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关键词:关节镜, 半月板损伤, 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作者:段书众;刘洋洋;王景福;董巧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感染根管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三步组成[1],常规根管治疗可分2~4次完成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将以上步骤在一次治疗内完成。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是减少患者复诊次数;防止治疗过程中再感染的发生。对于非感染根管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无明显异议,但对于感染根管的适用性,目前尚无定论。此种方式是否会加重或引发感染患牙术后疼痛及其它并发症,对愈合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证实。本实验通过认真设计,严格选择临床病例,规范治疗步骤,严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比较一次性和多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客观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连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部钝伤的螺旋 CT 扫描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偶然发现的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腹部CT扫描的患者,经分析疑似腹部钝伤的共计15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被分为三类别:不重要、中等重要和重要。结果:32例患者总共有22个腹部钝伤(14.3%);41.2%的影像报告没有提及到;35.5%的进行描绘但不做终的诊断;只有23.5%的在报告中描述,并显示在诊断里。在32例中,多数(53.1%)是不重要的腹部钝伤(n=17)。12个病人(37.5%)是中等重要腹部钝伤,3例病人(9.4%)是重要的腹部钝伤。结论:螺旋CT对腹部钝伤不但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肖春颖;李朋飞;何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美宝联合中药浸浴治疗烧伤残余创面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美宝联合中药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0例烧伤患者分为美宝组50例和浸浴组50例,美宝组患者暴露疗法,外涂烧伤湿润膏,日3次,将美宝湿润烧伤膏轻轻涂抹于创面,厚度0.5mm,面积以覆盖创面为宜,浸浴组在外涂烧伤湿润膏同时,行中药浸浴治疗,每周浸浴2次。3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的疗效。结果:浸浴组创面愈合比美宝组快浸浴组中药浸浴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美宝组低。结论:中药浸浴联合美宝比单纯外涂美宝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明显又好又快。

    作者:刘东旭;杨胜义;朱珊珊;范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二者近期疗效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雷婷婷;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秀芳;郭梦娇;刘翔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目的:调查职业性噪声聋与接害工龄、年龄、岗位噪声强度的关系,以便更好的预防职业性噪声的危害。方法:近6年来我单位依照国家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的46例病例为调查对象。结果:按年龄分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噪声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26~40岁组与51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接害工龄分四组,随着工龄的增加,噪声聋严重程度增加,4.4~7.5组与25.1~36.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噪声强度、工龄、年龄与职业性噪声聋显著相关,表现为噪声强度越大、工龄越长、年龄越大,噪声聋的程度就越重。

    作者:李庆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经冠脉造影后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A组患者10mg/QN,B组患者20mg/Q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大剂量治疗时具有更加理想的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胡迅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两种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对比,找出较好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健康档案选择100例病情稳定,年龄4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干预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2.0%,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8.0%;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观察组68.0%,对照组52.0%。结论:通过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可以明显提高。

    作者:耿志强;张启龙;张敬;刘华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变化规律与外科感染的程度及预后的关联性

    目的:研究严重外科感染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内毒素水平,统计患者预后。结果:三组患者的BPI水平在感染1d后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A组患者第15dBPI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B组、C组第15dBPI高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的LBP水平在感染后第1d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A组患者第15dLBP水平和对照组没有差异,B组、C组LB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BPI/LBP 比值在感染后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随后逐渐上升,第15天上升至峰值。 A组患者第15d恢复至正常水平,B组、C组的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感染后1d显著升高,随后下降,A组在第15d降低至正常范围内,B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C组高于对照组的。 A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1例全部恢复,B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7例恢复,1例死于感染复发,C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6例恢复,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复发,3例死于脓毒血症。结论:外科感染患者体内的BPI、LB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实验检查数据来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

    作者:邱泽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某社区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记录的糖尿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随访2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县级医院中药注射剂咨询工作调查分析

    目的:对某基层县级医院门诊药房开展的中药注射剂咨询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完善药物咨询工作及药学服务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到该院门诊药房进行中药注射剂咨询的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服务对象对药物咨询服务的总体知晓率为76.5%,其中患方知晓率仅为71%,且服务对象对中药注射剂咨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仅为79%,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患方( P=0.005)。95.5%的服务对象希望改进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结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基层县级医院药物咨询工作基本满意,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保障基层医院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淑香;王旭明;王立军;刘凤欣;任玉皎;陈辉;赵小刚;袁少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在 ALT初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者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项目的初检,通过采取综合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ALT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采取增加检测用试纸条的质控抽检、对设备的定期校验、调整初检控制值、增加质控频次、强化人员培训等综合控制措施,对比采取控制措施前后ALT血液报废率。结果:采取控制措施前后ALT血液报废率分别为1.8%和0.8%,采取控制措施后ALT血液报废率明显下降。结论:使用C100干式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者ALT项目初检,并对其使用过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ALT血液报废率。

    作者:刘英杰;姜飞;马艳红;马学超;金凤梅;张玉华;白雪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 GDF-15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心血管疾病中为严重的、死亡率高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即使目前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故深入研究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导致AMI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和泵衰竭,多见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故对心肌梗死面积估测方法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1]。2002年,Brown[2]等的研究结果提示GDF-15的血浆水平与女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此开始出现一系列GDF-15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本文对GDF-15与AM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武岳;郭靖涛;周江;刘波;王青雷;王福华;罗东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日二次口服,对照组予以腰痛宁胶囊口服,治疗两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由(24.45±5.44)分下降到(7.68±2.43)分,对照组由(23.98±5.78)分降为(16.38±4.14)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4%,对照组84.62%,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与腰痛宁胶囊疗效相近,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陈亚军;马占君;刘亚茹;赵艳娟;司力肖;纪品川;王雪冬;张子东;梁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64名健康人员,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白介素、TNF-ɑ、SP、NP Y及 MMP 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其中不同疼痛指数患者的检测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本类患者疼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NP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其中疼痛程度较高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较低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与本病的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与其疼痛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宋志刚;牛小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湿疹急性发作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法,将2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派瑞松软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芒硝浸泡法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硝对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且优于派瑞松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梦芝;黄晓玲;钟信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治疗相关资料共计6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6±7.4) min,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3.3±7.1)h,平均住院时间为(5.5±3.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资料( P<0.05);在手术安全性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3.1%VS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具有更优秀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付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