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丙沙星致支气管哮喘1例

张香兰;陈鑫

关键词:哮喘, 环丙沙星/副作用, 输注, 静脉内
摘要:患者,男性,23岁。因受凉后低热、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稠痰5天,曾静脉滴注青霉素3天,症状无好转来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身体健康。查体:T 38.5℃,P 96,R 20,Bp110/60 mmHg。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啫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透视:双肺纹理增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0×109/L,N 0.80,L 0.20。肝肾功能、ECG均正常。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内导管替代气管套管抢救危重气管食管瘘1例

    患者,男性,74岁,37kg。主因慢性咳喘30年,反复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加强护理及内科综合治疗,血气正常,病情平稳。3.5个月后患者精神不振、表情淡漠,呼吸机频繁报警。查体:腹胀明显,皮肤发亮,张力甚高,肠鸣活跃,排气增多。急做胃肠减压引出约2 500ml气体,后经床边支气管镜检等证实为气管食管瘘。当时每隔2 min从胃肠减压器内放出500 ml气体,患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生命垂危。因患者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通过气管镜和X线确定瘘的位置,由麻醉科、耳鼻咽喉科协助,试用经气管切开处以气管内导管代替气管套管,选用马来西亚产PAHSCO内径7 mm带细钢丝圈的低压套囊气管内导管,床边紧急操作,常规消毒后拔出气管套管,吸净分泌物,迅速插入气管内导管,进入约14 cm,以其长度超过瘘口处又不致过深,给套囊充气,外接呼吸机。观察患者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未见腹胀。4周后估计瘘可能愈合,气管内导管较长吸痰困难,曾改换气管套管,因仍出现明显腹胀故继续应用截短的气管内导管,定期更换并调整插入深度,至今已持续应用3.5个月未出现漏气现象。

    作者:杨桂凤;徐福岚;杨桂芝;赵学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

    甲状腺癌临床上不甚常见,但其误诊率较高,这是因为有些早期癌肿的临床表现和良性腺瘤、甲状腺囊肿相似;有些多发性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或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诸多结节中伴有乳头状癌病灶,一般不易发现。另外,在治疗过程中亦存在一些误区,如局部切除、活检式颈清扫等。本文重点讨论甲状腺癌术前正确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作者:刘运江;吴祥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手法复位寰枢关节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附52例报告)

    本文旨在用MT-1000型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椎寰枢关节错位后,应用运动手法复位观察对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

    作者:张朝阳;焦辉;王复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压昼夜节律变异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受机体生物钟的调节,血压、激素与睡眠-觉醒同样都具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正常人血压在凌晨处于低谷,以后呈上升倾向,约在8:00~9:00达到第一个高峰;白昼血压基本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17:00~18:00时可略高些,此为第二峰值;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即24 h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1谷。

    作者:姜志安;赵维江;王士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和预后的关系

    急性脑梗塞患者由于体内血栓形成,必然存在凝血纤溶活性异常,其中血浆D-二聚体活性增高已得到普遍证实,但与脑梗塞预后的关系研究甚少。本文对6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不同治疗时期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进行观察,探讨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塞预后的关系。

    作者:赵静;张小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化疗药物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变化的研究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化疗是临床上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化疗药物抑制肿瘤的主要机理之一。凋亡(apoptosis)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之一,它具有特殊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改变,一系列有关基因(Bcl-2、Bax、p53、C-myc等)参与凋亡的调控。

    作者:李勇;潘立峰;赵群;刘冀红;范立桥;刘品一;马志学;于跃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及硫喷妥钠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及硫喷妥钠对离体灌流心脏收缩力及冠脉流量的影响。方法 以含不同浓度静脉麻醉药的克-汉重碳酸盐缓冲液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测定心率(heart rate,HR)、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室收缩压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舒张压大下降速率(LV-dp/dtmax)及冠脉流量(coronary flow,CF)。结果 随着各药浓度的升高,LVSP、LV+dp/dtmax、LV-dp/dtmax逐渐降低,在等效浓度的抑制作用硫喷妥钠>异丙酚>咪唑安定>依托咪酯;高浓度的硫喷妥钠和异丙酚减慢心率。硫喷妥钠使CF下降,异丙酚使CF增加,咪唑安定和依托咪酯对CF影响较小。结论 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呈浓度依赖地抑制心肌收缩力,临床使用浓度的异丙酚和硫喷妥钠即有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异丙酚还可抑制冠状动脉的自动调节机制。

    作者:张莹;庄心良;李士通;徐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脏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时,以肾组织中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多种因素综合造成肾组织中化学性质活泼的反应氧产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如过氧化氢(H2O2)、超氧阴离子(O2-)和羟自由基(OH-)等产生过多,破坏肾组织正常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动态平衡,造成肾组织的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状态。

    作者:苏彦君;李荣芬;顾连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时肺组织内源性一氧化碳合成酶-1的变化

    内源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小分子生物活性气体,既往研究局限于它的生物毒性,近年来发现其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相似,具有神经递质及细胞信使的作用。体内CO主要产生于血红素氧化酶(heme oxygenase,HO)催化血红素产生胆红素的过程中。HO又分为两型即原生型(HO-2)和诱生型(HO-1)。HO-1又被称为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32,除被其底物血红素诱生外尚可被引起氧化损伤的所有因素所诱生。

    作者:周君琳;凌亦凌;王俊霞;丛斌;李陈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3.种方法测定复方氯唑沙宗片剂含量比较

