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吸烟医务人员控烟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王晓锋;吴锦屏;保天行;张杰

关键词:男性, 医务人员, 吸烟, KAP,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为了解云南省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吸烟控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有关控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背景资料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云南省六地区981名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吸烟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1)吸烟者知识得分高,态度得分次之,行为得分低,形成知与行相互分离的特点.(2)不同民族吸烟医务人员在知识、态度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文化程度吸烟医务人员在知识得分上有显著性差异;随着开始吸烟年龄的后移,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3)吸烟者知识得分、态度得分、是否采取戒烟行为得分受多个因素的影响.结论云南男性吸烟医务人员在吸烟问题上知而不信、信而不行,不利于我省控烟运动的开展.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下岗职工的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研究下岗职工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对某国有企业中的175名下岗职工采用简易应对量表(SCSQ)、大五人格问卷(NEO-FF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下岗职工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得分分别为142.46±49.32,1.75±0.69,1.76±0.70,1.66±0.66,1.54±0.62,1.61±0.64,1.32±0.55,1.38±0.50,显著高于常模,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的得分高于同一企业的在职职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神经质、开放性、外倾性、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分别被选入了回归模型.结论下岗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开放性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对其心理健康影响作用较大.

    作者:王娴;陈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阿斯匹林对全脑缺血大鼠记忆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aspirin,As)对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用反复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结合腹腔注射硝普钠的方法建立短暂性全脑缺血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给药组,以Y型迷宫、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检测海马细胞的损伤.结果在Y型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的学习成绩分别为:18.00min、9.00min、11.57min,记忆成绩分别为:11.80次、17.17次、15.29次.水迷宫实验中模型组、假手术组、给药组的学习成绩分别为:219s、87s、151s,记忆成绩分别为:46s、9s、27s.光镜检测也发现阿斯匹林可以显著的减少全脑缺血大鼠的海马CA1区锥体 细胞的损伤.结论阿斯匹林对短暂性全脑缺血损伤海马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作者:罗伟;壮荣;吴昊;刘利兵;刘芳娥;陈健康;杨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自拟家庭情况问卷,对河南省高校1 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客观支持分(7.74±1.76)低于高收人家庭的学生(8.17±2.19);不完整家庭学生的主观支持分(19.79±4.14)和支持总分(35.11±6.45)低于完整家庭学生(21.03±3.31,36.55±4.72);父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其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得分显著偏高;母亲文化程度高的学生其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显著偏高.结论家庭因素对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获得有着重要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只是一个方面,家庭结构和父母文化程度所起的作用尤其对学生获得主观支持的作用更为突出.

    作者:李慧民;李越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奥氮平的非精神分裂症用途及其不良反应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用于精神分裂症已为大家所熟知,本文拟避开这一熟知部分,综述奥氮平的非精神分裂症用途及其不良反应.一、情感性精神障碍 1.躁狂症:奥氮平通过阻断D2、α1、H1及拟γ-氨基丁酸受体而发挥镇静效应,故可抗躁狂.已知奥氮平抗躁狂与氟哌啶醇等效,比碳酸锂和安慰剂有效[1].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已批准奥氮平治疗急性躁狂,这是已批准治疗急性躁狂的唯一不典型抗精神病药[2].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个性化音乐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

    我院于2000年以来,对康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进行康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韩宏云;刘保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护士用神经症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对病人症状的评估是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评价的前提,全面的、恰当的评估有利于临床各项工作的进行.神经症有多个亚型,其症状较多且差异较大,国内尚无有关护士用神经症的评估量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这样的量表,以便于护理临床、科研及教学.

