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周咏明;曲伸
目的探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2-R强迫症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28例,采用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对照组32例,氟西汀治疗,疗程8周.应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于疗前、疗后2、4、6、8周末评价其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用氟西汀(P<0.05)起效快,副作用两组6、8周末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难治性强迫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
作者:杨立忠;解昌国;潘玉凤;樊立凤;何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二十年来,剖宫产率呈世界性上升[1].我国目前剖宫产率由20世纪50年代1%~2%逐年上升至90年代的40%[2],足以见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宽泛.剖宫产作为有创性的、非自然分娩方式,对妇女生殖健康带来远期负性作用.本研究试图动态分析知识妇女分娩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来探讨提高知识妇女生殖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黄旭;张河川;赵云伟;黄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心肌梗塞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危重疾病,它不仅造成患者的躯体不适甚至死亡,而且对患者产生严重的精神刺激[1],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些症状,为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作者对46例心肌梗塞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王衍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年来伤害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人类在社会活动中常常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各种伤害,而且这些伤害不仅种类繁多,频率较高,危害也非常大[2].大学生正处在精力旺盛期,体育运动是其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伤害事件.我们自2000年起对安徽省的5所高校2000~2001学年在校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礼;张泽丹;卢燕茹;彭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自杀未遂是指已经采取自杀行为,但由于方法不当或救治及时,未造成死亡的一种行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使其重新适应社会,防止再次自杀的发生.
作者:李翠兰;徐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能否阻止和预防因精神病的行为紊乱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的健康和安全,促使其重返社会,是被广泛关注的课题.我们在实施了科学的病房管理的基础上,将道德教育对病人行为障碍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模式.过去实行的功能制护理,以任务为中心,把护理工作简单地划分为系列分开,各不相关的任务.护士只是被动、机械地完成眼前的任务,很少考虑病人的个体需要,失去了系统地照顾患者和与患者相互信息交流的机会.现代临床护理应以患者为中心,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满足其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的需要,疾病谱和死亡谱的研究表明,现代造成大量死亡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癌症等)都是多因素致病,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病程和转归中均起到重要作用,心理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康复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作用[1].现就心理护理有关基本问题浅议个人的认识.
作者:王书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咬指甲是儿童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常影响儿童身心发育和社会交往.为此,我们对68例咬指甲儿童进行为期一年的矫治治疗,并进行随访,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怀安;王双华;于连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应激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提出,应激反应是一种很复杂的反应,泛指身体内外环境刺激条件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性乃至病理性反应,无论是机体接受的各种刺激或精神压力或心理创伤都可引起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变化、神经内分泌变化、免疫系统变化等等.近若干年来,应激的副作用包括对脑高级功能的损伤作用受到普遍关注,但关于其对脑功能发育的影响甚少被研究,为此本实验观察了电刺激应激对幼年大鼠空间记忆发育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姜京城;隋建峰;赵红梅;王晓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暴力行为指的是直接伤害另一个人的躯体或对某一物体的严重破坏性攻击行为,是攻击行为的一部分[1],它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精神病理症状,对家庭、社会具有严重的威胁性.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率,与病前性格、家族史、分型、住院次数、幻觉妄想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异,用药特征,我们对2001年 3月住我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
作者:吕建周;杨静娟;王惠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生活事件及心理健康水平. 方法采取EPQ、述情障碍量表、生活事件量表、SCL-90对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2型糖尿病病人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明显,掩饰性较高.述情障碍明显.发病前一年内接受负性生活事件频度和生活事件总值均较对照组高.心理健康水平较对照组低.结论个性心理特征、情感表达能力、发病前生活事件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水平应该受到关注,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心理治疗.
作者:王同举;龙瑞芳;李兴玉;江永华;马祥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80年,美国精神科学会(APA)第一次在DSM-III详列了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的有关诊断原则,尽管近的许多研究对于焦虑障碍的概念和治疗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到目前为止,GAD相对于其他焦虑障碍来说仍然是知之甚少.据目前已知,共病(comorbidity)是GAD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在所有伴发疾病中,抑郁障碍是常见、也是主要的疾病之一.然而,针对GAD伴发抑郁障碍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本文作者检索了PsychoInfo和Pubmed等数据库,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从下述方面来探讨GAD伴发抑郁障碍的特点,以期对于GAD本身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叶尘宇;季建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危害严重,但难以预料,其中精神分裂症高.严重影响了病人如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作者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特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作者:张秀华;翟金国;于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侧缺牙对不同学习记忆能力老年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用Morris水迷宫筛选出老年记忆减退鼠和老年记忆正常鼠,拔除单侧磨牙后2个月,再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测试.结果逃避潜伏期:老年记忆减退鼠拔牙组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与其它象限比,老年记忆减退鼠拔牙组无明显差异,而其对照组、青年鼠、老年记忆正常鼠均明显提高(P<0.01,P<0.05).结论单侧磨牙缺失可加速老年性学习记忆减退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作者:黄芳;程斌;何宏文;林正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糖尿病与抑郁状态的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取样101名2型糖尿病患者;另选取105名非糖尿病人群(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以上两组的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使用SDS量表评定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程度,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GHbA1).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46.5%,引起患病率增加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和病程.另外,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与不同抑郁程度存在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提示在临床治疗上,既要控制血糖,也要对抑郁状态进行治疗.
作者:张继红;吴东红;彭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人们的各种认知,尤其是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之间,究竟有无相关联系?其相关意义如何,作者就此作了调查.
作者:徐桂珍;杨永信;唐振坤;孙仕田;孟琳琳;吴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酒依赖、酒滥用和慢性酒精中毒是遍及世界各国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早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普遍注意[1].仅美国就有1300万酗酒成瘾[2].国内调查发现酒依赖的终身患病率为3.73%[3].为了进一步证实酒滥用对机体带来的危害.本研究对210例酒依赖患者进行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旨在探讨酒对心电图的影响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作者:朱乐信;米国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行为,并分析存在问题.方法对52名社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进行家庭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康复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遗留有多种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缺乏家庭康复训练,家庭环境不利于康复,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在家庭康复的知信行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社区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行为存在较多问题,应加强家庭康复指导.
作者:冯正仪;张华;胡永善;王蓓铃;钱晓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估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状况,分析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直接访谈式问卷分别调查114例临床确诊的晚期血吸虫病例及健康人,应用生命质量量表测定分析其生命质量.结果病例组生命质量综合指数、心理健康指数和躯体功能指数分别为120.94、24.89和59.43,低于对照组137.00、35.35和63.15,两者差异显著(P<0.05); 病例组的社会生活指数(36.62)与对照组指数(38.51)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晚期血吸虫病人的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可能与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碍有关.
作者:郭见多;李启杨;尹小梅;周利;沈光金;吴维铎;韩小和;郑富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锌缺乏症是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之一,锌缺乏症除引起消化系统及生长发育障碍以外,还可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发育.导致行为异常,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现将2001年至2002年对济宁市中区幼儿园的5526例3~6岁学龄儿童时行健康查体发现行为异常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孔宪菊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