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变应性咳嗽46例临床分析

余夏发;曾抱民;潘茂才;蔡锦丽

关键词:变应性咳嗽, 酮替芬,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探讨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46例变应性咳嗽患者随机分成三组,A组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治疗,B组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C组采用酮替芬治疗,为期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A组的总有效率为87.5%,B组的总有效率为81.25%,C组的总有效率为64.28%.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酮替芬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很好,假若再联合中药治疗的话,效果会更好.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浅析

    在市场的竞争中,医院档案日益成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应用传统的方法对医院档案进行保管和使用,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实行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也即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更高的档案管理,会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和医院、患者、科研机构等的需要,因此,以信息化为手段,做好医院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对于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有机磷中毒35例临床分析

    我院近一年来,与胆碱酯酶复能剂氯磷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5例,与应用传统抗胆碱药阿托品相比,在多方面具有优越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禀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 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不同时期的CR、CT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的42例髋关节不同时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R、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统计.结果:42例缺血坏死股骨头中,CR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4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8例;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例;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22例.结论:CR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对临床和影像学中、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可明确诊断;CT能较好的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骨质的细微结构改变及钙化,准确地进行影像学分期,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着重要参考意义,是目前基层医院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理想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张伯生;贾福艳;骈文婷;宋伟兴;郭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症中作用.方法:将80例ICU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医院感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ICU患者院内感染、非计划性拔管和气管导管堵塞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锦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121例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通过对121例护理投诉回顾性分析总结,探讨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受理的121例投诉的原因、影响因素等.结果:护理投诉的主要原因为沟通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及责任心不强,占发生总数的41.3%、21.49%、21.49%;被投诉科室中门诊为第一位,占发生总数的55%;护士与护师被投诉率显著高于主管护师,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0岁与30-40岁被投诉率显著高于40-50岁,有统计学意义(P<0.05);编制外投诉率30.04%,显著高于编制内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服务态度、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稳定护理队伍等可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林梅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结果:观察组抢救有效率为90.4%(7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65/83)(P<0.05);观察组安全问题发生率7.2%、并发症发生率6.0%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8.9%,18.1%);观察组满意度为94.0%(7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66/83).结论:分级护理针对性强,能有效消除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安全隐患,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颖;林飞英;王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预防再出血的临床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20例住院需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立止血1.0ku静脉推注,1.0ku肌肉注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过程中再静脉注射立止血2.0ku,术毕当日至第3天,每日静脉注射立止血两次,每次1.0ku.对照组: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敏、止血芳酸治疗,连用3d,其他治疗方法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间手术后再出血率,两组间手术止血时间以及不同手术止血时间与再出血率的关系.结果:手术止血时间超过3h者术后再出血率明显增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再出血率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立止血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应用能明显缩短手术中止血时间,明显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功率.

    作者:庄强;徐娉;马振芝;宋怀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舌骨下肌皮瓣应用于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补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应用部位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的临床效果,探讨舌骨下肌皮瓣的临床疗效与合适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年至2010年2月进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作为试验照组,23例应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7例,腹直肌肌皮瓣4例,前臂肌皮瓣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20例完整成活,2例移植失败,1例皮肤部分坏死,肌瓣存活,通过换药护理后转向愈合.对照组18例完全成活,4例移植失败,1例胸大肌肌皮瓣、2例前臂肌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转向愈合.结论: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确切可靠;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倾向于顺行法修补;皮瓣对肌皮成活不可或缺,肌瓣对肌皮成活有辅助意义.

    作者:马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肠内营养支持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喉癌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和对照的方法,60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30例),观察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日等.结果:EN组营养状况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较PN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患者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提高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英;周华;赖德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医远程医学网中舌象分析系统的设计研究

    目的:设计能够应用于面向家庭的中医特色远程医学网的舌象分析系统.方法:结合模拟古代地理和社会环境的中医远程医学网的特点与优势,总结实现中医舌象分析的关键技术要求,设计远程化的舌象分析系统.结果:新型的舌象分析系统具有成本低,实用化的特点,适合在中医远程医学网中应用.结论:新型的舌象分析系统及中医远程医学网的设计为网络环境下中医诊疗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并且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徐公明;马志庆;柳澄;郝莲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CHB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20例患者根据临床分型分为:慢性肝炎轻度30例,慢性肝炎中度43例,慢性肝炎重度47例,采用ELISA法测定120例慢性乙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慢性乙肝组VEGF、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组PT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血清VEGF、TBIL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上升趋势,PTA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LT水平在在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的VEGF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 = 0.831,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 = -0.620,P<0.01),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 = 0.169,P>0.05).结论:VEGF参与了慢性乙肝的发病,并且是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郭晓东;李小溪;李筱涵;梁丽;熊璐;唐彦;郝晓刚;田如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黄疸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思美泰(SAMe)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黄疸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9例黄疸型乙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思美泰组静脉滴注1000mg,1次/d;优思弗组口服优思弗50 mg,3次/d;联合组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治疗方法,记录治疗前、第1、2周的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胆汁酸(TBA)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使用X2检验及t 检验统计分析数据.结果:三组患者治疗1周后仅ALT下降显著,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周后,ALT、AST、TBil、DBil、TBA均明显下降,66.7%的患者黄疸症状消退,32.3%的肝肿大不能触及,思美泰组与优思弗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则较以上两组更能改善肝功能及黄疸情况(P<0.05).结论:联合使用思美泰及优思弗治疗黄疸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思美泰或优思弗,而单独使用思美泰或优思弗差异不大.