    复方氯唑沙宗片是近两年上市的一种新药,主要成分是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有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用于治疗肌痉挛性疼痛为主的各种疾病。氯唑沙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测定方法较多[1~4],本文采用CPA-矩阵法(ooncentration proportion absorption-matrix)[5],双波长倍增差示法[6]( dual wavelength multiplication subtractive spectrophotornetric,DWMSS)和多波长线性回归法(multi-wavelength linear regression,MWLR)

    作者:王静;修荣;丁里玉;杨彩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随着微波技术在通讯、雷达、探测、电视、核物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微波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影响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波照射生物体时能穿透组织产生热和非热的生物效应,而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是反映微波损伤较敏感的系统之一。作者通过大量文献,就微波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研究现况做一综合评述。

    作者:孙侠;张卫国;牛庆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环丙沙星致支气管哮喘1例

    患者,男性,23岁。因受凉后低热、咳嗽,咳少量黄色粘稠痰5天,曾静脉滴注青霉素3天,症状无好转来院就诊。既往无药物过敏史,身体健康。查体:T 38.5℃,P 96,R 20,Bp110/60 mmHg。全身皮肤未见皮疹,咽部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啫音,心脏及腹部无异常发现。胸部X线透视:双肺纹理增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1.0×109/L,N 0.80,L 0.20。肝肾功能、ECG均正常。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张香兰;陈鑫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胰腺癌伴发糖尿病15例分析

    目的 探讨胰腺癌伴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 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我院近5年收治的胰腺癌病例34例,并进行分析。结果  34例胰腺癌中伴发糖尿病者15例,发病率44.1%;男女之比1.5:1。其中胰腺癌诊断之前有糖尿病史者5例,占33.3%;与胰腺癌同时发生糖尿病者10例,占66.7%。结论 胰腺癌患者中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糖尿病的发生与胰腺癌有关,可能为胰腺癌所致。

    作者:王绵;赵战胜;周红;张力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炎肝硬化并发肝性脊髓病1例

    患者,男性,46岁。主因间断乏力、纳差、恶心20年,进行性双下肢乏力伴走路困难4个月入院。20年前,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厌油、恶心,肝功能异常,诊断为乙型肝炎。保肝治疗3个月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上述症状消失,但表面抗原仍阳性。1年前谷丙转氨酶再次轻度升高,经静脉滴注甘利欣、促肝细胞生长素及口服保肝药物,谷丙转氨酶未降至正常。

    作者:尹洪竹;刘英辉;邸海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河北汉族人群D16S3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属微卫星DNA序列,重复单位2-7bp。STR位点在人类基因组中含量丰富,它不仅是绘制基因组物理图谱和遗传连锁分析的理想标记,也是法医遗传高信息基因座的丰富来源。D16S310短串联重复序列在人类自然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尚不清楚,为了解大陆人群D16S31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作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并结合银染的方法,对中国河北省209名汉族无关个体进行了调查,首次获得了D16S310基因座群体遗传数据,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闫玉仙;丛斌;彭郁葱;姚玉霞;王俊霞;尤红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6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治疗体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当其急性发作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应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较差。近年来,我科不失时机地采用经鼻插管机械通气治疗62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芬;樊文峰;袁雅冬;杨红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量泵硬膜外持续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附30例报告)

    分娩疼痛给产妇带来很大的身心痛苦,开展无痛分娩是麻醉科与产科的一项适宜技术。我院采用微量泵硬膜外持续注入低浓度布比卡因与小剂量芬太尼复合液用于分娩镇痛,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尹友初;邱树和;邹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并发症一急性心包填塞2例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

    例1,男性,46岁。主因持续性心前区憋闷2天,拟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入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治疗后4 h,患者突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血压40~50/20~30mmHg,心率58次/min。经抢救8 h后血压85~100/40~60mmHg,临床诊断为急性心包填塞,拟行心包减压心肌穿孔修补术。术前血压90/60 mmHg,心率130次/min,有创平均动脉压77 mmHg,中心静脉压28 cmH2O,同期行血氧饱和度及心电监测。麻醉诱导采用r-羟基丁酸钠2.5 g,芬太尼0.1 mg,咪唑安定10 mg,依托咪酯5 mg,琥珀酰胆碱100mg;麻醉维持为间断给予(总计)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10 mg,维库溴铵4 mg。术中见心包积血500ml,右室前壁近室间隔处点状出血。心包减压后心率由135降至65次/min,有创平均动脉压由68升至110 mmHg,中心静脉压由20降至5 cmH20,适当加快输血及补液速度和加深麻醉深度。手术失血750ml,输血250ml,随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作者:王琪;韩艾伦;么孝恩;郭云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主要是后囊混浊,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可达50%。现已明确后囊混浊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并向后迁移所致。因此,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对于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十分重要。筛选有效的适合于临床应用的药物,需要在体外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由于晶状体材料组织块小,且无色透明,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作者进行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培养实验,并对材料的处理和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了探讨。

    作者:郑力芬;王美华;阎蕴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产吻合器在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中的应用(附40例报告)

    自1998年11月~1999年2月应用国产WGW-I型吻合器实施直肠癌直肠前切除术4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30~71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10cm者23例,距离<10cm者17例,肿瘤位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上23例,位于腹膜反折平面以下17例。溃疡型25例,浸润型7例,菜花型8例。管状腺癌34例,粘液腺癌4例,绒毛状腺瘤癌变2例。按Dukes分期:A2期6例,B期2例,C1期27例,C2期4例,D期1例。

    作者:于跃明;于滨;李海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