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影响的研究

纪健;朱涛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眼内压, 胃, 癌, 腹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C组患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病人推入手术室静息10min后( T0)、麻醉诱导后5min(T1)、行CO2气腹后5min、30min及60min后(T2~T4)、气腹结束后5min及30min(T5~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眼内压(IOP)。结果:对照组T2~T6及较T1时间点眼内压均明显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眼内压比T1眼内压显著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眼内压在T2~T6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T5及T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在T4~T6时刻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有一定的益处。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对患者实施家庭干预治疗,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于干预1年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 WHOQOL-100)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100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 P<0.05);实验组患者WHOQOL-100各项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家庭干预配合常规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熊爱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效果及对性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比较二者近期疗效和性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与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盆腹腔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项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各项评分与本组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各项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能有效保护患者的性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雷婷婷;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对高血压脑出血( HICH)患者术后再出血及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129例HICH患者根据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n=43)、早期组(n=43)与晚期组(n=43),均给予相同的手术方案治疗,对比三组患者近期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早期组再出血率为27.9%(12/43),显著高于早期组的7.0%(3/43)与晚期组的2.3%(1/43)(P<0.05或P<0.01),早期组与晚期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ICH手术时机的选择与术后再出血密切相关,超早期手术可增加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而影响预后,但对于出血速度较快,短时间内可能形成脑疝者,仍应尽早手术以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赵礼彬;曾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耳穴按摩结合心身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耳穴按摩结合心身护理对卒中后抑郁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1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耳穴按摩和心身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遵医率和生活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耳穴按摩结合心身护理可以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红;王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全程护理管理在截瘫褥疮患者封闭负压灌注中的疗效探讨

    目的:找出制约截瘫患者褥疮愈合的护理因素,对封闭持续负压灌注中实施全程护理管理,缩短疗程,提高愈合率。方法:将40例截瘫褥疮患者分两组,常规组为换药后对症护理,对照组为封闭持续负压灌注给予全程的护理管理,观察分组护理14d后的疗效。结果:40例截瘫褥疮患者的疗效指标按痊愈、好转、无效评价,对照组总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平均治疗时间和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封闭持续负压灌注的截瘫褥疮患者,给予全程的护理管理,能维持负压参数的稳定和吸引管道的通畅,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治疗总费用,确保患者营养需求和治疗有效性,大大提高患者舒适度,成为更有优势的护理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开颜;郭海霞;赵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胃癌微创手术患者眼内压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胃切除术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D组)。 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干预;C组患者给予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病人推入手术室静息10min后( T0)、麻醉诱导后5min(T1)、行CO2气腹后5min、30min及60min后(T2~T4)、气腹结束后5min及30min(T5~T6)时记录患者的心率(HR)、血压(BP)、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及眼内压(IOP)。结果:对照组T2~T6及较T1时间点眼内压均明显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T3~T5眼内压比T1眼内压显著升高(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眼内压在T2~T6各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4、T5及T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在T4~T6时刻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右美托咪定可以改善气腹引起的眼内压升高,对于维持患者的血压及心率也有一定的益处。

    作者:纪健;朱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双源 CT 对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作者:柏辉;李国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段下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分析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以提高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选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制作的临床标本19426例,对所有微生物标本的阳性率进行检验。结果:在所有标本的检验结果中呼吸道标本检验到的阳性率高,达到32.59%。其他顺位检验阳性率是伤口分泌物及穿刺标本、血培养标本、其他标本以及大便及尿液标本。2014年1月至12月在所有标本中检验到的微生物阳性率均显著低于2013年1月至12月检验的结果,同样显示为呼吸道标本阳性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不同时间段的微生物标本检验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检验结果为进行临床治疗的指导。通过对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提高阳性率的方法,主要是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操作能力。这样能提高检验水平,以此帮助疗效观察和预后。

