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瑾;李志善;戚文航;范维琥;秦永文;王林;徐端正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卡维地洛(Car)、比索洛尔(Bis)和多沙唑嗪(Dox)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Car组15例(Car 25~50 mg,po,qd);Bis组16例(Bis 5~10 mg,po,qd);Dox组17例(Dox 4 mg,po,qd).3组疗程均为4 wk.检测各组服药前后的血压、心率、肝肾功能、血糖和血电解质等.结果:Car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80.0%,Bis组为81.25%,Dox组为70.59%,3组疗效无显著差别(P>0.05),Car与Dox对心率无影响,而Bis具有减慢心率作用.3种药物对肝肾功能、血糖和血电解质无明显影响.结论:Car、Bis和Dox疗效相似,均能有效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孔燕;吴顺娣;郭冀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陆玮,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华消化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临床药学杂志>、<国外医学消化分册>、<胃肠病学杂志>、<肝病杂志>等编委,上海医学会消化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肝病学会委员.在国内率先开展血管造影在消化系病中的临床应用,国内首创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小肠出血的诊断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赞助--大肠癌基因的研究,并为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研究发现的五项新基因,已获得美国Genbank基因数据库基因登录号,有关选择性动脉造影对小肠肿瘤诊断价值的研究,获1991年度上海医科大学科技进步奖;有关血管造影、栓塞技术及1秒钟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录像片已于1987年向全国医疗单位发行,指导全国数十家医院开展此项工作.已培养和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十余名,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呕血和便血>并参与编写<实用内科学>、<临床肝胆病学>、<临床胃肠病学>、<新中华内科学>、<胰腺疾病新进展>等有关章节.近年来参与药物临床验证30余种,其中10种为组长单位.
作者:陆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维拉帕米(Ver)及去甲基维拉帕米(Norv)血药浓度HPLC-FLU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52:47.6:0.4),用冰醋酸调节pH至5.41,流速1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284 nm,发射波长Em=313 nm.Ver和去Norv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14min和5.17 min,血样预处理采用乙腈直接沉淀法.结果:Ver及Norv血药浓度在25~4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低检测限分别为200pg和100pg(rS/N≥3),低检测浓度均为20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较好地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需要.
作者:杨坚;贾晶莹;张慧;余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利血平片为常用降血压药,用于轻度至中度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精神紧张病例疗效尤好),其降压作用的特点为缓慢、温和而持久,长期应用小剂量,可将多数患者的血压稳定于正常范围内[1],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均有收载.利血平为疏水性药物,在水中几乎不溶,上述药典均规定对利血平片进行溶出度测定.按老处方制备的利血平片,溶出度较低,通过处方调整,用乳糖取代老处方中的糖粉,以聚维酮(K30)的水溶液为粘合剂,片剂溶出度有显著提高.
作者:朱泽龙;沈秀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沙普秦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临床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1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奥沙普秦分散片和普通片各400 mg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奥沙普秦分散片剂和普通片的cmax分别为(70.58±7.60)μg/m1和(65.89±8.22)μg/ml;tmax分别为(3.22±0.43)h和(3.44±0.51)h;T1/2分别为33.18 h和29.41 h;AUC(0-96 h)为(2741.6±393.6)μg/ml@h和(2 561.8±375.7)μg/ml@h.奥沙普秦分散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02±4.05)%.结论:奥沙普秦分散片剂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陈鹰;盛利;李海萍;汤韧;张宜;代宗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庆大霉素(gentamicin)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已列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目录.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得到了治疗和控制.但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也不断出现,我们检索了1960-1997年间的国内刊物中收集的有关庆大霉素ADR 503例,从中进行回顾分析,以揭示庆大霉素ADR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供临床用药参考.
作者:何鹏彬;张培福;普桦;吴倩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DS)缓释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及溶出度,检测波长:276 nm.结果:不同厂家的DS缓释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了确保DS缓释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毛静怡;蒋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与阿托品合用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疗效.方法:将三磷酸腺苷(ATP)20 mg加阿托品1 mg快速静注,并与单用ATP 20 mg快速静注作为对照,无效可重复给药.结果:有效率ATP与阿托品合用组为85%,单用ATP组为73%,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前者较后者低.结论:ATP与阿托品合用治疗PSVT,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作者:薛兆利;李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包括对抗菌药物的利用和依赖的研究,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调查了本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历共70份,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一病区呼吸内科1999年6月一2000年6月全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共70例(男40,女30).年龄60~101(72±9.5)y.其中肺炎30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伴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肾功能不全等)1种者10例,2种者38例,3种以上者15例.全部患者作了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X线检查,部分患者作了胸部CT检查、心电图检查、电解质检查、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住院天数为4~58(19±8.9)d.治愈65例,好转3例,死亡2例.
