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情绪障碍及心理干预研究

陈娓;李予文;娄百玉;石玉中

关键词:冠心病, 心脏介入治疗, 焦虑, 抑郁
摘要:目的了解心脏介入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社会心理因素调查表对62例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在手术前后对干预组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用SDS和SAS评定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SDS和SAS症状分无显著差异,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情绪障碍(SAS28.09±5.12,SDS26.35±4.91)较对照组(SAS37.60±5.53,SDS34.62±5.72)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接受PTCA+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磁共振成像定位调控双眼水平同向运动皮质中枢的研究

    目的确定人调控双眼水平同向运动行为的皮质中枢的位置.方法选择健康人10名作为受试者,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使用GE Signa Highspeed MR/i 1.5T超导MRI仪及血氧水平依赖法(BOLD)fMRI技术对功能区进行成像.结果被激活脑区位于双侧额叶,集中于Brodmann 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信号强度及范围:双侧对称4例,左侧为主2例,右侧为主2例,单侧2例.结论人调控双眼水平同向运动的皮质中枢位于Brodmann 8区和6区的位置;功能活动有对称、偏侧及单侧现象.fMRI是定位脑功能的有效工具.

    作者:钟士江;谢鹏;吕发金;罗天友;方维东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大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中影响其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前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如实用主义和功利思想、自负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焦虑与恐惧心理等[1],这与其所采用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山东大学1 100名大学生进行了应对方式的测量,并探讨在就业心理准备过程中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主要因素,以便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提供资料.

    作者:李琦;潘芳;江虹;刘强;龚明亮;李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是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由多种细胞产生、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参与介导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及机体代谢.研究表明,IL-1在应激反应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应激状态时出现中枢IL-1活性增强以及下丘脑IL-1 mRNA的表达[1],中枢注射IL-1与应激反应也很相似,都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并可能出现行为异常[2].本文就IL-1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激活HPA轴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杨宏宇;林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学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所谓自杀意念是指:由于心理冲突偶尔或经常产生一种自我毁灭行为的想法.针对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有关的因素,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秀花;周诗国;罗艳侠;鲍卫华;程玉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腺苷酸环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某些脑区腺苷酸环化酶Ⅷ(AC-Ⅷ)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及干预组.末次注射后3h及72h各随机处死6只,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等脑区的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脑区AC-ⅧmRNA吸光度(A)值并作同期平行比较.结果末次注射后3h及72h,干预组大鼠5个被检脑区AC-ⅧmRNA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合并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可明显降低吗啡依赖大鼠多个脑区AC-Ⅷ基因转录水平,这可能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抑制吗啡耐受及依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张瑞岭;郝伟;谌红献;李昌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富氧室对高原5 380米移居者记忆与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应用心理生理功能检测的途径对建立高原富氧室提高和改善久居高海拔地区移居人群记忆-心理运动功能的可行性评价.方法选择驻守海拔5 380米4个月的高原某边防部队士兵20人,于进入富氧室前采用DDX-200型电脑多项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视觉记忆、缺失记忆及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测验后进入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出富氧室,重复上述3项测验.结果缺失记忆复杂测验与视觉记忆测验在相同操作反应时限内富氧后错误次数(0.4±1.1,5.0±2.6)显著少于富氧前(1.6±1.0,7.6±2.2)(P<0.05),富氧后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的总次数(81.6±11.47)、正确次数(80.6±12.3)在相同的操作时限内显著多于富氧前(70.2±10.6,67.0±10.7)(P<0.05).结论海拔5 380米地区进入富氧室休息睡眠12h后能显著提高和改善人脑-体作业能力.

    作者:马勇;哈振德;张建林;张西洲;邢国祥;王伟;张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产后精神分裂症对子女智商的影响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智商,特别是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尔后面临学习困难和其他与学校有关的问题危险性,我们对产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进行智商问题的调查报告如下.

    作者:李静;张玲;孔令生;张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行为功能在锰中毒诊断中的价值

    焊条中含有大量的金属锰,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锰烟及锰尘,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探讨锰中毒的早期诊断指标,特拟定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世华;张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氮平的非精神分裂症用途及其不良反应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文拟避开这一熟知部分,综述奥氮平的非精神分裂症用途及其不良反应.一、情感性精神障碍 1.躁狂症:奥氮平通过阻断D2、α1、H1及拟γ-氨基丁酸受体而发挥镇静效应,故可抗躁狂.已知奥氮平抗躁狂与氟哌啶醇等效,比碳酸锂和安慰剂有效[1].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奥氮平治疗急性躁狂,这是已批准治疗急性躁狂的唯一不典型抗精神病药[2].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强迫症防御方式的特征及防御机制因子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6名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查.结果强迫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F14.69±1.03,F24.93±0.95,F34.92±0.86,F45.30±1.23)高于对照组(F13.67±1.08,F25.68±1.03,F33.63±0.71,F45.63±1.39)(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焦虑、抑郁、强迫思维、强迫总分存在正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焦虑有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并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李英辉;兰光华;吴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血浆水平及氯氮平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8例对照组和3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组氯氮平治疗6周前后的IL-2、IL-6及sIL-2R、sIL-6R血浆水平并做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前血浆IL-2、6及sIL-2R、sIL-6R水平(分别为:23.94±10.05,60.51±32.12,18.08±3.63,25.21±2.02)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sIL-2R及IL-6水平仍显著升高(P<0.05),而IL-2及sIL-6R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浆IL-2及sIL-6R水平显著下降(P<0.05),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sIL-2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2、IL-6及sIL-2R、sIL-6R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氯氮平可能对该功能紊乱有抑制性调节作用.