    作者: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术后疼痛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经关节镜半月板部分切除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及探讨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访患者治疗效果,对其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三组手术患者LysholmⅡ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三组患者术后LysholmⅡ评分均明显优于三组治疗前( P<0.05),3d~6月组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6~12月组( P<0.05),6~12月组明显术后LysholmⅡ评分明显优于1~2年组(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时间(<6月)以及术后冰敷的OR值均小于1,表明为保护因素,负重时间(1周)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的OR值均大于1,为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半月板切除手术能有效治疗半月板损伤,尽早手术能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过早负重、关节软骨损伤是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术后冷敷以及尽早手术是术后疼痛的保护因素。

    作者:张浩沙强;王雷;郭瑞;吉喆;王志刚;李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诊治的经冠脉造影后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进行比较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A组患者10mg/QN,B组患者20mg/QN,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各病变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大剂量治疗时具有更加理想的的疗效,其安全性与低剂量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研究。

    作者:胡迅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菊芳;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效果,以期为子宫肌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对照,即调查每一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同时,调查1个年龄相同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搜集并分析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共搜集170例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0.50±10.56岁,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腹腔镜组血清中的应激指标也显著地低于开腹组的E、NE、GLU及Cor,P 均<0.05,差异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波动小、住院总天数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感染几率、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在回顾分析的病例中,开腹组有手术时间短、剔除病灶数量多、住院总费用少等优点。

    作者:姜艳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舒利迭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伴呼吸衰竭(呼衰)患者肺部通气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55例COPD伴呼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77)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 n=78)给予常规治疗加舒利迭;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48 h的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用药48 h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占预值百分比、FVC、IC、RV、FRC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利迭能够快速缓解COPD伴呼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斯南;张志亮;罗涛;赵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部钝伤的螺旋 CT 扫描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偶然发现的腹部钝伤的螺旋CT扫描结果及其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腹部CT扫描的患者,经分析疑似腹部钝伤的共计154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其对临床指导的重要性被分为三类别:不重要、中等重要和重要。结果:32例患者总共有22个腹部钝伤(14.3%);41.2%的影像报告没有提及到;35.5%的进行描绘但不做终的诊断;只有23.5%的在报告中描述,并显示在诊断里。在32例中,多数(53.1%)是不重要的腹部钝伤(n=17)。12个病人(37.5%)是中等重要腹部钝伤,3例病人(9.4%)是重要的腹部钝伤。结论:螺旋CT对腹部钝伤不但能做出正确诊断,而且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唐伟亮;王爱国;于文海;肖春颖;李朋飞;何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病情况及分析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择社区内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冠心病进行分组,其中64例患有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为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及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11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中合并冠心病者64例,未合并冠心病者46例,冠心病患病率为58.18%;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病程、有无高血压病史及运动情况均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关,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TG、UA及C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3.202,T2=4.998,T3=2.604,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523,均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中,运动为其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均为危险加重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结论: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高,其中HDL-C与运动为保护性因素,而TG、UA、Cr及高血压为危险因素,且糖尿病病程越长,合并冠心病危险越大。

    作者:唐秋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T 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 S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40例(80侧)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以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方位角之间的相关性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中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向内偏斜角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51、-0.318,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当茎突与扁桃体间距诊断阈值为10.65mm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5%,均较高。结论: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缩短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依据。多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丹;吕亮;邢媛媛;曹宏伟;吴薇娜;王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卫生监测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饭店、旅馆、理发馆等)卫生情况,掌握双桥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方法:2013年监测422所餐饮场所;230所旅馆、116所理发馆、42所洗浴场所、17所歌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2000各项方法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2013年,公共场所中洗浴场所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78.6%;空气菌落总数中歌厅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8.2%。空气中不合格项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CO2、菌落总数。结论:双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店业场所卫生加强管理监督。

    作者: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介入术后应用替罗非班注射液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市某社区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记录的糖尿病患者2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随访25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情况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与促进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富志南;魏广成;马合金;韩立平;何世玲;张玉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芒硝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湿疹急性发作期患者250例,采用随机法,将2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派瑞松软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芒硝浸泡法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4%,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硝对治疗湿疹急性发作效果显著,且优于派瑞松治疗,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梦芝;黄晓玲;钟信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