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玲珠;屠珏;凌云;郑婷;盛云杰;张永生
针对卫生干预的有偿性、资源的有限性,每部临床指南都应该包括某临床情况下各种预防、诊断、管理策略的成本信息.因为这会帮助潜在用户更好地评估不同实践的可能后果,以帮助其决策.因此,在制定指南时经济学因素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然而当前尚缺乏被广泛接受的可将经济学因素整合到指南中的方法.本研究从指南小组纳入卫生经济学家、针对经济问题提供建议、对需经济分析的问题设置优先性、经济学证据的检索、经济学证据的纳入和评价、总结经济学证据、缺乏经济学证据的考虑7个方面阐述在指南制定过程中考虑经济学因素的方法,以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指南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者参考.
作者:王洋洋;陈耀龙;王琪;卢传坚;李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及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6例研究对象按1∶1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终有效病例治疗组87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采用前列通窍胶囊+癃闭舒胶囊模拟剂,对照组采用前列通窍胶囊模拟剂+癃闭舒胶囊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随访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3.22%,其中显效率为6.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73%,其中显效率为2.28%,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l).两组治疗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在改善BPH患者I-PSS、QoL、Qmax、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通窍胶囊可明显改善BPH引起的临床症状,是治疗BPH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张春和;李焱风;秦国政;申吉泓;徐波;赵凡;张富刚;杨毅坚;陈天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肺纤维化作为慢性复杂性肺系疾病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是现代医学面临的治疗难题,中医药辨证论治体现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近年,络病理论指导慢性复杂性疾病的防治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梳理近5年基于络病理论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证治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出基于络病理论肺纤维化中医病因病机研究、中医治则治法研究、中医组方及用药规律研究.其目的在于归纳总结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的临床成果,系统梳理临床应用中医药的规律,指导规范肺纤维化中医药治疗策略.
作者:庞立健;吕晓东;刘创;袁佺;赵仲雪;滑振;郑炜东;臧凝子;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基于“气-阴阳-五行”的古代哲学思想及中医学传统气血理论提出的气血“济衡守和”学说,是对不同阶段气血稳态平衡调控机制及其效应规律的高度概括,全面阐释了气血在生理状态下相互济生、相互为用的动态过程——“济”,气对血的制衡作用——“衡”,血对气的守护作用——“守”,以及气血在病理状态下通过调和气血达到气血冲和的治疗总纲——“和”.气血“济衡守和”学说的生物学基础在于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线粒体和内质网及其相互作用稳态调控失常则是气血“济衡守和”异常的病理学基础,体现了“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气血相关理论科学内涵,对临床复杂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红梅;王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文章从对我国现行中、西医学现状浅析和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预期的几点想法两部分论述.第一部分分析了中医学整体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无法突破的原因、中医学与西医学特征类比、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我国现行中医学与西医学的优势与瓶颈等问题;第二部分则从中医古籍研究、现代中医临床数据库研发、中医疗法的现代化以及中医养生治未病领域继续深入研究4个方面讨论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预期.
作者:高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前的中医临床结局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新中医的生产水平和所处社会环境,必须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本研究以历史唯物辨证思想为指导,融合哲学和健康领域的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回归中医自然工具的本质属性,提出“循证量表”以建立切实可用的中医药临床结局评价新技术体系.本体系应同时满足研究者、医师、患者和卫生管理者的相关健康诉求;需首要建立量表的系列方法学规范、报告规范和定量化质量评价体系,并同时建立量表解释和应用、转化和推广、跨文化调适(翻译)、综合系统评价及相关基础体系.循证量表研究可为中医临床结局评价提供高质量的科学支撑体系,进而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作者:侯政昆;刘凤斌;陈新林;杨云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病理变化总属阴阳失交.文章从阴阳出入与脾胃的关系方面,探析脾郁的内涵,提出了失眠的病机以脾郁为本,健脾开郁是治疗失眠的基础治法的观点,强调了脾在失眠发病中的重要性,阐明了失眠从中焦论治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作者:张敏;纪立金;黄俊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历代医家治疗脂肪肝的方药证治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中输入相应检索词检索出脂肪肝相关文献,排除干扰文献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历代治疗脂肪肝的方药中,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泻下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消食药出现的频率较高,累计频率达91.90%,起到主要治疗作用,其中以补虚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为常用.结论:历代医家治疗脂肪肝的主要治法为:温中补虚、理气活血.
