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邓勇;沈怡;钟裕国

关键词:新生血管生成, 抗肿瘤药物, 血管生成抑制剂
摘要: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资源介绍之二化学实业新闻数据库

    化学实业新闻数据库(Chemical Business NewsBase)系英国皇家化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编纂,Dialog公司出版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和经济信息数据库.涵盖化学工业及其相关领域,从药品(原料药及成药)、医疗保健品、农用化学品到聚合物、油漆涂料等几乎无所不包.其数据资料来源于范围广泛的各种出版物,如:商业贸易期刊杂志、公司和厂商发布的信息、企业的年度或中期报告、专题市场研究等等.这些信息资源涉及多种语言,为便于阅读检索,其它语种的信息和数据都被译成英语.

    作者:许关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型藻酸凝胶创伤敷贴材料的开发

    藻酸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物质,因其具有高吸水性,易制成柔软而坚韧的凝胶,自古以来就作为止血和创伤敷贴材料使用.目前,以藻酸为主成分的凝胶几乎都是以钙等2价金属离子作为交联剂.

    作者:蔡千华;赖树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EGA呼吁欧盟加快非专利药批准程序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VEGF(165)改善微血管功能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SSRI类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经验

    80年代以来,被称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的一类新抗抑郁药陆续进入临床应用.

    作者:徐俊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罗格利酮改善胰岛素抗药性的临床研究

    据报道,新型口服抗高血糖药物罗格利酮(rosiglitazone)通过降低胰岛素抗性可有效改善胰岛素的药理作用,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长期稳定地控制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作者:罗景慧;杨迎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物相互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地高辛和胺碘酮与其它药物间可能发生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进展

    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本文对该领域近年来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邓勇;沈怡;钟裕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用于偏头痛初探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双氯芬酸盐是一种能强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解热镇痛剂.作为口服后快速起效的速释片,双氯芬酸钾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本品可用于治疗剧烈疼痛(如原发性痛经和牙痛),用于剧烈偏头痛的治疗也已得到确认.

    作者:沈华;张静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国际医药界兼并新技术小型制药企业升级

    近年来大型的国际制药企业的兼并基本已告一段落,从而形成了一系列巨型的制药企业.默克公司由于兼并了Medco公司,2000年的销售达到404亿美元,新崛起的巨型企业包括葛兰素史克公司、辉瑞公司(兼并了华纳-兰勃特公司).安万特公司、阿斯特拉捷利康公司、诺华公司等.在欧洲,赛诺菲公司和圣特拉堡公司兼并后,也形成了较大的规模.

    作者:袁松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侵入性曲霉病的药物治疗

    侵入性曲霉病的后果与早期诊断、冲击性治疗及免疫抑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移植病人逐渐停止免疫抑制治疗及纠正血液疾病中的粒细胞减少均是现代治疗的基础.抗真菌治疗的主要目的只是维持病人的生命,直至宿主免疫力恢复.过去40多年来,两性霉素B是曲霉菌感染中应用广泛的抗真菌药物.一些新药如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新型脂质体包封制剂已进入市场.

    作者:郑方算;黄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P2Y2受体激动剂在治疗肺部感染及其它慢性疾病中的应用

    初提出嘌呤受体的概念是用于解释对非肾上腺素能或非胆碱能的效应.进一步研究又将嘌呤受体分为P1受体和P2受体.P1受体对腺苷产生效应,并与腺苷酸环化酶偶联;P2受体对5'-三磷酸腺苷(ATP)和5'-二磷酸腺苷(ADP)产生效应.而P2受体又可分为P2X受体和P2Y受体.P2X受体是配体控制的离子通道,P2Y受体是带有7个跨膜结构域的与G蛋白偶联的促代谢受体(GPCR).P2Y受体家族中的5种受体亚型P2Y1、P2Y2、P2Y4、P2Y6和P2Y11已被克隆,这类受体中有些对嘌呤类和嘧啶核苷酸均有效应.故此家族现称为P2Y受体而不称P2Y嘌呤受体.

    作者:陈历胜;陈本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非甾体抗炎药诱发胃肠并发症的防治

    对非甾体抗炎药诱发胃肠并发症的机理及临床如何应用药物去预防治疗,本文作了全面综述.

    作者:谢以若;陈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有望减少麻醉剂需求的parecoxib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Fasturtec在欧盟获准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Avicor具有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力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抗菌药物直肠给药制剂的研究现状

    抗菌药物通常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给药.但当口服给药不能耐受如出现恶心、呕吐或胃痛;或病人不配合或丧失意识;或静脉注射有困难如对儿童或某些监护病房病人需使用多种药物而可供注射的静脉却有限的情况下;以及对于非住院病人反复肌肉注射引起难以接受的疼痛时,直肠给药提供了另一种方便的给药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人体直肠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征、直肠给药的吸收机理、吸收促进剂的研究动态、以及若干抗菌药物直肠给药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作者:马慕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肠道生态学的影响

    众所周知,使用抗菌药物易引起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生态学平衡的紊乱.抗菌药物可产生以下一系列与正常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潜在不良反应.首先是正常微生物群中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的发展.其次是已经存在的微生物如酵母菌的过度生长,在免疫功能受损病人中引起全身感染;艰难梭状芽胞杆菌可引起腹泻和(或)假膜性结肠炎.第三是抗定居能力的下降,宿主阻止新的潜在病原菌在正常菌群中移生的能力.抗菌药物对正常菌群作用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是口服药物的吸收不完全.吸收差的药物能以活性形式到达肠道,进而破坏易受影响的微生物并改变生态平衡.本文报道有关喹诺酮类药物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

    作者:仲兆金;刘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房颤病人的卒中预防

    房颤病人卒中的发生率为0.5%~16.1%,预防房颤病人的卒中极其重要.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日趋增多,大量文献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和(或)华法林可有效降低房颤病人的卒中发生率.

    作者:胡发明;过鑫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维A酸激动剂皮肤T-细胞淋巴瘤治疗药bexarotene

    1商品名Targretin2化学名4-[1-(5,6,7,8-四氢-3,5,5,8,8-五甲基-2-萘基)乙烯基]苯甲酸

    作者:刘萍;边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主管: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主办: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