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三步组成[1],常规根管治疗可分2~4次完成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将以上步骤在一次治疗内完成。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是减少患者复诊次数;防止治疗过程中再感染的发生。对于非感染根管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无明显异议,但对于感染根管的适用性,目前尚无定论。此种方式是否会加重或引发感染患牙术后疼痛及其它并发症,对愈合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证实。本实验通过认真设计,严格选择临床病例,规范治疗步骤,严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比较一次性和多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客观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连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治疗相关资料共计6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5.6±7.4) min,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3.3±7.1)h,平均住院时间为(5.5±3.9)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资料( P<0.05);在手术安全性结果方面,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感染率(3.1%VS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在阑尾切除术中具有更优秀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付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作者:柏辉;李国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承德市医院消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采样13492份,合格9885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3.26%。医疗压力蒸汽灭菌为78.9%~100%平均91.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59.9%~83.6%平均65.6%、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污染为56.8%~73.0%平均82.4%、医院重点科室空气污染为18.2%~56.7%平均43.4%,使用中消毒液污染和有效成分含量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2.0%~95.7%平均82.4%。结论:4年期间医院的消毒质量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发展不平衡,管理存在死角,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劲松;温晋华;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我县适龄男性青年精索静脉曲张现状以及对征兵入伍的影响。方法:回顾承德县2012年至2014年应征入伍男性青年体格检查结果。结果:共939名应征入伍男性青年在我院进行体检,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191例(20.34%),其中轻度83例(8.8%)、中度89例(9.5%)、重度29例(3.1%)。191名患者中71例因体检不合格未能入伍,20例经手术治疗后体检合格入伍。结论:青年男性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对男性危害较大,影响征兵入伍、影响精液质量、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勾善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检查CVMS法预测我国儿童青春迸发期的可靠性。简化判断正畸治疗时机的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至2000年间的62名患者的头影测量片和手腕骨片。分别应用CVMS 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的青春生长迸发期。以身高和上、下颌骨的长度为标准判断全身骨骼和颌面部生长迸发期,并计算判断的准确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CVMS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生长迸发期时准确率无明显差别( P>0.05)。结论:应用CVMS法判断我国儿童生长迸发期效果准确、可靠。
作者:林雪梅;赵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彩超评价血管条件的意义。方法:分析96例动静脉内瘘患者(所有患者术式均为端侧吻合)术前血管条件及术后1个月内瘘流量。结果:彩超行术前评估发现不适宜手术的血管:发现3例因头静脉问题、2例因桡动脉问题、1例因远心端静脉问题不宜行动静脉内瘘术。术后1个月彩超评价通路流量情况:2例并发血栓形成,1例未成熟。结论:高频彩超是动静脉内瘘术前准确评估血管条件的方法。能明确动脉静脉狭窄、分支及管径,能准确评估内瘘流量。
作者:段书众;刘洋洋;王景福;董巧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日二次口服,对照组予以腰痛宁胶囊口服,治疗两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由(24.45±5.44)分下降到(7.68±2.43)分,对照组由(23.98±5.78)分降为(16.38±4.14)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4%,对照组84.62%,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与腰痛宁胶囊疗效相近,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陈亚军;马占君;刘亚茹;赵艳娟;司力肖;纪品川;王雪冬;张子东;梁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加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动脉病变提供超声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试验对象,记录静息状态下、远近端分级加压0、40、80、120HHmg时肱动脉(BA)、桡动脉(RA)、腘动脉(POA)和股总动脉(CFA),连续测定3个周期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阻力指数( RI)和舒张早期反向峰值流速( PRV),取平均值记录。收集远端加压不同程度的BA、PA、POA、CFA以及近端加压后BA、PA的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彩超曲线呈高波动性三相波形,即出现收缩期曲线快速上升至尖峰,舒张期快速下降,舒张中期维持稳定低速小波。远端加压后彩超血流速度曲线逐渐从三项波减为两项波。远端加压后PSV变化不显著,PRV变化显著,RI变化显著( P<0.05)。近端加压后RI变化不显著( P<0.05)。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流动不连续,在外界加压条件下会随压力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为诊断动脉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蔡遂娜;汤昔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术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3例,其中48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5例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其他有关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第7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 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大通气量( MVV),观察两组术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胸部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 P 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均<0.01),而吻合口瘘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肺功能各值VC,FEV1.0, MVV均显著性降低( P 均<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减轻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案,但同时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又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应在保证正常组织和功能的情况下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以及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李刚;杨双强;刘衡;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糖尿病足溃疡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54例,根据DF溃疡的有无,将此15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对于54例DF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15周后根据痊愈与否将此54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溃疡多位于足趾部28例(52.85%);多为不明原因者(51.85%)诱发。经比较,观察组年龄、病程、收缩压、血浆总胆固醇、以及神经病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以及踝肱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神经病变以及动脉病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痊愈组,:痊愈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清白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痊愈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组I级溃疡率达38.89%,显著高于未痊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足好发于足趾部、多为不明因素诱发,多表现为年龄高、病程长、收缩压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浆蛋白含量低、踝肱指数低,且多伴发下肢神经病变。平均年龄低、病程短、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神经病变以及动脉病变发生率低、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清白蛋白含量较高以及溃疡面积及深度小的者预后较好。严格掌握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并积极的预防治疗,可以显著降低DF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柳德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级涉外护理专业2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6名学生为实验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取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与自制教学评价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正性评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孟杰;万紫旭;赵海燕;王佳颖;魏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秀芳;郭梦娇;刘翔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治疗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IVF-ET治疗失败3次及3次以上并自愿参加调查的不孕患者132个冷冻移植周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A组(实验组)64例,由专人负责将心理护理贯穿于FET整个过程,B组(对照组)68例进行常规护理。于移植当日再次发放SCI-90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原因、基础FSH、窦卵泡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SCL-90各项因子得分、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同。移植日B组的SCL-90各项因子分别明显高于A组。 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VF治疗过程中,专业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流产率,增加患者临床妊娠率。
作者:石静芳;刘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效果,以期为子宫肌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对照,即调查每一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同时,调查1个年龄相同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搜集并分析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共搜集170例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0.50±10.56岁,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腹腔镜组血清中的应激指标也显著地低于开腹组的E、NE、GLU及Cor,P 均<0.05,差异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波动小、住院总天数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感染几率、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在回顾分析的病例中,开腹组有手术时间短、剔除病灶数量多、住院总费用少等优点。
作者:姜艳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两种不同的社区管理模式研究对比,找出较好的糖尿病社区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健康档案选择100例病情稳定,年龄4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盲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干预一年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实施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的观察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2.0%,对照组空腹血糖控制达标率为48.0%;餐后2h血糖控制率观察组68.0%,对照组52.0%。结论:通过社区分层强化管理模式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可以明显提高。
作者:耿志强;张启龙;张敬;刘华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它的不确定性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心理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变化[1],心理活动如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手术和麻醉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案会受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的影响。目前,为了减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多数医院开展了术前访视。本文对术前访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做以下综述。
作者:颜雷雷;赵洪涛;王冰;赵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80例以及健康体检小儿80例,均行肺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的 FEV1、PEF、FVC相比健康儿童明显降低( P<0.05),FEV1/FVC%、RV、RV/TCL%则明显升高( P<0.05);临床缓解期各项指标与健康儿童无明显差异( P>0.05)。小儿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经肺功能检查的确诊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检查( P<0.05)。结论:肺功能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小儿哮喘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还能够准确反映患儿的病情发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