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任务驱动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

孟杰;万紫旭;赵海燕;王佳颖;魏莹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心肺脑复苏, 教, 学
摘要: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级涉外护理专业2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6名学生为实验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取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与自制教学评价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正性评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经冠脉造影后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A组患者10mg/QN,B组患者20mg/Q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大剂量治疗时具有更加理想的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胡迅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感染根管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

    根管治疗术是临床上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首选方法,由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及根管充填三步组成[1],常规根管治疗可分2~4次完成操作,一次性根管治疗是将以上步骤在一次治疗内完成。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是减少患者复诊次数;防止治疗过程中再感染的发生。对于非感染根管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无明显异议,但对于感染根管的适用性,目前尚无定论。此种方式是否会加重或引发感染患牙术后疼痛及其它并发症,对愈合效果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证实。本实验通过认真设计,严格选择临床病例,规范治疗步骤,严密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比较一次性和多次性根管治疗的效果,客观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连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利用颈椎成熟分期法(CVMS)判断青春生长迸发期的可靠性研究

    目的:检查CVMS法预测我国儿童青春迸发期的可靠性。简化判断正畸治疗时机的方法。方法:回顾1990年至2000年间的62名患者的头影测量片和手腕骨片。分别应用CVMS 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的青春生长迸发期。以身高和上、下颌骨的长度为标准判断全身骨骼和颌面部生长迸发期,并计算判断的准确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CVMS法和SMI法判断患者生长迸发期时准确率无明显差别( P>0.05)。结论:应用CVMS法判断我国儿童生长迸发期效果准确、可靠。

    作者:林雪梅;赵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职业性噪声聋与相关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的调查

    目的:调查职业性噪声聋与接害工龄、年龄、岗位噪声强度的关系,以便更好的预防职业性噪声的危害。方法:近6年来我单位依照国家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的46例病例为调查对象。结果:按年龄分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噪声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26~40岁组与51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接害工龄分四组,随着工龄的增加,噪声聋严重程度增加,4.4~7.5组与25.1~36.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噪声强度、工龄、年龄与职业性噪声聋显著相关,表现为噪声强度越大、工龄越长、年龄越大,噪声聋的程度就越重。

    作者:李庆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直肠超声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52例经直肠超声的前列腺癌患者病例进行收集、回顾、归纳、分析。结果:超声图像病灶呈低回声42例(81.52%),高回声3例(6.52%),等回声2例(4.35%),混合回声5例(7.61%)。病灶位于前列腺外周区36例(69.57%),移行区6例(11.96%),中央区10例(18.48%)。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疗有重大意义,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田素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湿疹急性发作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法,将2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派瑞松软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芒硝浸泡法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硝对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且优于派瑞松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梦芝;黄晓玲;钟信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分析及展望

    目的: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改善老年人的护理状况。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养老护理员现状及社会需求。结果:养老护理员需求量大,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人员在国内和国际都有广泛的就业前景。结论: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养老护理员缺口大、供不应求等现状,急需建立一支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以满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作者: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秦博文;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二者近期疗效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雷婷婷;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秀芳;郭梦娇;刘翔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住院药房应用口服药品摆药机前后工作模式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实施效果,探讨在现代化药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问题,为医院药房应用摆药机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自动摆药机使用前后各7个工作日内,5个科室在两种摆药模式下流程,摆、发药用时,人力、财力效益成本,存在问题等进行评估。结果:全自动摆药机使用以后,大幅度提升了药师的工作效率,摆药质量提高,节约了人力资源,然经济成本亦随之增加。结论:全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投入住院药房使用能大幅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具有明显优势,是住院药房发展的趋势。

    作者:李怡文;樊硕;孙静波;薛文鑫;李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企业食堂就餐引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分析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患常见的致病菌,由它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主要的食源性疾患之一[1]。2015年5月8日,某公司多人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的病例报告,立即赶赴该单位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根据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晋华;马玉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承德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检测及分析

    目的:了解承德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承德市医院消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采样13492份,合格9885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3.26%。医疗压力蒸汽灭菌为78.9%~100%平均91.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59.9%~83.6%平均65.6%、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污染为56.8%~73.0%平均82.4%、医院重点科室空气污染为18.2%~56.7%平均43.4%,使用中消毒液污染和有效成分含量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2.0%~95.7%平均82.4%。结论:4年期间医院的消毒质量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发展不平衡,管理存在死角,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劲松;温晋华;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C组患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病人推入手术室静息10min后( T0)、麻醉诱导后5min(T1)、行CO2气腹后5min、30min及60min后(T2~T4)、气腹结束后5min及30min(T5~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眼内压(IOP)。结果:对照组T2~T6及较T1时间点眼内压均明显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眼内压比T1眼内压显著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眼内压在T2~T6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T5及T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在T4~T6时刻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纪健;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及对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经术前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93例,其中48例行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作为观察组;45例行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及其他有关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同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术后第7天进行肺功能检测,包括肺活量( VC)、1s用力呼气容积( FEV10.)、大通气量( MVV),观察两组术后肺功能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上无明显差异( P>0.05);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胸部出血量、术后第1天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减少( P 均<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升高( P<0.05),其中,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 P 均<0.01),而吻合口瘘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肺功能各值VC,FEV1.0, MVV均显著性降低( P 均<0.01)。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可以提供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术后容易恢复、减轻术后肺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案,但同时行广泛纵隔淋巴结清扫又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应在保证正常组织和功能的情况下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以及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

    作者:李刚;杨双强;刘衡;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血浆 GDF-15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进展

    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心血管疾病中为严重的、死亡率高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即使目前的医疗水平不断的提高,该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而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故深入研究影响AMI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已有研究表明导致AMI死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速/室颤)和泵衰竭,多见于梗死面积大的患者,故对心肌梗死面积估测方法的研究也是极其重要的。生长分化因子15( 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1]。2002年,Brown[2]等的研究结果提示GDF-15的血浆水平与女性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由此开始出现一系列GDF-15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本文对GDF-15与AMI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武岳;郭靖涛;周江;刘波;王青雷;王福华;罗东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治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于干预1年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10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实验组患者WHOQOL-100各项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干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术前访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伤的治疗方法,它的不确定性及手术室的陌生环境会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心理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前,通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心理活动和生理变化[1],心理活动如焦虑、抑郁、恐惧、烦躁等。生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血压、心率、呼吸的改变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手术和麻醉能否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治疗方案会受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的影响。目前,为了减少手术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多数医院开展了术前访视。本文对术前访视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做以下综述。

    作者:颜雷雷;赵洪涛;王冰;赵明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菊芳;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