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
目的:了解上海市抗生素用量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1994-1999年上海市医院用药分析系统中的抗生素类药品数据资料,将每种抗生素的用量折算成DDDs/人×年,以年为时间单位,以1994年为基准年,分析抗生素用量的变化.结果:上海市抗生素总量用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用量构成比来看,以头孢菌素类为大,其中以头孢拉定用量多.从用量增长率来看,以青霉素复合制剂为高,青霉素类次之,青霉素复合制剂中的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盐增长率高.结论:上海市抗生素总用量呈上升趋势,应用多的是中等价格的头孢菌素类药,增长快的是高价青霉素复合制剂,这是造成抗生素药品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
作者:张崖冰;胡善联;邢根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几十年来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医师和药师对可能出现的新的药物相互作用必须要有高度的警戒性.患者因不同的治疗方案常要接受数目种类不断增加的各种药物的治疗.很多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实际上是由于医师并未了解患者其的用药情况而给患者服药,当两种药物中有一种药物的治疗窗相对狭窄或后者能改变前者的药物动力学时相互作用就可能非常严重.近发生的一例药物相互作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即抗病毒药索立夫定(sorivudine, BV-araU)和抗肿瘤药5-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5-FU)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者:黎红;李雪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病例]女,52 y.5 a前因心室颤动,高血压而在医师建议下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昆明友谊制药厂,每片40 mg)40 mg,bid,po.未加服其他药物,共服5 a.既往否认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于2000年2月14日9:00左右空腹服下4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约1 h后渐感胃部饱闷、灼热感、不思饮食、全身乏力.随即呕吐血量约为400 ml,患者自觉心慌、紧张、轻度头昏、全身乏力感加剧、恐惧.至当日16:30左右再次发生吐血,量约为1000 ml左右,急诊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口唇、甲床、眼睑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细速,神智反应差,心动过速,无尿.t 38℃,P 124 beats/min,R 31 beats/min,BP 70/50 mmHg(9.31/6.65kPa).辅助检查:血RBC 2.8×1012/L,Hb70g/L,WBC 13.5×109/L,BPC 80×109/L,网织红细胞1.8%.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补充血容量,卧床休息,抗炎,制酸,补液,吸氧等综合性治疗,出血即时停止.于d 3行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胃镜显示:在胃底、胃体黏膜表面呈多发性糜烂、并伴有点、片状出血灶,还可见散在浅小溃疡.结论:、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于d 4做血液化验,白细胞降至正常,体温也降至正常,其他各项指标也接近正常,住院至d 12后完全正常出院.
作者:李德纯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莪术油、干蟾皮水溶性提取物微囊制剂和莪术油原料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用气相色谱法使微囊制剂和原料油中挥发性有效成分达到良好分离,并对主要抗肿瘤成分莪术醇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组分与内标分离良好,莪术醇在0.05~1.6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9,高、低二个浓度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以及3个浓度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2%.结论:本法定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制剂与原料油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王建中;娄月芬;陆锦芳;贺贤萍;郑力行;邓晓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测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溶栓前后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140、白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进而比较不同药物溶栓的效果.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血浆GMP-40和IL-6含量,并按缺血性质,临床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不同药物(尿激酶和东菱克栓酶)治疗前后分组.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血小板表面、血浆GMP-140和IL-6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对照组;溶栓后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并随时间呈下降趋势;溶栓前与溶栓后d 3血小板表面及血浆GMP-140含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r=0.65,P值均<0.05);两种方法溶栓临床评价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溶栓效果相同.
作者:吕汉文;王国标;付晓梅;叶彩丽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病例]女,63 y.因高血压、高脂血症服用非洛地平(波依定)和辛伐他汀(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971204)5 mg,qn.服用2 d患者感觉左手中指中节有轻微疼痛,不以为然,继续服药,d 5疼痛加剧,并有明显肿胀,中指关节活动不便,这时才引起重视.即停用辛伐他汀,1 d后疼痛有所减轻,1 wk后疼痛消失,关节活动如常.后又服用辛伐他汀2 d,以上症状又出现,停药后再次消失. 患者既往无其他药物过敏史,曾一直使用非洛地平无不良反应,当停用辛伐他汀后指关节痛随之消失,推测此不良反应与辛伐他汀可能有关. 辛伐他汀是半合成强效新降脂药,临床应用时间还不长,患者服药过程中一旦产生不良反应,如能及时识别,可减少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谢玉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他克莫司(tacrolimus, FK506)商品名为普乐可复(Prograf),是日本藤泽药品工业公司从筑波链霉菌(streptomyces tssukubaensis) No9993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23元环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其本身有较弱的抗真菌活性.目前已广泛用于器官移植以及贝赫切特综合征、变应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多发性硬化病、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较环孢素A(CsA)少而正在取代CsA成为器官移植术后首选的免疫抑制剂[1].
作者:陆志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由于儿童的组织器官处于不断发育成熟阶段,有些药物在婴幼儿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与成人相比有明显差别;从药效学角度还可能存在受体结合位点或结合强度的变化.儿童个体差异大,对药物的反应各有不同;就同一个体而言,完全相同的给药方案,也可能随患儿发育的情况使药理作用发生变化.结合儿童自身特点,做到合理用药,关系到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1 儿童生理和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新生儿期和婴儿期身体各个组织器官生长发育迅速,儿童期逐渐稳步发育,青春期发育走向成熟,终达到成人的生理水平[1].
