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杨云仙;范蔚

关键词: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摘要:①目的 观察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②方法 选取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56例,随机分为新活素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新活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活素.观察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心功能分级,胸痛症状、心率变异性、心电图演变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③结果 新活素组患者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心功能分级,胸痛症状、心率变异性及出院时心脏彩超评估左室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演变二者无明显差异.④结论 新活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有明显疗效.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①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②方法 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先给予负荷剂量胺碘酮100~150mg静注,继以1mg/kg维持6h后,减量至0.5mg/kg,维持48h后停用.静脉胺碘酮治疗24h后,开始加用口服胺碘酮,0.2g,3次/d,观察用药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情况及心电图项指标变化.③结果 胺碘酮治疗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律达89%.治疗有效组自治疗后心率减慢,QT间期明显缩短、血压、TpPe、TpPe-c及 QTc在治疗前后无变化.④结论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不影响血压、TpPe,TpPe-c,QTc,安全有效.

    作者:李丽华;韩林华;葛晓励;王蔓莉;闫杰;李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步长头痛宁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①目的 探讨步长头痛宁胶囊对偏头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②方法 将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给予头痛宁胶囊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胶囊1粒/晚.疗程为4.5~5年.③结果 头痛宁胶囊可使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头痛发作程度减轻,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结论 头痛宁胶囊应用于偏头痛治疗和预防,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

    作者:刘瑞霞;明红霞;赵俊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医学微生物学试卷分析与评价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①目的 对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试卷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教学改革建议.②方法 选取627名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期终试卷进行统计学分析.③结果 考试成绩总体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72.45±13.15)分,试卷难度为0.72,区分度为0.71,信度系数为0.79.④结论 试卷难度适宜,区分度良好,信度较高,考试结果能客观反映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程度;但部分试题难度偏低,区分度较差,应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并依据试卷分析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建议,以促进教学改革.

    作者:陈云霞;程红兵;张雄鹰;孟莉;崔国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传染病护患纠纷防范方法探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健康观念、思维方式也在不断转变.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对医疗保健服务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近年来,我科加强内部管理和内涵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护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丁淑娟;杨玲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期间年龄因素对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期间年龄因素对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的影响.②方法 选择NYHAⅡ~Ⅲ级的体外循环患者16例,随机分为青年组(Ⅰ组,n=8)和老年组(Ⅱ组,n=8)两组.全身麻醉后将舒芬太尼5 μg/kg静注,秒表计时.在体外循环前、转机后1、3、5、10、15和30min从桡动脉采血3mL置于肝素化试管中,离心10min后精密吸取血浆1mL置入真空密封试管中,-40℃低温保存直至分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③结果 舒芬太尼在体外循环期间的血药浓度与时间衰减曲线可用一室模型描述,两组间的ke、t1/2、Vc、CL和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心脏手术患者在体外循环期间舒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符合一室模型,年龄因素对舒芬太尼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作者:杨莉;徐凯智;赵昕;邢彦杰;靳彦涛;李宇虹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梗死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及影响因素

    ①目的 了解脑梗死住院患者自我效能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索提高自我效能水平的方法.②方法 应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 对12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自我效能水平的测量,结合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的评测结果分析影响因素.③结果 脑梗死患者自我效能总均分为(2.77±0.78)分,与成人常模(2.86±0.5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自我效能水平得分指标,其中有42.9%脑梗死患者处于低水平组.影响自我效能水平的因素有不同婚姻状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及焦虑程度(P<0.05).④结论 护理人员在设计、实施护理措施时,应有针对性地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大程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王琳;赵雅宁;李建民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全性药物流产的诊断价值

    ①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表现和临床应用.②方法 对57例药物流后阴道持续出血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观察子宫大小、宫腔内回声及宫腔内局部血流情况,并用脉冲多普勒测量宫内残留物的阻力指数(RI).③结果 45例宫腔内有残留物及7例子宫内膜炎性改变的病例显示出局灶性血流丰富区,呈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RI<0.6;5例未探及血流信号的病例为陈旧性血块.④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判断残留物的性质,对药物流产不全具有较准确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霍振玲;王俊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评价

    ①目的 观察妈咪爱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②方法 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妈咪爱.通过检测血清胆红素浓度观察其疗效.③结果 观察组胆红素日均下降值为(61.22±28.6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9.87±23.11)μmol/L(P<0.01).观察组的平均治疗天数为(4.1±2.4)d,明显短于对照组(7.1±3.2)d(P<0.01).④结论 妈咪爱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于亚滨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凝灵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凝血功能的影响

    ①目的 探讨在维生素K1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凝灵注射液对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IVH)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②方法 将39例经头颅B超检查确诊PV-IVH早产患儿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为16、23例.两组的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治疗相同.甲组用维生素K15mg静注3d,乙组加用新凝灵注射液200mg,静滴,共5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的含量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的变化.③结果 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较甲组在治疗后APTT、TT、vWF、GMP-140和D-D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④结论 新凝灵注射液可明显改善PV-IVH患儿的凝血功能,抑制纤溶,促进血小板活化及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而产生止血作用.

