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菊芳;吴雅荣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心血管疾病中为严重的、死亡率高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即使目前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故深入研究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导致AMI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和泵衰竭,多见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故对心肌梗死面积估测方法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1]。2002年,Brown[2]等的研究结果提示GDF-15的血浆水平与女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此开始出现一系列GDF-15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本文对GDF-15与AM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武岳;郭靖涛;周江;刘波;王青雷;王福华;罗东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两种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对比,找出较好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健康档案选择100例病情稳定,年龄4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干预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2.0%,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8.0%;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观察组68.0%,对照组52.0%。结论:通过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可以明显提高。
作者:耿志强;张启龙;张敬;刘华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湿疹急性发作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法,将2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派瑞松软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芒硝浸泡法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硝对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且优于派瑞松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梦芝;黄晓玲;钟信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作者:段书众;刘洋洋;王景福;董巧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偶然发现的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腹部CT扫描的患者,经分析疑似腹部钝伤的共计15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被分为三类别:不重要、中等重要和重要。结果:32例患者总共有22个腹部钝伤(14.3%);41.2%的影像报告没有提及到;35.5%的进行描绘但不做终的诊断;只有23.5%的在报告中描述,并显示在诊断里。在32例中,多数(53.1%)是不重要的腹部钝伤(n=17)。12个病人(37.5%)是中等重要腹部钝伤,3例病人(9.4%)是重要的腹部钝伤。结论:螺旋CT对腹部钝伤不但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肖春颖;李朋飞;何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29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n=43)、早期组(n=43)与晚期组(n=43),均给予相同的手术方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再出血率为27.9%(12/43),显著高于早期组的7.0%(3/43)与晚期组的2.3%(1/43)(P<0.05或P<0.01),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CH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再出血密切相关,超早期手术可增加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而影响预后,但对于出血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能形成脑疝者,仍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赵礼彬;曾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肺部通气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55例COPD伴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77)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n=78)给予常规治疗加舒利迭;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48 h的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用药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占预值百分比、FVC、IC、RV、FRC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利迭能够快速缓解COPD伴呼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斯南;张志亮;罗涛;赵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秀芳;郭梦娇;刘翔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饭店、旅馆、理发馆等)卫生情况,掌握双桥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方法:2013年监测422所餐饮场所;230所旅馆、116所理发馆、42所洗浴场所、17所歌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2000各项方法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2013年,公共场所中洗浴场所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78.6%;空气菌落总数中歌厅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8.2%。空气中不合格项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CO2、菌落总数。结论:双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店业场所卫生加强管理监督。
作者: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治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于干预1年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10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实验组患者WHOQOL-100各项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干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择社区内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进行分组,其中64例患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64例,未合并冠心病者46例,冠心病患病率为58.18%;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病程、有无高血压病史及运动情况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TG、UA及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02,T2=4.998,T3=2.60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523,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中,运动为其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均为危险加重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结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其中HDL-C与运动为保护性因素,而TG、UA、Cr及高血压为危险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
作者:唐秋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改善老年人的护理状况。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养老护理员现状及社会需求。结果:养老护理员需求量大,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人员在国内和国际都有广泛的就业前景。结论: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养老护理员缺口大、供不应求等现状,急需建立一支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以满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作者: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秦博文;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探讨在现代化药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为医院药房应用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自动摆药机使用前后各7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在两种摆药模式下流程,摆、发药用时,人力、财力效益成本,存在问题等进行评估。结果:全自动摆药机使用以后,大幅度提升了药师的工作效率,摆药质量提高,节约了人力资源,然经济成本亦随之增加。结论: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投入住院药房使用能大幅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是住院药房发展的趋势。
作者:李怡文;樊硕;孙静波;薛文鑫;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P CT、CRP的影响。方法:将166例COP 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前、后对两组免疫球蛋白、PCT、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Ig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IgM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Ig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 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PCT、CRP 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消除率为93.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可有效改善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具有细菌消除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
作者:安晓洁;乜庆荣;邓赶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经冠脉造影后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A组患者10mg/QN,B组患者20mg/Q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大剂量治疗时具有更加理想的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胡迅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术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3例,其中48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5例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其他有关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第7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 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大通气量( MVV),观察两组术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胸部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 P 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均<0.01),而吻合口瘘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肺功能各值VC,FEV1.0, MVV均显著性降低( P 均<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减轻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案,但同时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又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应在保证正常组织和功能的情况下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以及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李刚;杨双强;刘衡;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C组患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病人推入手术室静息10min后( T0)、麻醉诱导后5min(T1)、行CO2气腹后5min、30min及60min后(T2~T4)、气腹结束后5min及30min(T5~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眼内压(IOP)。结果:对照组T2~T6及较T1时间点眼内压均明显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眼内压比T1眼内压显著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眼内压在T2~T6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T5及T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在T4~T6时刻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纪健;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某社区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记录的糖尿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随访2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直肠超声的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进行收集、回顾、归纳、分析。结果:超声图像病灶呈低回声42例(81.52%),高回声3例(6.52%),等回声2例(4.35%),混合回声5例(7.61%)。病灶位于前列腺外周区36例(69.57%),移行区6例(11.96%),中央区10例(18.48%)。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疗有重大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素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严重外科感染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内毒素水平,统计患者预后。结果:三组患者的BPI水平在感染1d后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A组患者第15dBPI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B组、C组第15dBPI高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的LBP水平在感染后第1d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A组患者第15dLBP水平和对照组没有差异,B组、C组LB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BPI/LBP 比值在感染后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随后逐渐上升,第15天上升至峰值。 A组患者第15d恢复至正常水平,B组、C组的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感染后1d显著升高,随后下降,A组在第15d降低至正常范围内,B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C组高于对照组的。 A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1例全部恢复,B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7例恢复,1例死于感染复发,C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6例恢复,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复发,3例死于脓毒血症。结论:外科感染患者体内的BPI、LB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实验检查数据来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
作者:邱泽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