    作者:师天元;郭新胜;张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军校护理专业女生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健康的心理是合格军校护理专业女生(下称护生)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护理工作的质量.应激源与心身健康的关系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在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影响她们心理健康的应对方式,为针对性地引导她们采用合理的应对策略,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作者:张俐;刘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吸烟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解云南省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吸烟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控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云南省六地区981名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吸烟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1)吸烟者知识得分高,态度得分次之,行为得分低,形成知与行相互分离的特点.(2)不同民族吸烟医务人员在知识、态度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吸烟医务人员在知识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开始吸烟年龄的后移,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3)吸烟者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是否采取戒烟行为得分受多个因素的影响.结论云南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在吸烟问题上知而不信、信而不行,不利于我省控烟运动的开展.

    作者:王晓锋;吴锦屏;保天行;张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卵巢切除及雌激素替代对大鼠脑单胺氧化酶和行为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卵巢切除对大鼠脑内单胺氧化酶和学习记忆的改变及雌二醇对其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方法观察切除卵巢后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用比色法测定了大鼠大脑皮层和海马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结果大鼠切除卵巢后6周,Morris水迷宫试验逃避潜伏期(88.9±35.1)明显延长,记忆频度(18.7±2.7)减退,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升高(223.0±66.8),与Sham组比较,P均<0.05.应用雌激素可以改善记忆障碍,并能拮抗因卵巢切除造成大鼠大脑海马组织中MAO活性的升高(134.2±46.6,P<0.01),大脑皮层MAO活性无变化.结论大鼠卵巢切除可以造成学习记忆减退,雌激素替代能改善学习记忆,同时雌激素能抑制海马组织中MAO活性,这可能是改善大脑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艳红;辛晓燕;陈亚琼;张庆红;熊小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叶酸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叶酸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6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米替林合并安慰剂组和阿米替林合并叶酸组,治疗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2、4周的HAMD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7.21±2.12,11.32±4.17,6.69±4.52;对照组分别为20.12±1.03,16.14±4.27,9.29±4.28、CGI评分研究组分别为3.64±0.61,2.83±0.53,2.07±0.72;对照组分别为4.O1±0.71,3.75±0.75,2.83±0.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起效快,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朝军;宁艳玲;贾占玲;田素英;寻广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斯匹林对全脑缺血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aspirin,As)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建立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给药组,以Y型迷宫、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检测海马细胞的损伤.结果在Y型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的学习成绩分别为:18.00min、9.00min、11.57min,记忆成绩分别为:11.80次、17.17次、15.29次.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的学习成绩分别为:219s、87s、151s,记忆成绩分别为:46s、9s、27s.光镜检测也发现阿斯匹林可以显著的减少全脑缺血大鼠的海马CA1区锥体 细胞的损伤.结论阿斯匹林对短暂性全脑缺血损伤海马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罗伟;壮荣;吴昊;刘利兵;刘芳娥;陈健康;杨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观测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治疗的一种痴呆类型,本研究旨在观测针刺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VD大鼠的行为学改变.

    作者:唐明;杨秀丽;苏莉;李晓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童年丧亲对抑郁症患者个性及临床特征的影响

    目的了解童年丧亲对抑郁症患者个性和临床方面特征.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评56例童年丧亲抑郁症患者(A组)及150例童年父母双全的抑郁症患者(B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A组E分(13.89±2.83)显著较低、N分(14.87±4.70)显著较高、焦虑(51例)和自杀行为(42例)显著较多、临床显效率显著较低(62.5%)、病程迁延者显著多于B组.结论童年丧亲患者个性更为内向且情绪更趋向不稳定,更易出现焦虑和自杀行为,临床疗效较差,预后不良.

    作者:姚洪秀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82年中国10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气候因素再分析

    有关精神分裂症与气候的关系,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生季节及发病月份的调查[1].我们曾对1993年中国7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温带半湿润地区的精神分裂症总患病率显著低于亚热带湿润地区[2].而1982年的中国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是否存在相似的结果,为此我们对此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高志勤;余海鹰;金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社区老年人抑郁障碍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抑郁障碍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它的发生与躯体、心理、社会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上海市60~85岁的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以探讨社区老年人的抑郁障碍、特质应对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贾守梅;冯正仪;胡雁;王君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