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剑峰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 CI治疗术后静脉点滴抗凝药物替罗非班过程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151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发生3例血小板减少症。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3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2.0~12.0h,血小板低值在(4~41)×109L-1之间。停用替罗非班24~120h后血小板计数值恢复正常。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效果可靠,但在静脉应用替罗非班过程中,有少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生。
作者:陈立;巨名飞;侯瑞田;单伟超;金凤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双桥区公共场所(饭店、旅馆、理发馆等)卫生情况,掌握双桥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方法:2013年监测422所餐饮场所;230所旅馆、116所理发馆、42所洗浴场所、17所歌厅,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T18204-2000各项方法检验,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2013年,公共场所中洗浴场所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78.6%;空气菌落总数中歌厅细菌总数合格率低,为88.2%。空气中不合格项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CO2、菌落总数。结论:双桥区应进一步加强对旅店业场所卫生加强管理监督。
作者:姚淑华;谭忠萍;白艳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妇难治性产后出血并发症的临床用药方法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共计116例资料,根据患者用药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药治疗相同疗程后按照疗效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后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治疗失败者,总有效率为100%,其中痊愈者40例(占68%),有效者19例(占31.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数据统计结果( 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药物联合治疗对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测量茎突与扁桃体间距在茎突综合征( SP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茎突综合征的40例(80侧)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 MPR)技术测量茎突的长度、向内偏斜以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方位角之间的相关性及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中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与茎突长度、向内偏斜角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751、-0.318,P<0.01)。茎突与扁桃体间距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当茎突与扁桃体间距诊断阈值为10.65mm时,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92.5%,均较高。结论:茎突与扁桃体间距缩短在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诊断效能,可作为诊断依据。多层螺旋CT在茎突测量中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张丹;吕亮;邢媛媛;曹宏伟;吴薇娜;王胜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冰敷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均行手术复位治疗,术后常规抗菌、营养支持治疗,并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即给予冰袋冷敷关节,每6h更换,持续7d,对照组术后不进行冰敷关节。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7d患肢疼痛、肿胀、渗出情况,使用HSS膝部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渗出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术后给予冰敷关节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肿胀、渗出,对膝关节功能康复起促进作用。
作者:李秀芳;郭梦娇;刘翔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健康成年人加压状态下血流动力学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动脉病变提供超声依据。方法: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试验对象,记录静息状态下、远近端分级加压0、40、80、120HHmg时肱动脉(BA)、桡动脉(RA)、腘动脉(POA)和股总动脉(CFA),连续测定3个周期收缩期峰值流速( PSV)、阻力指数( RI)和舒张早期反向峰值流速( PRV),取平均值记录。收集远端加压不同程度的BA、PA、POA、CFA以及近端加压后BA、PA的数据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成人在静息状态下彩超曲线呈高波动性三相波形,即出现收缩期曲线快速上升至尖峰,舒张期快速下降,舒张中期维持稳定低速小波。远端加压后彩超血流速度曲线逐渐从三项波减为两项波。远端加压后PSV变化不显著,PRV变化显著,RI变化显著( P<0.05)。近端加压后RI变化不显著( P<0.05)。结论: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血液流动不连续,在外界加压条件下会随压力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为诊断动脉血管疾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蔡遂娜;汤昔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食源性疾患常见的致病菌,由它引起的疾病是我国主要的食源性疾患之一[1]。2015年5月8日,某公司多人出现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的病例报告,立即赶赴该单位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根据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明确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温晋华;马玉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反复失败患者治疗结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行IVF-ET治疗失败3次及3次以上并自愿参加调查的不孕患者132个冷冻移植周期,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A组(实验组)64例,由专人负责将心理护理贯穿于FET整个过程,B组(对照组)68例进行常规护理。于移植当日再次发放SCI-90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不孕原因、基础FSH、窦卵泡数、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SCL-90各项因子得分、临床妊娠率、流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同。移植日B组的SCL-90各项因子分别明显高于A组。 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IVF治疗过程中,专业的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降低流产率,增加患者临床妊娠率。
作者:石静芳;刘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狭窄及不同性质冠状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确诊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CA),以CCA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双源CT对不同性质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析狭窄程度与斑块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CA对照,50例患者中,双源CT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依次如下:轻度狭窄分别为98.9%、46.7%、77.8%、95.8%;中度狭窄分别为97.6%、71.0%、84.6%、94.8%;重度狭窄分别为96.6%、96.4%、96.4%、98.6%。误诊冠状动脉狭窄共20支,诊断符合率为89.8%。对非钙化性斑块所致管腔狭窄的诊断符合率达84.3%,高于钙化性斑块(76.9%)。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成分。
作者:柏辉;李国晖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调查职业性噪声聋与接害工龄、年龄、岗位噪声强度的关系,以便更好的预防职业性噪声的危害。方法:近6年来我单位依照国家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诊的46例病例为调查对象。结果:按年龄分四组,随着年龄的增长,噪声聋严重程度逐渐增加,26~40岁组与51岁以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按接害工龄分四组,随着工龄的增加,噪声聋严重程度增加,4.4~7.5组与25.1~36.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噪声强度、工龄、年龄与职业性噪声聋显著相关,表现为噪声强度越大、工龄越长、年龄越大,噪声聋的程度就越重。