    作者:陈佐明;孙素珍;郭志华;李翠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综合性心理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训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某部抽取273名官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训练前后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自我和谐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心理训练后,实验组的P分、社交回避、SCL-90总分及偏执评分低于对照组,灵活性、积极应付、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E分、积极应付、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评分升高,P、N、SCL-90总分、强迫、抑郁、人际敏感、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下降,对照组SADS总分、社交焦虑、社交回避、SCL-90总分及精神病性评分升高.结论综合性心理训练提高了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甘景梨;吕存生;杨代德;张万恒;高存友;杨春;牛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移民和非移民城市人群饮酒情况及饮酒原因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研究两市人群的饮酒及饮酒原因,找出影响酒危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使用定式问卷和DSM-Ⅲ-R的诊断标准,两市共调查了9 399人的饮酒情况及饮酒原因.结果非移民城整体及男女饮酒率分别为55.3%、77.5%和16.3%.移民城分别为52.7%、72.2%和11.6%.但移民城饮酒量大,与非移民城相比,每天皆饮率为2.7:1,年饮酒量超过32升纯酒精为3.67:1,重度饮酒率为4.24:1,酒依赖率为2.16:1.导致饮酒的各社会心理因素,移民城远高于非移民城.结论在饮酒原因中社会环境因素是导致酒危害主要的因素.

    作者:衡克礼;邓君林;王耀华;罗明;徐厚才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叶酸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叶酸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60例符合CCMD-3抑郁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米替林合并安慰剂组和阿米替林合并叶酸组,治疗8周,采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汉米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在第1、2、4周的HAMD评分研究组分别为17.21±2.12,11.32±4.17,6.69±4.52;对照组分别为20.12±1.03,16.14±4.27,9.29±4.28、CGI评分研究组分别为3.64±0.61,2.83±0.53,2.07±0.72;对照组分别为4.O1±0.71,3.75±0.75,2.83±0.6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叶酸合并抗抑郁剂治疗起效快,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朝军;宁艳玲;贾占玲;田素英;寻广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白细胞介素-1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IL-1)是在感染和炎症状态下,由多种细胞产生、有多方面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参与介导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及机体代谢.研究表明,IL-1在应激反应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应激状态时出现中枢IL-1活性增强以及下丘脑IL-1 mRNA的表达[1],中枢注射IL-1与应激反应也很相似,都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激活、并可能出现行为异常[2].本文就IL-1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激活HPA轴的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杨宏宇;林文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男性自杀率和男女自杀比与年龄变化的曲线拟合

    目的探索男性自杀率和男女自杀比随年龄而变化的动态规律.方法用Manoel发表的WHO男和女各年龄组自杀率的资料,进行曲线拟合.结果男性自杀率随年龄而变化呈指数曲线规律,曲线方程为ln(43.35-Y)=4.2876-0.0552X,R2=0.9978,男女自杀率比值随年龄而变化呈抛物线规律,曲线方程为Y=1.376+0.1246X-0.00148X2,R2=0.9730.结论(1)社会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可用数学方法精确测算;(2)从年龄方向上看,男女自杀比在中年时高.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孤独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孤独症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儿童孤独症者213人与年龄、性别均衡的132名正常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病例组母孕期宫内窘迫(OR=2.792,95%CI:1.002,7.782)、出生窒息(OR=5.488,95%CI:1.232,24.449)、抽搐病史(OR=3.481,95%CI:1.785,6.789)、父亲内向(OR=6.699,95%CI:3.820,11.747)高于对照组;孤独症病例父系家族史比例高于母系家族史.结论母孕期至婴幼儿期的并发症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使该病发病风险提高.孤独症病例父系家族史多见.

    作者:冯淑瑜;朱明芬;张继永;邹小兵;唐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丙戊茶碱和左旋乙酰肉毒碱对改善老年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行为的作用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生长因子(NGF)脑内促生剂丙戊茶碱(PPF)和左旋乙酰肉毒碱(AL-CAR)对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T型水迷宫,在5天的训练期中,检测了游泳时间、正确数、连续正确数、获得率4个指标.结果PPF治疗组、ALCAR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4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效果显著.结论PPF和ALCAR确能改善老年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程晓红;易寄东;刘玲爱;满江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遗传因素与脑电地形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遗传因素与脑电地形图(BEAM)异常率的关系.方法对106例遗传组和328例非遗传组精神分裂症的BEAM异常率进行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遗传组的BEAM异常率(32.08%)明显高于非遗传组(18.59%)(P<0.05),高发家系性病人的BEAM异常率(59.26%)更高;先证者与家族患病者的血缘关系越近,BEAM异常率越高;病程越长,BEAM异常率也越高.BEAM改变以轻一中度异常为主,表现为额、颞区θ、δ频域功率增高,α频域功率的减弱或增高及β频域功率的普遍减弱.结论遗传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BEAM异常率有关,异常率的高低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远近关系密切,BEAM的改变可为精神分裂症的异质性研究及器质性解释提供某些神经电生理的依据.