作者:李泽鹏;池晓玲;周晓玲;萧焕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鬼穴是主要用以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一类穴位的总称. “鬼穴”一词早见于唐代的《千金方》,后世经过许多医家补充与发展,对鬼穴的含义、内容、使用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挖掘.文章简要梳理了鬼穴的源流及内涵、阐述了鬼穴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常用使用方法,为临床传统针灸理论的运用与发展提供有益探索.
作者:张汗;赵梦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刺激法对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对中英文数据库(2000年-2015年)检索,选出关于针灸戒毒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行研究方法的质量评估.再提取结局指标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稽延性戒断症状总分,焦虑症状积分,抑郁症状积分,睡眠障碍积分及渴求感.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共计1 080例患者.结果:穴位刺激法在改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渴求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刺激法显著改善阿片类稽延性戒断症状,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杨嘉心;陈跃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睡眠是由人脑控制的一种复杂的生理行为过程,与免疫功能同为正常生活所必要的生理机能.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生活环境等原因,睡眠障碍普遍发生的同时机体患病机率也在逐日增加,目前睡眠的质量影响免疫系统的机制尚无定论,文章将从睡眠与免疫系统的关联性及睡眠剥夺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来探讨其相关性.
作者:张如意;游秋云;张舜波;王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ICA)对脂蛋白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M1/M2炎症表型转化作用.方法:采用M 1/M2经典刺激方法后,Real-time PCR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6、TNF-α和M2型巨噬细胞标志基因IL-10、Arg等的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ICA不同浓度(50μg/mL、100μg/mL)以及以不同时间(6h、12h、24h)分别干预巨噬细胞M1及M2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在将巨噬细胞诱导M1型后,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ICA在适浓度和适时间干预下,M1及M2标志基因表达变化,并分析ICA对M1型巨噬细胞向M2亚型转化的诱导作用.结果:M1/M2经典方法刺激后,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6、TNF-α mRNA与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ICA浓度为100μg/mL时,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诱导巨噬细胞向M2方向分化.100μg/mL ICA干预12h后,对M1/M2不同标志分子mRNA表达变化产生明显影响(P<0.05).100μg/mL ICA作用于LPS+ IFN-y诱导的M1巨噬细胞后,M2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10、Arg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1型巨噬细胞标志分子IL-6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ICA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巨噬细胞RAW264.7向抗炎亚型M型方向分化,并可以诱导已经分化的促炎亚型M1巨噬细胞向抗炎亚型M2方向转化.
作者:张卫萍;刘超永;周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六经身痛以表证为主,三阳经身痛从麻黄汤峻汗解表散寒,到柴胡桂枝汤微汗和解营卫,后狂汗出,痛自解.三阴经身痛,皆有本经不足,邪气乘虚而入,尚未入脏腑之里.治疗上有扶正祛邪并用.