    作者:范一斌;周晓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比较

    ①目的 对应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的选择手术方式及内固定.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别应用AO动力髁螺钉、股骨远端解剖钢板、逆行交锁髓内钉、AO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A型及C型骨折患者263例.③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4~36个月,平均15个月,250例患者Ⅰ期临床愈合,13例骨不连患者Ⅱ期翻修植骨术后获得临床骨愈合.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术后骨折愈合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④结论 股骨远端骨折手术内固定物选择多样性明显,应根据骨折的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类型的内固定物.

    作者:李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胼胝体梗死29例临床分析

    ①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头颅CT及MRI的表现、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互关系.②方法 以我院住院的2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及头颅CT、MRI、CA的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本组患者中年龄41~82岁,病因及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病(89.7%),糖尿病(59.18%),高脂血症(51.7%),颈动脉斑块形成(67.3%)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偏瘫、语言障碍、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情感障碍等.梗死部位多位于胼胝体压部,也可见于体部.常可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颞叶、枕叶等.④结论 胼胝体梗死部位多位于体部,且多合并其他部位梗死,故易忽略及误诊,头颅CT检查阳性率不高,头颅MRI扫描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扫描是确诊胼胝体梗死的准确方法.胼胝体梗死多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早干预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王丽娜;王金立;韩国花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①目的 了解助产士职业危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②方法 采用自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本院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的多种危害健康的因素.③结果 被调查的助产士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的经历,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社会因素.④结论 助产士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应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助产士职业危害.

    作者:陈宁红;纳文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外伤性脾破裂67例诊治体会

    外伤性脾破裂为目前腹腔脏器损伤中常见的疾病,发生率占腹部损伤的20%~40%,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多脏器损伤,如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脾破裂的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己大大下降,约为0% ~5%之间[1].笔者对5年间发生的67例外伤性脾破裂诊治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基层医院在诊治外伤性脾破裂的心得体会.

    作者:索海进;方贵龙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神经干细胞移植是新兴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方法,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神经细胞、释放神经营养物质等发挥治疗作用,增加了中枢神经损伤患者恢复的可能性.我科室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60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彭晓艳;张娟;傅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骨基质明胶包埋血管束的促血管化作用

    ①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基质明胶(BMG)包埋血管束的促血管化作用.②方法 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2只.A组:bFGF +血管束 +BMG;B组:血管束+ BMG;C 组:BMG.分别于术后4、8、12周给各组动物灌注墨汁后做透明标本进行大体观察,并做HE及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定量分析.③结果 3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管化,效果以A组好,B组次之,C组差.④结论 bFGF对BMG包埋血管束有促血管化的正协同作用.

    作者:王瑞芳;秦书俭;程应斌;任占川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草酸铂加氟脲嘧啶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分析

    ①目的 比较应用草酸铂与+氟脲嘧啶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案与单用静脉滴注草酸铂+氟尿嘧啶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术后多发性肝转移癌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②方法 观察组35例应用肝动脉灌注草酸铂+氟尿嘧啶化疗+碘油乳剂栓塞肝动脉.对照组38例静滴草酸铂+氟尿嘧啶.两组均以每4周为1周期,重复4周期后评价疗效.客观疗效与毒性反应按WHO标准进行评价.③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客观疗效分别为68.6%及34.2%,中位生存期观察组14.6个月,对照组10.3个月,白细胞减少、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副作用观察组显著增加(P<0.05).④结论 草酸钠加氟脲嘧啶方案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结直肠癌多发性肝转移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静脉用药.

    作者:徐利兵;王秀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两种形成性评价在高职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检验课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中有许多技巧性操作技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面对近年来高职学生扩招,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特别是学习方式、习惯、学习兴趣不高的形势,如何提高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技术型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中一大难题.本文试从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技能成绩评价中形成性评价的改革角度进行研究,比较两种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者:蒋斌;袁星;唐文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Wernicke脑病的MRI诊断及临床分析

    Wernicke 脑病是一种维生素B1(硫胺)缺乏引起的严重代谢性脑病,可导致神经功能缺失甚至危及生命,常见于慢性酒精中毒者,是少数具有特异性治疗方法的神经系统急危重症之一.笔者收集2008年10月~2011年9月在我院诊治的7例患者,对其MRI表现及其临床特点等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郑运松;宋晓群;牛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研究进展

    人的一生约有l/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1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危害较大的疾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成人中其发病率为2%~4%[1], SAHS分为3型:阻塞型(OSA)、中枢型(CSA)、混合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为常见.我国对于此病的认识和重视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尤其近10年来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对OSAHS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作者:张晓玲;王琪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鼻内镜手术后上颌窦口闭锁再手术分析

    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虽然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和手术方式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约为4%[1].其中上颌窦口闭锁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现将我科近5年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口闭锁3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郭芳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华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