93±0.44)分、(1.51±0.89)分、(2.01±0.41)分、(15.3±1.62)分;单纯型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因子分及总分分别为(2.58±0.53)分、(1.16±0.60)分、(2.01±0.68)分、(2.15±0.72)分、(13.5±2.11)分.三组患者PSQIⅡ、Ⅴ、Ⅵ、Ⅶ成份及总分间存在差异(P<0.01或0.05).偏执型组PSQI成份Ⅱ、Ⅵ分值及总分明显高于青春型组(P<0.01).偏执型组PSQI-V分高于单纯型组(P<0.05).偏执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10,0.357,0.714,P<0.05或0.01);青春型组BPRS总分与PSQI总分、PSQI-Ⅱ、Ⅵ分呈正相关关系(r=0.480,0.334,0.621,P<0.05或0.01).结论偏执型及青春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降低,其疾病严重程度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情况更为密切.
作者:周振和;唐步春;程灶火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健康,宿舍中人际关系不适应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陈青萍[1]研究表明大学生引发心理适应障碍的原因中有35%涉及宿舍生活.为了解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现状,探讨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此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解新兵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较快地适应部队的训练、管理和生活环境,笔者对某部队2002年至2005年间入伍的新兵进行了心理测试和心理健康评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民力;程彦;张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中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50岁以下的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登记顺序单号为研究组35例、双号为对照组34例.入组后首先对每个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两组均给予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研究组另外给予行为干预,半年后两组重复上述量表测评.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57%,显效率为5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显效率为26.47%;症状自评量表中两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强迫症状,治疗后研究组忧郁、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改善;治疗后研究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入组时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增高.结论心理行为干预确能显著增强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归脾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患者的忧郁、焦虑等心理状况、提高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方面有独特作用.
作者:孙冰;王桂芝;林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吸烟,与许多成瘾性行为一样,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1],烟草成瘾性的开始与持续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对于具体的精确的相关基因的定位与功能的影响尚无明确结论.
作者:顾朱勤;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点,提高临床上对双相抑郁的诊断识别率.方法对临床上确诊的单相、双相抑郁各30例,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比较两组患者人格特点的差异,并分析人格评定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单相、双相抑郁患者抑郁、焦虑因子的平均值显示患者有轻度抑郁、焦虑情绪,并且严重程度相当.单相抑郁患者的E、N分及个性距离均显著低于双相抑郁患者[(46.67±7.91)分vs(54.67±12.66)分,(56.50±8.63)分vs(61.33±8.19)分,(11.77±6.69)分vs(18.06±7.15)分],而P分及L分的差异无显著性.双相抑郁患者在EPQ个性象限上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外向不稳定象限(60%),两组患者个性象限分布差异有显著性.总体而言,抑郁患者的E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负相关(r=-0.45,r=-0.26),而N分与抑郁、焦虑因子分有显著正相关(r=0.48,r=0.35).个性距离与抑郁因子有显著正相关(r=0.26),而与焦虑因子分相关性不显著(r=0.22).结论在病情程度相当情况下,单相抑郁患者与双相抑郁患者EPQ个性有明显不同.虽然抑郁影响EPQ结果,但是在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鉴别方面对临床医生有一定帮助.
作者:杨海晨;刘铁榜;沈其杰;位照国;廖春平;刘仁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不同的社区干预模式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将222例痴呆或轻微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分为综合干预组(16例)、心理社会干预组(29例)和对照组(177例),心理社会干预组采用心理社会干预,综合干预组则另加药物干预,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看护工作.在干预开始时、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综合干预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数字广度测验(DS)评分较基线升高[干预前后差值:MMSE:(-2.800±2.111)分,P<0.01;DS:(-2.077±2.565)分,P<0.05],对照组MMSE、积木测验(BD)评分较基线降低[干预前后差值:MMSE:(0.788±2.587)分,P<0.01;BD:(0.642±2.670)分,P<0.05],综合干预组较之心理社会干预组和对照组,MMSE评分升高更多,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社区支持网络中,药物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佳,单纯心理社会干预的效果次之,对照组呈逐渐恶化趋势.
作者:胡号应;唐牟尼;苗国栋;马崔;胡文生;郑洪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SCL-90各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电子对抗部队294名军人进行测试后,随机抽取134名军人作为试验组,以<军人心理素质训练>为训练教材,对其增加心理素质训练;随机抽取160名军人作为对照组,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结果(1)心理素质训练后,试验组军人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尤其是躯体化[(0.27±0.50)分]、人际关系[(0.23±0.49)分]、焦虑[(0.26±0.42)分]等因子差异显著;对照组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2)试验组士兵和士官SCL-90各因子评分训练前后差异显著(P<0.05),尤其是躯体化[(0.25±0.50)分]、焦虑[(0.25±0.41)分]和精神病性[(0.22±0.38)分]等因子差异显著.(3)除躯体化[(0.12±0.29)分]、人际关系[(0.10±0.26)分]和恐怖[(0.19±0.30)分]因子外,试验组军官SCL-90其余各因子评分训练前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素质训练对电子对抗兵心理健康有积极的效果;对试验组士兵和士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好于对试验组军官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者:郝世君;冯正直;杨国愉;崔清江;付金林;李胜红;卞永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学校长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那么,中学校长的心理素质与个性特征究竟如何?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质量,而且会影响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者:汪小琴;任春亮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