作者:文明;姚国忠;曾力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前庭系统性眩晕,临床多见于内耳性眩晕症,多年来临床常规采用地西泮、舒张血管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甘露醇等药物治疗本病.笔者近5年来对收治的36例眩晕症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效果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男12,女24)眩晕症患者,年龄23~60 y,其中>40 y者28例.本组患者临床诊断梅尼埃病32例,上呼吸道感染者4例.均为急性起病,绝大多数患者眩晕发作时,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此时患者闭目卧床,不敢翻动身体或转动头部、行走站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迷路神经兴奋症状,部分患者有耳鸣,一时听力减退,耳内有饱胀闭塞感,眼球震颤.感冒者可有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本组36例患者中以往有反复晕发作史8例.
作者:张国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所有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均为糖皮质激素的化学同系物.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prednisone)和泼尼龙(hydroprednisone).它们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的区别在于在甾环1、2位置上增加一个双键.泼尼松必须通过11-酮基变成11-羟基转化为泼尼松龙后才有活性.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3~4倍(见表1).泼尼龙6-α位甲基化后即成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后者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5~6倍.1 皮质类固醇药物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导致暂时性低淋巴细胞血症.它们还能引发淋巴细胞的死亡.皮质类固醇药物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抑制细胞因子和效应分子的产生,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这-点和环孢素极为相似,但两类药物发挥药效的胞内机制截然不同.
作者:赵志英;徐红冰;徐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广泛研究,其中前列环素(PGI2)下降或血栓素A2(TXA2)增多、血小板功能亢进、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机制亢进等因素引起重视[1],并在治疗上由罂粟碱、右旋酐40和阿司匹林发展到蝮蛇抗纤酶、巴曲酶、降纤酶等药物使用,疗效明显提高.1998年5月起我们使用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沈全文;沙文荣;蒋林生;陆应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疗效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对判断疗效的意义.方法:应用rhGH对33例住院肝硬化患者进行了治疗,4.5 IU,sc,qd,连续应用15 d.治疗前后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和检测各项肝功能指标及IGF-1、IGFBP-3水平.结果:治疗后精神、睡眠、食欲好转,腹胀减轻,腹水和下肢浮肿消退或减轻.肝功能指标明显下降.白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升高并至正常水平.IGF-1水平从治疗前的(191.02±73.73)ng/ml升至(271.31±103.45)ng/m1,IGFBP-3从治疗前的(44.21±11.87)nmol/ml升至(112.89±35.92)nmol/m1.而那些IFG-1水平升高至接近正常或恢复到正常水平以上者其白蛋白水平能较持久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提高白蛋白含量,检测血清IGF-1和IGFBP-3对判断rhGH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疗效及预后有重要和直接的意义.
作者:叶晓光;廖云珍;黄远明;于宪;林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G1i)及二甲双胍(Met)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影响.方法: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5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Gli组(30例)和Met(22例),治疗2 wk,比较两种药物对患者空腹IGFBP-1血清水平的影响.结果:Met组空腹血清IGFBP-1治疗后无明显变化;Gli组治疗后空腹血清IGFBP-1则明显下降(70.98±8.07 vs 52.34±5.15 ng/ml,P<0.05);治疗后2组血糖均明显下降(P均<0.0001);Gli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Met组治疗后C肽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Gli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IGFBP-1水平,Met则无影响.
作者:裴剑浩;邝建;杨华章;廖晓征;陈重;崔炎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溶栓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进而比较不同药物溶栓的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40和IL-6含量,并按缺血性质,临床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药物(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分组.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小板表面、血浆GMP-140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溶栓后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并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栓前与溶栓后d 3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r=0.65,P值均<0.05);两种方法溶栓临床评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溶栓效果相同.
作者:吕汉文;王国标;付晓梅;叶彩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商品名为普乐可复(Prograf),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公司从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sukubaensis) No9993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23元环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其本身有较弱的抗真菌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以及贝赫切特综合征、变应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多发性硬化病、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较环孢素A(CsA)少而正在取代CsA成为器官移植术后首选的免疫抑制剂[1].
作者:陆志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莪术油、干蟾皮水溶性提取物微囊制剂和莪术油原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法使微囊制剂和原料油中挥发性有效成分达到良好分离,并对主要抗肿瘤成分莪术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组分与内标分离良好,莪术醇在0.05~1.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9,高、低二个浓度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以及3个浓度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2%.结论:本法定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制剂与原料油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王建中;娄月芬;陆锦芳;贺贤萍;郑力行;邓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满足吡柔比星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血浆及尿液标本中吡柔比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紫外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血浆及尿液标本用氯仿、甲醇混合液(4:1,V:V)重复萃取,萃取物以氮气流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用于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C18反相柱;0.4%乙酸铵溶液:乙腈=65:35(V:V)pH为4.0作为流动相;柱温40.0℃;流速1.0 ml/min,进样25μl;检测波长254 nm,以柔红霉索为内标物.结果:该方法的吡柔比星低检出浓度是1.7ng/m1;尿样及血浆标本浓度在5.0~10000 ng/ml间线性良好,r≥0.997,回收率为90.1%~95.9%;变异系数:批内2.6%~6.3%,批间3.1%~12.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杨建荣;陶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