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情况调查

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

关键词:公共场所, 公共用品, 卫生监测
摘要: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饭店、旅馆、理发馆等)卫生情况,掌握双桥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方法:2013年监测422所餐饮场所;230所旅馆、116所理发馆、42所洗浴场所、17所歌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2000各项方法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2013年,公共场所中洗浴场所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78.6%;空气菌落总数中歌厅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8.2%。空气中不合格项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CO2、菌落总数。结论:双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店业场所卫生加强管理监督。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 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 S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40例(80侧)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以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方位角之间的相关性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中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向内偏斜角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51、-0.318,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当茎突与扁桃体间距诊断阈值为10.65mm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5%,均较高。结论: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缩短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依据。多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丹;吕亮;邢媛媛;曹宏伟;吴薇娜;王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源 CT 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作者:柏辉;李国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部钝伤的螺旋 CT 扫描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偶然发现的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腹部CT扫描的患者,经分析疑似腹部钝伤的共计15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被分为三类别:不重要、中等重要和重要。结果:32例患者总共有22个腹部钝伤(14.3%);41.2%的影像报告没有提及到;35.5%的进行描绘但不做终的诊断;只有23.5%的在报告中描述,并显示在诊断里。在32例中,多数(53.1%)是不重要的腹部钝伤(n=17)。12个病人(37.5%)是中等重要腹部钝伤,3例病人(9.4%)是重要的腹部钝伤。结论:螺旋CT对腹部钝伤不但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肖春颖;李朋飞;何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县级医院中药注射剂咨询工作调查分析

    目的:对某基层县级医院门诊药房开展的中药注射剂咨询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完善药物咨询工作及药学服务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到该院门诊药房进行中药注射剂咨询的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服务对象对药物咨询服务的总体知晓率为76.5%,其中患方知晓率仅为71%,且服务对象对中药注射剂咨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仅为79%,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患方( P=0.005)。95.5%的服务对象希望改进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结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基层县级医院药物咨询工作基本满意,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保障基层医院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淑香;王旭明;王立军;刘凤欣;任玉皎;陈辉;赵小刚;袁少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和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以及健康体检小儿8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 FEV1、PEF、FVC相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 P<0.05),FEV1/FVC%、RV、RV/TCL%则明显升高( P<0.05);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 P>0.05)。小儿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肺功能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 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还能够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二者近期疗效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雷婷婷;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美宝联合中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美宝联合中药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0例烧伤患者分为美宝组50例和浸浴组50例,美宝组患者暴露疗法,外涂烧伤湿润膏,日3次,将美宝湿润烧伤膏轻轻涂抹于创面,厚度0.5mm,面积以覆盖创面为宜,浸浴组在外涂烧伤湿润膏同时,行中药浸浴治疗,每周浸浴2次。3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的疗效。结果:浸浴组创面愈合比美宝组快浸浴组中药浸浴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美宝组低。结论:中药浸浴联合美宝比单纯外涂美宝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明显又好又快。

    作者:刘东旭;杨胜义;朱珊珊;范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承德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情况。方法:将我院肛肠科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饮食情况信息,找出患者的不耐受饮食、禁忌饮食及适宜饮食。结果:60例调查患者中,有1种及其以上的饮食不耐受的60例,29例(48.33%)有3种及其以上的饮食不耐受。60例调查患者中均有1种及其以上的饮食禁忌,其中3种及其以上的42例(70.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不耐受及禁忌食物种类多样,较为多见的为辛辣食物、生冷油腻之品、乳制品及酒类,且不同患者的饮食禁忌有所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指导患者合理个体化饮食。

    作者:高英杰;刘卫民;赵佛军;姚芳;王英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住院药房应用口服药品摆药机前后工作模式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探讨在现代化药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为医院药房应用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自动摆药机使用前后各7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在两种摆药模式下流程,摆、发药用时,人力、财力效益成本,存在问题等进行评估。结果:全自动摆药机使用以后,大幅度提升了药师的工作效率,摆药质量提高,节约了人力资源,然经济成本亦随之增加。结论: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投入住院药房使用能大幅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是住院药房发展的趋势。

