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书众;刘洋洋;王景福;董巧荣
目的:分析探讨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湿疹急性发作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法,将2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派瑞松软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芒硝浸泡法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硝对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且优于派瑞松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梦芝;黄晓玲;钟信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SPECT)对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脑血流情况的评估以及对脑缺血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对2008年至2014年39例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利用SP ECT观察局部全脑血流量( rCBF)的变化、是否存在脑缺血以及缺血的区域和程度。结果:实验组突聋伴糖尿病病人39例rCBF减低者33例,占受检者84.6%,对照组突聋不伴糖尿病人31例,13例患者rCBF减低区,占受检者41.6%,二者rCBF的平均生阈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PECT脑显像提示入组的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脑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血情况,同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隐匿缺血区,故突聋伴发糖尿病患者给予SPECT脑显像以监测脑血流情况,必要时及早干预,可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的发生。
作者:赵明;郭有新;付浩;胡玉弘;段运动;潘国红;唐桂华;赵泽金;马志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美宝联合中药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0例烧伤患者分为美宝组50例和浸浴组50例,美宝组患者暴露疗法,外涂烧伤湿润膏,日3次,将美宝湿润烧伤膏轻轻涂抹于创面,厚度0.5mm,面积以覆盖创面为宜,浸浴组在外涂烧伤湿润膏同时,行中药浸浴治疗,每周浸浴2次。3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的疗效。结果:浸浴组创面愈合比美宝组快浸浴组中药浸浴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美宝组低。结论:中药浸浴联合美宝比单纯外涂美宝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明显又好又快。
作者:刘东旭;杨胜义;朱珊珊;范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以及健康体检小儿8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 FEV1、PEF、FVC相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 P<0.05),FEV1/FVC%、RV、RV/TCL%则明显升高( P<0.05);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 P>0.05)。小儿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肺功能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 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还能够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查CVMS法预测我国儿童青春迸发期的可靠性。简化判断正畸治疗时机的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至2000年间的62名患者的头影测量片和手腕骨片。分别应用CVMS 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的青春生长迸发期。以身高和上、下颌骨的长度为标准判断全身骨骼和颌面部生长迸发期,并计算判断的准确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CVMS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生长迸发期时准确率无明显差别( P>0.05)。结论:应用CVMS法判断我国儿童生长迸发期效果准确、可靠。
作者:林雪梅;赵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饭店、旅馆、理发馆等)卫生情况,掌握双桥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方法:2013年监测422所餐饮场所;230所旅馆、116所理发馆、42所洗浴场所、17所歌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2000各项方法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2013年,公共场所中洗浴场所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78.6%;空气菌落总数中歌厅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8.2%。空气中不合格项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CO2、菌落总数。结论:双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店业场所卫生加强管理监督。
作者: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64名健康人员,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白介素、TNF-ɑ、SP、NP Y及 MMP 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其中不同疼痛指数患者的检测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本类患者疼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NP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其中疼痛程度较高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较低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与本病的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与其疼痛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宋志刚;牛小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某社区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记录的糖尿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随访2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分析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制作的临床标本19426例,对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进行检验。结果:在所有标本的检验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到的阳性率高,达到32.59%。其他顺位检验阳性率是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标本以及大便及尿液标本。2014年1月至12月在所有标本中检验到的微生物阳性率均显著低于2013年1月至12月检验的结果,同样显示为呼吸道标本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为进行临床治疗的指导。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提高阳性率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这样能提高检验水平,以此帮助疗效观察和预后。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两种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对比,找出较好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健康档案选择100例病情稳定,年龄4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干预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2.0%,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8.0%;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观察组68.0%,对照组52.0%。结论:通过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可以明显提高。
作者:耿志强;张启龙;张敬;刘华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菊芳;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治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于干预1年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10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实验组患者WHOQOL-100各项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干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P CT、CRP的影响。方法:将166例COP 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治疗前、后对两组免疫球蛋白、PCT、CRP水平进行检测,并对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IgA水平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IgM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Ig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 水平显著降低( P<0.05);且观察组PCT、CRP 水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细菌消除率为93.1%,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0.8%(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呱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可有效改善COPD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且具有细菌消除率高、无严重不良反应的优点。
作者:安晓洁;乜庆荣;邓赶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二者近期疗效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雷婷婷;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直肠超声的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进行收集、回顾、归纳、分析。结果:超声图像病灶呈低回声42例(81.52%),高回声3例(6.52%),等回声2例(4.35%),混合回声5例(7.61%)。病灶位于前列腺外周区36例(69.57%),移行区6例(11.96%),中央区10例(18.48%)。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疗有重大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素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三步组成[1],常规根管治疗可分2~4次完成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将以上步骤在一次治疗内完成。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是减少患者复诊次数;防止治疗过程中再感染的发生。对于非感染根管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无明显异议,但对于感染根管的适用性,目前尚无定论。此种方式是否会加重或引发感染患牙术后疼痛及其它并发症,对愈合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证实。本实验通过认真设计,严格选择临床病例,规范治疗步骤,严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比较一次性和多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客观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连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偶然发现的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腹部CT扫描的患者,经分析疑似腹部钝伤的共计15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被分为三类别:不重要、中等重要和重要。结果:32例患者总共有22个腹部钝伤(14.3%);41.2%的影像报告没有提及到;35.5%的进行描绘但不做终的诊断;只有23.5%的在报告中描述,并显示在诊断里。在32例中,多数(53.1%)是不重要的腹部钝伤(n=17)。12个病人(37.5%)是中等重要腹部钝伤,3例病人(9.4%)是重要的腹部钝伤。结论:螺旋CT对腹部钝伤不但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肖春颖;李朋飞;何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效果,以期为子宫肌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对照,即调查每一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同时,调查1个年龄相同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搜集并分析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共搜集170例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0.50±10.56岁,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腹腔镜组血清中的应激指标也显著地低于开腹组的E、NE、GLU及Cor,P 均<0.05,差异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波动小、住院总天数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感染几率、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在回顾分析的病例中,开腹组有手术时间短、剔除病灶数量多、住院总费用少等优点。
作者:姜艳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经冠脉造影后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A组患者10mg/QN,B组患者20mg/Q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大剂量治疗时具有更加理想的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胡迅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