作者:祝盼盼;陈宝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逍遥散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记忆能力及血清SOD、MDA、ChAT、AchE活性的影响,探讨逍遥散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D-半乳糖复制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并以逍遥散不同剂量进行干预防治,给药第41天进行学习能力训练,第42天进行记忆功能测试,然后股动脉取血测定血清SOD、MDA、ChAT、AchE活性.结果: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提高小鼠记忆潜伏时间,降低错误次数,提高血清SOD、ChAT活性,降低MDA、AchE活性,但记忆功能及血清SOD、MDA、ChAT、AchE的改善皆以逍遥散高剂量组为明显.结论:逍遥散能较好的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记忆功能、抗氧化能力及中枢神经递质活性,对阿尔茨海默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虎平;邢喜平;吴红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临证处方中止泻药的运用规律.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临证处方中止泻药进行频数统计、构成比重和性味归经分析,同时进行同用度和聚类分析,并对有运用禁忌止泻药开展违禁与解禁率分析.结果:①温性,辛、苦味,归脾、胃、大肠、肾经的止泻药运用居多,高频止泻药为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等9味,止泻药占方均用药数的23.21%,且有一半的处方用到了1-3味止泻药.②高频止泻药有3组亲疏关系聚类:白头翁、秦皮、砂仁为一类,可视为急性发作期湿热内蕴所用止泻药;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为一类,可视为迁延期脾肾虚寒所用止泻药;乌梅、赤石脂、诃子为一类,可视为缓解期脾肾不固所用止泻药.③有禁忌止泻药平均违禁运用比率为24.06%,违禁运用者平均解禁比率为72.55%.结论:文章通过归纳分析国内众多医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止泻药运用经验,为该病的辨证、分期治疗的遣方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还提供了止泻药的违禁与解禁应用的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李倩;王苗;周铭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估瓜蒌薤白半夏汤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8例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程12周,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血脂、中医证候积分、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间疗效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TC、LDL-C较对照组更低,HDL-C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间差值(治疗前-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斑块面积、PWV、TC、TG、LDL-C、VLDL-C差值较对照组更大,HDL-C差值较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期间,两组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瓜萎薤白半夏汤结合西医药常规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以延缓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管斑块面积、PWV进展,改善中医证候,调节血脂水平.
作者:杜文婷;刘萍;邓兵;王凤;章怡祎;张娜;毛美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的临床应用情况,为指南修订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病例观察法,由5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研究推广基地根据《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完成病例信息采集,主要评价指南的应用符合度、应用效果等内容.统计学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结果:指南应用符合度分析,证候分类符合率高(90.7%),西医疾病诊断、分证治则治法的符合率较高(89.0%、84.7%),分证方药、调摄预防的符合率较低(47.3%、40.1%);应用效果评价分析,安全性>经济性>疗效,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较好的比例分别为99.0%、94.3%、35.0%;指南综合评分,技术水平6.69,满意度6.59,适用性6.42;未采用指南的临床应用方案主要来源于重点专科方案、专家经验和医院的诊疗常规.结论:本指南整体技术水平、满意度和适用性较好,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指南在中医疾病诊断、分证用药、调摄预防等方面临床符合度低,需要依据循证医学证据修订完善,提高共识度;指南安全性、经济性较好,需要定期根据新研究成果及时更新,进一步提高指南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海隆;姜泉;刘维;彭江云;刘英;林昌松;刘孟宇;吕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易学在中医学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引发了相应的主流思潮.明清时期,伴随徽州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全面进步,科技发展与理学昌盛的合力作用下,新安医学的繁荣与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简单性原则体现于《易经》“易”“象”“辞”3个重要观念之中.文章从简单性原则的视角,探讨清代新安医家吴澄论治热证,总结疾病的发展规律,补充辨证纲领、建立卦爻模型和卦辞释医等学术观点,评析医易思想的合理内核及内在局限.
作者:徐雯洁;王键;徐世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SAMP8行为学观察和ADAM10和ADMA17在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探讨电针干预A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并比较电针与药物治疗AD的差异.方法:8月龄SAMP8小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每组10只,以SAMR1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记忆行为学测试,以免疫组化法观察ADAM10、Western blot检测ADAM17的表达情况.结果:Morris水迷宫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逃避潜伏时增加、目标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药物组逃避潜伏时明显减少(P<0.05),目标象限游泳路程明显增加(P<0.05,P<0.01);药物和电针干预AD模型小鼠,均能增加ADAM10和ADMA17在SAMP8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P<0.01).结论:电针可以改善AD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通过上调ADAM10和ADMA17在SAMP8小鼠大脑皮层的表达,从而发挥治疗痴呆的作用.
作者:王鑫;朴赞勋;周源;李志刚;许安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儿科“肺闭咳喘”的范畴,临床上患儿病情缠绵难愈,预后不良,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应注重运用多种措施进行积极防治.汪受传教授从事儿童疾病研究40余年,对儿科肺系疾病治疗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以络病理论为基础,认为痰瘀互结、肺闭正虚是小儿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并从肺络郁闭角度立论,提出以开肺通络法处方用药,治疗本病可收良效,以供读者借鉴.
作者:陶嘉磊;汪受传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