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徐小林;陈银宝;漆苏洋;王辉;石春雷;梁奎;王贺;戴体俊;徐莉春

关键词:咪哒唑仑, 罗哌卡因, 惊厥, 半数有效量, 半数致死量
摘要:目的 从致惊厥的行为学、安全性角度探讨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咪哒唑仑20 min后,腹腔注射罗哌卡因,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持续时间、未惊厥率及其死亡率:并按序贯法分析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敛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结果 0.5、1.0 mg/kg咪哒唑仑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致小鼠惊厥潜伏期(P<0.05,P<0.01),显著缩短惊厥持续期(P<0.01),减少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且本试验剂景咪哒唑仑(0.2、1.0 mg/mL与5.0、7.5 mg/mL)可分别增人罗哌卡因敛惊厥ED50和LD50.结论 咪哒唑仑可缓解罗哌卡因的致惊厥作用,结果 对临床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血管损伤的评估方法与临床干预策略

    高血压是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病变.血管肇损伤是各种血管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摹础,因此,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必须注重改善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本文就高血压血管损伤的评估方法与临床干预策略作一综述.

    作者:陶军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检测血管结构与功能,监测高血压疾病进程

    高血压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检测,不仅有助于准确评估高血压风险,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也可帮助医生监测高血压疾病进程,了解患者血压管理的质量,更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选择具有血管活性的约物.建议在高血压临床冶疗中更广泛地推广使用.

    作者:王继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的积极治疗与平稳降压

    高血压是导致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预后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治疗中应重视老年高血压的病理生理特点及特殊机制,实施个体化治疗.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老年高血压的循证医学证据及诊治的新进展,综述有关临床治疗现状.

    作者:刘梅林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评价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接受常规补液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热毒宁注射液0.6~0.8 mL/k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一日1次;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加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一日1次,疗程均为3~5 d.观察患儿经治疗后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及疱疹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0.0%和91.7%,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显著不良反应.结论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徐晓燕;胡岩;薛洁;徐卫芹;徐小林;戴体俊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紫杉醇前体药物及其研究进展

    紫杉酣前体药物较好解决了紫杉醇水溶性筹的问题,可避免辅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的毒性问题,因此,临床使用无需抗过敏预处理.其在药代、药效及毒副反应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临床应用前景良好.本文综述近年来紫杉醇前体药物的研发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宣坚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质控图分析及其在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质控图分析方法 在环孢素血药浓度舱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环孢素血药浓度监测质控结果 ,根据质控图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判断原则,分析质控图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结果 共测定222个质控数据,其中低浓度75个,中浓度76个,高浓度71个,绘制质控值分布图,大部分数据在靶值±15%内,仅有5个质控数据超过靶值±15%,分析其原因均为人为因素.结论 质控图可较直观地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尽快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作者:蔡和平;王卓;徐慧欣;黄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加速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本文分析了新医改下临床药学的新作用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给药学工作者带来的新机遇,指出基本药物制度在临床应用后,临床药帅可通过处方点评制度评定处方,以确保基本药物制度的深入执行.笔者旨在通过新医改下基本药物制度与临床药学之间关系的阐述,为广大药学工作者在新制度下的工作性质转化提供思路.

    作者:徐培红;干荣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全球医药快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特别在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药现代化足当前我国中药产业发展之路,也是新药研发的有效途径.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CADD技术,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进行中药研发,似可为中医药发展开辟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道路.本文主要探讨CADD在药物作用靶点的发现与验证以及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及其前景.

    作者:杨洁;储平;熊玉徽;王睿;唐于平;段金廒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柘树黄酮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目的 评价柘树黄酮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体外检测柘树黄酮对15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肿瘤模型和SKOV-3卵巢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评价柘树黄酮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建立S180肉瘤小鼠肿瘤模型,考察柘树黄酮与环磷酰胺、顺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结果 柘树黄酮对人胃癌细胞(BGC-823)株、人肺癌细胞(A549)株及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L1210)株较敏感,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11、12.20和12.73μg/mL,对其他12种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较小.体内试验表明,柘树黄酮能有效抑制B16黑色素瘤(250 mg/kg时抑瘤率为50.54%),并对SKOV-3卵巢癌裸小鼠移植肿瘤的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250 mg/kg时抑瘤率为46.38%);柘树黄酮与化疗药物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结论 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柘树黄酮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并且与环磷酰胺、顺铂及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张志;吴海健;皮恩浩;张填;袁文越;侯爱君;刘全海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代谢性高血压的真实存在与临床意义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合并肥胖与糖脂代谢异常者,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大血管病变.高血压是与代谢关系密切,且同时伴有血管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代谢性高血压血管病变机制复杂,临床上仅控制血压尚不足以有效减低心脑血管事件,建议早期及时控制多重代谢凶素并进行危险性评估,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选择治疗方法,干预策略应充分体现全面及个体化原则.

    作者:祝之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降压药物对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降压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对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保护作用逐渐引起重视.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对患者肾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但无论使用何种降压药物,均应充分控制血压.本文就临床常用降压药物对透析患者RRF的影响做一综述.

    作者:高召;丁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上市新药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高危患者降压治疗:重视控制血压底线

    高血压高危患者的降压治疗既需降低血压,又需保持足够血流以保障器官灌注.血压降低过度无疑也有一定风险,因此控制血压需要底线.高危高血压患者的个体差异大,在降压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既要以循证医学为鉴,又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把握好降压幅度和速度,坚持高质量平稳降压,才能更好地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作者:孙宁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神经症的临床分类及其药物治疗进展

    神经症是一组轻度脑功能失调障碍,常由心理社会因素和个人素质共同作用而发病.其药物治疗时间通常需半年,甚至更长.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忽视认知行为等心理治疗.本文就神经症的临床类型、临床特征、临床治疗策略及抗焦虑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哲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

    目的 从致惊厥的行为学、安全性角度探讨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致惊厥作用的影响.方法 皮下注射咪哒唑仑20 min后,腹腔注射罗哌卡因,观察小鼠惊厥潜伏期、持续时间、未惊厥率及其死亡率:并按序贯法分析咪哒唑仑对罗哌卡因敛惊厥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结果 0.5、1.0 mg/kg咪哒唑仑可显著延长罗哌卡因致小鼠惊厥潜伏期(P<0.05,P<0.01),显著缩短惊厥持续期(P<0.01),减少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且本试验剂景咪哒唑仑(0.2、1.0 mg/mL与5.0、7.5 mg/mL)可分别增人罗哌卡因敛惊厥ED50和LD50.结论 咪哒唑仑可缓解罗哌卡因的致惊厥作用,结果 对临床联合用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徐小林;陈银宝;漆苏洋;王辉;石春雷;梁奎;王贺;戴体俊;徐莉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 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

    β受体阻断剂是心血管领域中的常用药物,其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力衰竭作用无可争议.然而对β受体阻断剂的降压疗效及其长期使用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却有研究提出质疑.目前依然有必要对β受体阻断剂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循证证据和临床适应证及治疗选择依据作全面的分析总结.

    作者:戴秋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