    作者:李怡文;樊硕;孙静波;薛文鑫;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菊芳;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LIF 与 TLIF 开放手术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对比研究

    作为人体中轴力学中心的脊柱,腰椎承载着较大的生物力学。腰椎在反复的屈伸及旋转等过程中,会发生自然老化、退化等生理病理过程[1]。老年性腰椎退变经过关节增生、椎间盘老化、椎板炎等退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的退行性病变可引起腰椎轴性疼痛和坐骨神经受压的表现。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腰椎机械活动和日常工作、生活的重要疾病之一。腰椎退变行疾病的多样性也促进了脊柱外科的发展。目前,腰椎融合术是腰椎退变性疾病常用的术式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普及、内固定器材融合率的提高,脊柱外科医生选择腰椎融合的病例也逐渐增多,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金标准[2]。经典的PLIF手术和Harms等提出的的改良的椎间融合术式TLIF手术是目前应用多的两种术式[3]。回顾性研究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采用经PLIF和TLIF手术方式治疗的116例老年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住院手术病人,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作者:王中新;邱利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拟葛红汤治疗胸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葛红汤治疗胸痹的临床疗效,探讨冠心病安全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98例确诊为胸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葛红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4周为一疗程,连服2疗程统计疗效,观察证候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葛红汤治疗胸痹在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亚平;安丽萍;纪品川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四肢加压后外周血管在彩超下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研究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加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动脉病变提供超声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试验对象,记录静息状态下、远近端分级加压0、40、80、120HHmg时肱动脉(BA)、桡动脉(RA)、腘动脉(POA)和股总动脉(CFA),连续测定3个周期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阻力指数( RI)和舒张早期反向峰值流速( PRV),取平均值记录。收集远端加压不同程度的BA、PA、POA、CFA以及近端加压后BA、PA的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彩超曲线呈高波动性三相波形,即出现收缩期曲线快速上升至尖峰,舒张期快速下降,舒张中期维持稳定低速小波。远端加压后彩超血流速度曲线逐渐从三项波减为两项波。远端加压后PSV变化不显著,PRV变化显著,RI变化显著( P<0.05)。近端加压后RI变化不显著( P<0.05)。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流动不连续,在外界加压条件下会随压力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为诊断动脉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蔡遂娜;汤昔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 GDF-15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心血管疾病中为严重的、死亡率高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即使目前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故深入研究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导致AMI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和泵衰竭,多见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故对心肌梗死面积估测方法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1]。2002年,Brown[2]等的研究结果提示GDF-15的血浆水平与女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此开始出现一系列GDF-15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本文对GDF-15与AM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武岳;郭靖涛;周江;刘波;王青雷;王福华;罗东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产妇难治性产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用药方法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共计116例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药治疗相同疗程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治疗失败者,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者40例(占68%),有效者19例(占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数据统计结果(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联合治疗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64名健康人员,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白介素、TNF-ɑ、SP、NP Y及 MMP 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其中不同疼痛指数患者的检测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本类患者疼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NP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其中疼痛程度较高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较低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与本病的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与其疼痛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宋志刚;牛小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作者:段书众;刘洋洋;王景福;董巧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择社区内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进行分组,其中64例患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64例,未合并冠心病者46例,冠心病患病率为58.18%;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病程、有无高血压病史及运动情况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TG、UA及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02,T2=4.998,T3=2.60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523,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中,运动为其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均为危险加重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结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其中HDL-C与运动为保护性因素,而TG、UA、Cr及高血压为危险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

    作者:唐秋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企业食堂就餐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患常见的致病菌,由它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主要的食源性疾患之一[1]。2015年5月8日,某公司多人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的病例报告,立即赶赴该单位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根据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晋华;马玉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