    作者:朱少毅;蚁丽芬;朱国平;郭沈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及其适应功能的临床研究

    2型糖尿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身心疾病,关于糖尿病人的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研究尚不多.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人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间接地推测糖尿病人的人格特征,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对象与方法

    作者:李秀萍;方建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腺苷酸环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某些脑区腺苷酸环化酶Ⅷ(AC-Ⅷ)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组及干预组.末次注射后3h及72h各随机处死6只,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等脑区的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脑区AC-ⅧmRNA吸光度(A)值并作同期平行比较.结果末次注射后3h及72h,干预组大鼠5个被检脑区AC-ⅧmRNA吸光度(A)值均明显低于吗啡组.结论合并使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可明显降低吗啡依赖大鼠多个脑区AC-Ⅷ基因转录水平,这可能是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抑制吗啡耐受及依赖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张瑞岭;郝伟;谌红献;李昌琪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理应激对机体红、白细胞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Soloman和Moos提出综合情绪、免疫和疾病三者关系的理论,强调了中枢神经系统和由其控制下的神经内分泌器官与神经递质的作用,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这门新兴的学科日益引起包括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免疫学家等科学家的关注[1].心理神经免疫学着重强调心理行为与脑及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国内有专家认为,它的终目标是理解心理行为因素如何通过脑的整合而转化为影响健康的生理状态的机制[2].已有许多研究表明,无论是实验室诱发的急性应激,还是生活中的急、慢性生活事件应激,均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且这些改变受到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人格类型、个体应付方式、负性情绪等[3,4].既往研究心理应激引起免疫功能改变主要聚焦于机体特异性免疫系统(白细胞免疫系统),自1981年美国学者Siegel提出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后,心理应激对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所产生的显著影响也已初步得到一些学者证实,并成为新的研究视角引起关注[5].本文主要针对心理应激引起红、白免疫系统功能改变的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对研究应激致病的中介机制、并进一步设计心理应激干预措施有所借鉴.

    作者:程灵芝;李川云;刘晓红;严进;邓光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21例临床分析

    我们将近年来收治的21例抽动秽语综合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对象21例患儿均来自我院门诊1996年6月~2002年3月诊治的患儿,均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抽动秽语综合症诊断标准[1].男17例,女4例;6岁~11岁8个月,平均8岁4个月;城市5例,农村16例.患儿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反复发生、无节律、形式较为固定的运动或发声性抽动,影响学习及社会交往.眨眼8例,点头6例,皱眉8例,噘嘴4例,耸肩6例,做鬼脸7例,踢腿8例,清喉声10例,干咳8例,重复别人语言6例,秽语3例.每天发作次数少则十余次,多的百余次,睡眠时减轻,紧张时加重.脑电图及脑CT正常.

    作者:王宝灿;岳彩连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强迫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强迫症防御方式的特征及防御机制因子与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对36名强迫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测查.结果强迫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F14.69±1.03,F24.93±0.95,F34.92±0.86,F45.30±1.23)高于对照组(F13.67±1.08,F25.68±1.03,F33.63±0.71,F45.63±1.39)(P<0.05或P<0.01),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则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成熟防御机制与焦虑、抑郁、强迫思维、强迫总分存在正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抑郁、焦虑有正相关.结论强迫症患者更多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并与焦虑、抑郁、强迫症状密切相关.

    作者:李英辉;兰光华;吴彩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不同性别生育旺盛人群的优生知识与态度

    优生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保证.就山东省生育旺盛人群对优生知识的掌握和优生态度现状进行问卷调查[1],从中反映出不同性别对优生知识的掌握和优生态度有差异,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对基层开展优生知识宣传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尹迎春;刘风云;苏延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济宁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