作者:李庆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严重外科感染的患者血清内毒素及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及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外科住院部收治的腹腔感染患者5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选取相同时间段来院体检的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血清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内毒素水平,统计患者预后。结果:三组患者的BPI水平在感染1d后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随后降低,A组患者第15dBPI水平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B组、C组第15dBPI高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的LBP水平在感染后第1d显著升高,在第5d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A组患者第15dLBP水平和对照组没有差异,B组、C组LB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三组患者的BPI/LBP 比值在感染后1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随后逐渐上升,第15天上升至峰值。 A组患者第15d恢复至正常水平,B组、C组的显著低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感染后1d显著升高,随后下降,A组在第15d降低至正常范围内,B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异,C组高于对照组的。 A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21例全部恢复,B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17例恢复,1例死于感染复发,C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6例恢复,5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感染复发,3例死于脓毒血症。结论:外科感染患者体内的BPI、LBP以及内毒素水平与患者的病情以及预后有关,在临床治疗中可以结合实验检查数据来判断患者病情程度和预后。
作者:邱泽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效果,以期为子宫肌瘤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入住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采用个体匹配,按照1:1比例选取对照,即调查每一个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同时,调查1个年龄相同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作为对照,搜集并分析围术期应激状态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共搜集170例患者,两组患者平均年龄40.50±10.56岁,生育状态、肌瘤大小、生长部位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中,两组术中情况的对比,开腹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组短、术中剔除肌瘤个数较腹腔镜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和剔除肌瘤大直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情况的对比为,腹腔镜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开腹组短、腹壁手术瘢痕微创;腹腔镜组血清中的应激指标也显著地低于开腹组的E、NE、GLU及Cor,P 均<0.05,差异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状态波动小、住院总天数少、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提前、感染几率、出血量少、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本研究在回顾分析的病例中,开腹组有手术时间短、剔除病灶数量多、住院总费用少等优点。
作者:姜艳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美宝联合中药浸浴对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的优越性。方法:随机将100例烧伤患者分为美宝组50例和浸浴组50例,美宝组患者暴露疗法,外涂烧伤湿润膏,日3次,将美宝湿润烧伤膏轻轻涂抹于创面,厚度0.5mm,面积以覆盖创面为宜,浸浴组在外涂烧伤湿润膏同时,行中药浸浴治疗,每周浸浴2次。3周后比较两组创面的疗效。结果:浸浴组创面愈合比美宝组快浸浴组中药浸浴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美宝组低。结论:中药浸浴联合美宝比单纯外涂美宝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效果明显又好又快。
作者:刘东旭;杨胜义;朱珊珊;范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养老护理员现状与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究提高养老护理员整体素质,改善老年人的护理状况。方法:通过实地考察、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养老护理员现状及社会需求。结果:养老护理员需求量大,高素质的养老护理人员在国内和国际都有广泛的就业前景。结论:我国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存在着文化素质低、专业技能差、养老护理员缺口大、供不应求等现状,急需建立一支层次高、专业性强、服务规范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以满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作者:李建;党晓伟;付志华;秦博文;马秀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42)与对照组( n=43),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切口、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手术用时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秦菊芳;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在心肺脑复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级涉外护理专业2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106名学生为实验组,10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取理论考试及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与自制教学评价问卷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正性评价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任务驱动新型教学法既有利于提高心肺脑复苏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与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孟杰;万紫旭;赵海燕;王佳颖;魏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承德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现状,为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至2013年承德市医院消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共采样13492份,合格9885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3.26%。医疗压力蒸汽灭菌为78.9%~100%平均91.0%、紫外线灯辐射强度59.9%~83.6%平均65.6%、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污染为56.8%~73.0%平均82.4%、医院重点科室空气污染为18.2%~56.7%平均43.4%,使用中消毒液污染和有效成分含量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2.0%~95.7%平均82.4%。结论:4年期间医院的消毒质量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各级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发展不平衡,管理存在死角,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刘劲松;温晋华;王晓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指标与疼痛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同期的64名健康人员,然后将两组的血清白介素、TNF-ɑ、SP、NP Y及 MMP 水平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其中不同疼痛指数患者的检测水平,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指标与本类患者疼痛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物质(SP)、神经肽(NPY)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其中疼痛程度较高者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疼痛程度较低者,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血清检测指标均与本病的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与其疼痛程度均有密切的关系,在本类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作者:宋志刚;牛小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予以自拟中药汤剂日二次口服,对照组予以腰痛宁胶囊口服,治疗两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由(24.45±5.44)分下降到(7.68±2.43)分,对照组由(23.98±5.78)分降为(16.38±4.14)分,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34%,对照组84.62%,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法与腰痛宁胶囊疗效相近,能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
作者:陈亚军;马占君;刘亚茹;赵艳娟;司力肖;纪品川;王雪冬;张子东;梁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某基层县级医院门诊药房开展的中药注射剂咨询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完善药物咨询工作及药学服务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到该院门诊药房进行中药注射剂咨询的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结果:服务对象对药物咨询服务的总体知晓率为76.5%,其中患方知晓率仅为71%,且服务对象对中药注射剂咨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仅为79%,医务人员满意度高于患方( P=0.005)。95.5%的服务对象希望改进门诊药物咨询服务。结论:医护人员及患者对基层县级医院药物咨询工作基本满意,不断提升基层医院的药学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保障基层医院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王淑香;王旭明;王立军;刘凤欣;任玉皎;陈辉;赵小刚;袁少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