作者:徐小薇;王跃明;李大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评估静脉滴注拉贝洛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高血压急症患者接受拉贝洛尔(1~4mg/min,iv gtt)治疗.结果:治疗前血压为23.2/16.5 kPa,拉贝洛尔治疗2 h后90%(28/31)患者平均血压下降15%~25%,治疗6 h后血压控制在21.3/13.3 kPa以下者为94%,拉贝洛尔降压起效快且无低血压现象发生.结论:静脉滴注拉贝洛尔治疗高血压急症有效、安全.
作者:吕利雄;朱顺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满足吡柔比星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需要,建立了血浆及尿液标本中吡柔比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串联紫外检测的分析方法.方法:血浆及尿液标本用氯仿、甲醇混合液(4:1,V:V)重复萃取,萃取物以氮气流吹干后,用流动相溶解用于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C18反相柱;0.4%乙酸铵溶液:乙腈=65:35(V:V)pH为4.0作为流动相;柱温40.0℃;流速1.0 ml/min,进样25μl;检测波长254 nm,以柔红霉索为内标物.结果:该方法的吡柔比星低检出浓度是1.7ng/m1;尿样及血浆标本浓度在5.0~10000 ng/ml间线性良好,r≥0.997,回收率为90.1%~95.9%;变异系数:批内2.6%~6.3%,批间3.1%~12.1%.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杨建荣;陶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的维拉帕米(Ver)及去甲基维拉帕米(Norv)血药浓度HPLC-FLU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52:47.6:0.4),用冰醋酸调节pH至5.41,流速1 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284 nm,发射波长Em=313 nm.Ver和去Norv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14min和5.17 min,血样预处理采用乙腈直接沉淀法.结果:Ver及Norv血药浓度在25~4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低检测限分别为200pg和100pg(rS/N≥3),低检测浓度均为20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小于5%.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可较好地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工作的需要.
作者:杨坚;贾晶莹;张慧;余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包括对抗菌药物的利用和依赖的研究,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调查了本院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病历共70份,对其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院一病区呼吸内科1999年6月一2000年6月全部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共70例(男40,女30).年龄60~101(72±9.5)y.其中肺炎30例,慢性支气管炎25例,急性支气管炎14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例.下呼吸道感染伴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心病、肾功能不全等)1种者10例,2种者38例,3种以上者15例.全部患者作了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及X线检查,部分患者作了胸部CT检查、心电图检查、电解质检查、痰培养和药敏试验.患者住院天数为4~58(19±8.9)d.治愈65例,好转3例,死亡2例.
作者:文明;姚国忠;曾力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所有的皮质类固醇药物均为糖皮质激素的化学同系物.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prednisone)和泼尼龙(hydroprednisone).它们与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的区别在于在甾环1、2位置上增加一个双键.泼尼松必须通过11-酮基变成11-羟基转化为泼尼松龙后才有活性.泼尼松和泼尼松龙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3~4倍(见表1).泼尼龙6-α位甲基化后即成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后者的活性是氢化可的松的5~6倍.1 皮质类固醇药物在自身免疫中的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的再循环,导致暂时性低淋巴细胞血症.它们还能引发淋巴细胞的死亡.皮质类固醇药物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是:抑制细胞因子和效应分子的产生,从而抑制T细胞活化.这-点和环孢素极为相似,但两类药物发挥药效的胞内机制截然不同.
作者:赵志英;徐红冰;徐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甲氧氯普胺用于治疗溃疡病等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止吐及改善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的作用,目前仍广泛用于临床.过去关于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有多篇报道,现将我们遇到的13例报道如下:本组男2例,女11例.年龄8~48 y,其中≤25 y11例.首次用药至发病在1 d内1例,3 d内11例,3 d后1例.积累本组病例的同一时限内,包括此13例在内共有应用甲氧氯普胺治疗的病例5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3%.
作者:张怀诚;张立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国产氯吡格雷片(CPG)和噻氯吡啶片(TCP)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40例高血小板聚集率的患者随机分为CPG组(CPG 50 mg)和TCP组(TCP 250 mg)进行双盲、对照治疗4 wk,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CPG组和TCP组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疗效相同[二磷酸腺苷(ADP)0.5 μmol/L诱导,CPG组降低28.8%,TCP组降低32.8%,P=0.23;ADP 1.0μmo1/L诱导,CPG组降低34.3%,TCP组降低37.2%,P=0.42].CPG组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国产CPG(50 mg)与TCP(250 mg)有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柏瑾;李志善;戚文航;范维琥;秦永文;王林;徐端正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双氯芬酸钠(DS)缓释制剂的含量及溶出度,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及溶出度,检测波长:276 nm.结果:不同厂家的DS缓释制剂的体外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为了确保DS缓释制剂的临床疗效,应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
作者:毛静怡;蒋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与阿托品合用在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疗效.方法:将三磷酸腺苷(ATP)20 mg加阿托品1 mg快速静注,并与单用ATP 20 mg快速静注作为对照,无效可重复给药.结果:有效率ATP与阿托品合用组为85%,单用ATP组为73%,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前者较后者低.结论:ATP与阿托品合用治疗PSVT,方法简单、快速、有效.
作者:薛兆利;李玉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奥沙普秦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临床更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了18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奥沙普秦分散片和普通片各400 mg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奥沙普秦分散片剂和普通片的cmax分别为(70.58±7.60)μg/m1和(65.89±8.22)μg/ml;tmax分别为(3.22±0.43)h和(3.44±0.51)h;T1/2分别为33.18 h和29.41 h;AUC(0-96 h)为(2741.6±393.6)μg/ml@h和(2 561.8±375.7)μg/ml@h.奥沙普秦分散片剂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02±4.05)%.结论:奥沙普秦分散片剂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陈鹰;盛利;李海萍;汤韧;张宜;代宗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