    作者:陈锋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脾损伤保留性脾手术方法的选择

    我院自1990年3月至今对72例脾破裂患者行保脾手术,现将手术方法的选择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2例中,男68例、女4例,年龄11-55岁.致伤原因:刀刺伤24例、棍棒击伤13例、坠落伤23例、挤压伤12例.就诊时间早者伤后2h,晚24h,均为即时性脾破裂,无合并器官损伤.腹腔积血平均1500mL,手术时间50-70min,6-8d拆线,刀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9d,72例脾损伤程度及相应手术方法选择,结果见表1.

    作者:毕永生;陈荣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信必可都保对改善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160/4.5ug)吸入治疗,每次1格,每日2次,每3个月复诊1次,共1年.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PEF等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FEV1及FEV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信必可都保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

    作者:罗红辉;张华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植入性胎盘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植入性胎盘的产前诊断方法,更好的降低分娩风险.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分娩、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植入性胎盘的患者23例,随机选择同期非植入性胎盘的孕产妇30例,两组孕产妇产前均检查彩色多普勒、血清肌酸酶(CK)、血清甲胎球蛋白(AFP),比较两组孕妇的检查结果.结果:植入性胎盘组产前彩色多普勒提示植入性胎盘患者13例(56.5%),血清肌酸酶(CK)升高14例(60.9%),血清甲胎球蛋白(AFP)升高17例(73.9%),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植入性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植入性胎盘组患者经恰当有效的保守及非保守治疗,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无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结论:植入性胎盘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清甲胎球蛋白(AFP)的检测进行产前诊断,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无法诊断的植入性胎盘,一旦血清肌酸激酶(CK)或血清甲胎球蛋白(AFP)升高,也应警惕植入性胎盘的存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及血清甲胎球蛋白(AFP)的检测可显著提高植入性胎盘的产前诊断率,明显降低分娩风险.

    作者:邹晓琴;叶卫莲;黄友琼;吴京;李丹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AFU与AFP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29例PHC患者、28例肝硬化患者、103例其他肝损伤疾病患者的AFU及AFP含量.结果:AFU与AFP在PHC中的诊断率分别为86.2%和72.3%,在AFP阴性的PHC患者中,AFU的阳性率为84%,两者联检的总阳性率为93.1%.结论:AFU与AFP联合检测对提高PHC的诊断率有重要价值.

    作者:谢远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孕B超产前检查联合母血清标记物对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中孕B超产前检查出现阳性征,及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指标: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血清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含量检查对21-三体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了中孕B超产前检查联合母血清标记物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结果:中孕B超产前检查的阳性征,联合母体血清标记物检查指标对21三体综合征检出率高达80%-90%.结论:中孕超声检查,及联合母血清标记物进行唐氏综合征胎儿筛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不但可以减少异常或畸型儿童出生,提高人口素质,也可以减少侵入性的检查;且具有临床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和检验范围面广、安全有效、符合经济效益、筛查检出率高及减少由于侵入性检查所造成的正常胎儿的流产率的优点.

    作者:李洁;陈大雁;胡桂朗;荆志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降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替米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对左心室肥厚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轻中度高血压病人115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在服药前和服药后4周、12个月测血压,服药前和服药后12个月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替米沙坦组稍优于贝那普利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药对心率均无影响.治疗12个月后两组LVEF、FS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LVD、IVST、LVPWT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降低(P<0.01),E/A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贝那普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明显减轻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章美华;孙召金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感染性胸腔积液48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胸腔积液的病因.方法:回顾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有明确病因的48例感染性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化脓性胸腔积液23例(47.9%).支原体感染性胸腔积液19例(39.5%).结核性胸腔积液5例(10.4%).真菌感染1例(2.1%).其中有25例做了2次痰培养,2次培养一致的10例,其中肺炎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真菌感染1例;支原体特异性IgM>1:80为23例.结论:小儿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为感染,本文资料显示化脓性胸腔积液为多.其次为支原体感染胸腔积液.第三位为结核性胸腔积液.

    作者:孙少勇;姚莉;孙桂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ERCP对胆总管疾病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胆总管疾病行胆胰管造影的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行超声波、MRCP检查,52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ERCP术能较好的显示胆总管及其病变,且能对胆总管结石、慢性炎症狭窄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结论:ERCP对胆总管病变的检查优于CT、MRCP,特别对十二指肠壁壶腹区的占位病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诊疗价值.

    作者:杨勇;李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