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华
65岁的张老是一名退休教师,这几年一直和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住在一起,顺便照顾孙子、孙女的饮食.由于远离本土,和以往的老朋友都不经常联系.儿子和媳妇每天工作忙碌,孙子、孙女要上学,每天早出晚归,在家呆的时间都很短.因缺乏人际交流,导致老人情感输出减少,缺少语言刺激,语言功能开始慢慢退化,经常遗忘事情.另外,张老一直以来血耱偏高,近又出现轻微的并发症,嗜睡和失眠同时存在,有时虽然看似在呼呼大睡,但实际上睡眠很浅,周围环境稍有动静,便清醒过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再次入睡.而且不愿意活动,白天经常呆在电视前,问他看的什么,也说不出个究竟.
作者:周一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有调查显示,青少年喜欢的是体育课.对于活泼好动,喜欢新事物,而且模仿欲望和模仿意识都很强的青少年而言,体育运动除了丰富生活、强身健体以外,无疑是非常符合他们心性发展与兴趣爱好的一项活动.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尚未发育成熟,对正确的运动方法尚缺乏了解,对运动损伤的风险意识还不足,因而在体育活动时运动损伤经常发生.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宝宝的成长,给年轻的爸爸妈妈带来许多快乐.但是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也不少,比如,宝宝病了……发烧常常是宝宝生病早、常见的信号之一.父母们往往会产生很多顾虑,吃药怕有副作用,不吃药又担心烧坏小脑袋?当然,令家长们困惑的,还是激素的应用.
作者:刘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人们常把家庭教育的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溺爱型,即父母对孩子百般宠爱,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唯独缺少严格的管理和教育;另一种是冷酷型,父母对孩子感情淡漠,孩子在家中动辄得咎,轻则受骂,重则挨打,身心受到严重摧残;还有一种是民主型,父母对孩子寓慈于严,既教育又尊重.孩子的身体、智力和个性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者:赵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医学中“痰”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来讲,泛指停于体内任何部位,如脏腑、肌腠、四肢、经络等,无形可见,但临床多有“痰”症的表现者,如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或生于体表的无名肿物,认为皆因痰作祟.狭义来讲,是指贮于肺,咳之能出,有形有物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的痰.稠黏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形态不同,但实质相同,所以通称为痰饮.
作者:梁兆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时令是食物的挚友,也是食物的死敌.”过去一到冬天,我国辽阔的北方,天地间一片苍茫,绿色不在,枯叶凋零.从冬天的11月到来年的4月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办法种植“应季”的蔬菜和水果.但是,面对无情的严寒,人们总有办法变通.俗话说“三春不比一秋忙”,在秋天收获的季节,人们开始忙碌储存过冬的食物.家家户户挖地窖储存白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等过冬菜,同时还要做泡菜、腌咸菜,来应付寒冬季节的菜肴需要.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代科学对以往很多只能模糊认识的东西都有了科学的度量.比如智力,其度量称为“智商”;相应对情绪把握的度量,则称为“情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关注点多在智商,而对于情商则多选择了自然忽略.其实高情商意味着情绪的成熟,无论是对人的身心健康,还是事业、工作的顺利与否,意义都是重大的.
作者:司长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孩子越大越不听话,尤其是进入“反叛期”以后,对父母的批评不理不睬,动不动就顶嘴,有时甚至大发雷霆.面对这样的“小皇帝”,父母也许会恼怒、失望,但同时也要反思,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是父母的错.尤其有下面几种行为举止的父母,往往会在无意中给孩子树立“坏”榜样.
作者: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笔者已是“奔八”的人了,常说“人以群分”,看到、听说老人的事就多一些.常见到有些老人拿着新拍的CT或MRI片,为新出现的小白点(腔梗)发愁,或为两鬓雪白叹息;听的多的一句话是:“老了!脑子不中用了!”耳听眼观此情此景,心中不免油然升起“同病相怜”之感.
作者:李增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甘咸性温肉苁蓉,益髓壮阳气血充,滋润五脏通便秘,腰膝冷痛尽收功.肉苁蓉又名大芸、寸云、黑司令等,为列当科一年生寄生草本植物苁蓉的肉质茎,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以及河西走廊的沙漠地带,素有“沙漠人参”之美称.春秋二季采挖,春采后晒干,为甜苁蓉;秋采后入盐水中浸渍炮制,为咸苁蓉;用时漂去盐溃蒸熟,名淡苁蓉.不管哪一品类,均以肉质条粗长、色黑、柔润者为佳.
作者:孙清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冬季常吃些羊肉,不但可以御寒祛病,还可以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羊肉是常见的冬令佳补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羊肉性温,具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滋肾气,养肝明目,健脾健胃,补肺助气”等功效.羊肉较猪肉的肉质要细嫩,脂肪、胆固醇含量也较猪肉和牛肉少.寒冷的冬季常吃羊肉,可以祛湿气、避寒冷、暖心胃、补元阳,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防寒、抗病能力都十分有益.羊肉的做法很多,爆、炒、炖、烤、烧、酱、涮等皆可.
作者:刘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很多家长都认为发热会“烧坏脑子”,所以一遇到小孩发烧,就特别紧张,会采取各种治疗手段和退热措施,会密切关注小孩的情况.但是只要热退,小孩精神头一恢复,表现活蹦乱跳,就会大舒一口气,认为疾病已经治愈,不需要太关注了,就放松了警惕.
作者:陶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立冬以来,气温渐降,医院急诊室里因发烧来就诊的孩子特别多,每一个发烧的孩子身边都围着焦急而慌乱的家长,特别是一些新晋家长.他们或是抱着孩子直奔诊室,进门就吼:“医生,我的孩子发烧了,快给看看”;或者直接找到护士苦苦哀求:“我的孩子都39℃了,请你先给他打退烧针吧!”有的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就如临大敌,急切地对医生说:“医生,请你快点给他输液吧!”更有家长面对孩子反复发烧,焦灼万分,甚至怀疑、责怪起医生来:“我的孩子上午才在你这里打完针,下午体温怎么又升上来了呢?是不是没有看好,是不是用药不正确呀?”
作者:王爱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引起了全球的恐慌.埃博拉病毒会不会在中国出现?一旦出现,我国有没有对策?能不能有效控制疾病流行?这些问题是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西部暴发流行并引起大量人群死亡后,大家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从专业角度谈谈个人的看法.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体温超过39℃(口腔温度)以上称为高热.高热时一般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降温.物理降温是指运用物理的方法,如利用热辐射、热传导或对流等方式降低体温的方法.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以下几种.
作者:方立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如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补充铁、钙、锌,以及增加免疫的保健品等,是在身体将要出现疾病征兆的亚健康状态时,根据身体所需有目的的食用.身体一旦出现疾病的症状,就必须服药治疗;此时保健品可以作为辅助食用,但不能替代药品.如维生素C能预防感冒,但真的感冒了就不能一味地补充维生素C,还得吃感冒药.
作者:张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台湾学者应平书有篇文章叫《提升生命层次》.文章中说:“对现代人来说,老年时大的课业就是追求健康的身体了,而对小朋友而言呢?很多父母会希望他学钢琴、学拳脚功夫等,但如果说哪一种是可以集合音乐、体育、文学于一体的艺术,那大概真是非昆曲莫属了……”
作者:蒋宇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47岁的李先生是自由撰稿人,每天都在电脑前坐很长时间,不是查资料,就是写文章.近一段时间,早晨起床时常感到脖子僵硬酸痛,并伴有头晕恶心,到医院拍X光片检查被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中医又名“骨痹”“痛痹”,其主要病理机制是颈椎正常曲度消失,压迫周围血管或肌肉、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作者:朱本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日常生活中,许多中老年人都有坚持晨练的好习惯.晨练不仅为人体从睡眠时的“抑制”状态过渡到“觉醒”的兴奋状态提供了一种佳的启动方式,而且能使人的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适当锻炼,还有振奋精神的作用.可以说,适当的晨练是“活力之源”,是一天中活动的首次启动,具有“开关效应”,可为一天精力充沛的学习、工作和劳动等各种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日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性生活中打“持久战”,是多数夫妻的美好愿望.“金枪不倒”不仅是许多“小广告”的专用语,也是不少男性的向往.但这却是一个误区.凡事皆有度,过久的缠绵亦会伤身、伤“性福”.许多临床案例表明,做爱时间过长“伤不起”,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同时,甚至会伤害夫妻感情.
作者:李荣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