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术后10年以上患者 PRA 与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贾保祥

关键词: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肾功能, 移植肾长期存活
摘要:肾移植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是肾移植患者和临床医生非常殷切的希望,但在临床方面多关注于除手术因素外、还有急性排斥、慢性排斥、术后感染、药物中毒和术后肿瘤的发生等多种因素,目前肾移植对上述问题大多都有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而对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移植肾长期存活以及PRA 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国内则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仅对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进行PRA 和肾功能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TACE 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影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TACE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造成肝功能异常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135例病例(病例来源于陕西省肿瘤医院及西安市中心医院),统计患者肝功能失代偿与患者TACE治疗次数、肝硬化情况、年龄、门静脉癌栓、肿瘤类型的关系。结果13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之后出现较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20例(14^.81%),没有发现严重肝功能失代偿的有115例(85.19%);肝功能失代偿组和肝功能代偿组间的年龄比较(χ2=4.19, P <0.05),TACE治疗次数比较(χ2=5.54, P <0.05),肝硬化情况比较(χ2=6.78, P <0.05),肝癌类型的比较(χ2=4.43, P <0.05)均有显著差异;门静脉分支癌栓与肝功能异常无显著相关性(χ2=1.17, P >0.05),而与门静脉主干癌栓有相关性( P <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治疗的患者发生肝功能障碍与年龄大、TACE治疗次数多、合并肝硬化基础、门静脉主干癌栓以及大体类型为巨块型肝癌相关,与门静脉分支癌栓未发现明显相关性。

    作者:高宁梅;王黑豆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常见念珠菌的分布及耐药率分析

    本研究将2009至2011年临床分离的念珠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1.1.1实验菌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9年1月及2011年12月住院患者气管插管吸痰、血液、中段尿、胸腹水、胆汁、穿刺点等部位分离的念珠菌835株。

    作者:白书媛;王培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观察。方法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腰硬麻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的方式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采取腰硬麻联合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a.05)。且观察组氧供(DO2)减少、氧摄取率(ERO2)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腰硬麻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的稳定,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温习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肾移植术后10年以上患者 PRA 与肾功能关系的研究

    肾移植患者移植肾长期存活是肾移植患者和临床医生非常殷切的希望,但在临床方面多关注于除手术因素外、还有急性排斥、慢性排斥、术后感染、药物中毒和术后肿瘤的发生等多种因素,目前肾移植对上述问题大多都有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而对于群体反应性抗体(PRA)对移植肾长期存活以及PRA 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国内则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仅对肾移植术后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进行PRA 和肾功能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贾保祥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几丁糖联合甲氧氯普胺综合预防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术后腹腔粘连的疗效观察

    腹腔粘连是一个对临床手术的重要的挑战。腹部手术之后出现腹膜粘连比例约为90%[1]。术后腹膜粘连的发病可以导致在多个并发症,如肠梗阻、骨盆或腹部疼痛、不孕不育等比较常见[2]。针对腹膜粘连的治疗尚未有一个较好的方法,因此,我们针对临床上常见的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应用几丁糖和甲氧氯普胺进行预防治疗,结果如下。

    作者:彭永光;张卫民;李宗山;赵卫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我院中成药临床应用现状况调研与分析

    有着悠久历史的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标准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剂型,可直接用于防治疾病的制剂[1]。中成药与中药汤剂相比,中成药体积小、有特定的包装,存贮、携带方便,可直接使用,对于急危病症患者的治疗及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非常方便,近年来,临床应用成上升趋势。为了人们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使用中成药,笔者对该院住院患者应用中成药的现况进行调研分析,提请大家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进一步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

    作者:马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转移瘤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类对比分析50例肿瘤患者WB-DWI和CT图像中的异常信号和异常密度病灶。结果在呼吸系统中,WB-DWI发现51处肺门周围转移瘤,未能发现57处肺内体积较小的瘤灶,而CT均能发现,说明对于肺内转移病灶的检出敏感性差。在腹部实质器官中,WB-DWI发现的88剟.9%的转移灶CT能够清晰显示,而11.1%的转移灶CT却未能显示;在骨骼系统中,WB-DWI发现474处异常信号, CT仅发现307处骨组织异常改变,其中9例患者有56处骨组织呈WB-DWI异常信号而CT显示正常,数月后CT复查,相应部位均出现骨质破坏;说明在腹部实质脏器和骨骼系统中WB-DWI比CT更多更早发现肿瘤病灶,并且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在淋巴系统中, CT图像上25处大于1 cm的淋巴结在DWI图像上未显示,而CT图像上74处小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却呈高信号,部分经病理证实为淋巴转移。结论WB-DWI技术适用于健康查体及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筛查,对于淋巴结定性诊断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冯平勇;宋振虎;程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分娩镇痛对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近年来,分娩镇痛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有报道其可增加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我院近年开展应用腰硬联合麻醉( CSEA)分娩镇痛技术,由于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自然分娩几率,降低了人为因素剖宫产,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为观察其对产后尿潴留及新生儿窒息影响,笔者对我院进行分娩镇痛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张建芳;李建敏;邢博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氨溴索雾化吸入和针剂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肺炎是儿科病症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及死亡率都比较高。在小儿肺炎的病理分型中,以小叶性肺炎占绝大多数,其主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病毒、以及肺炎支原体。小儿肺炎通常由气管炎、支气管炎继发而来,病程进展快,因而对小儿的生命危险较大,需要及时控制病情的发生发展。在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常是使用抗炎和抗感染治疗,而在小儿肺炎的基础治疗中加用祛痰药氨溴索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本文主要研究了氨溴索不同途径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颌骨骨折伴焦虑抑郁的心理护理干预

    当患者发生颌骨骨折后,普遍表现出一种负性精神状态,并表现出多种躯体症状,其中以睡眠障碍,尿频,消化不良,头昏,乏力为常见,直接影响颌骨骨折患者的恢复,因此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引起重视[1,2]。我院对口腔外科80例住院患者进行心理状况的调查,并对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报告如下。

    作者:吴铭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病变治疗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检测方法对经治疗后宫颈癌患者康复情况及复发可能性等的临床价值。方法2组患者均行LEEP手术切除病灶,并于术后1、3、6、12个月采用触诊、超声和液基薄层细胞学复查;研究组患者复查时加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方法;记录2组患者残留和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宫颈上皮内瘤变残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创.05)。结论 HPV检测可提高宫颈癌上皮内瘤变术后残留与复发的检出率,从而有效指导临床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选择良好的治疗时机,提早进行宫颈癌变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胡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超声引导下经直肠“6+X”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直肠“6+X”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的126例直肠指检阳性,血清PSA 4~100 ng/ml合并f/t PSA异常及经直肠超声前列腺声像图可见结节样改变的患者经直肠彩超引导下行Hodge氏6点前列腺传统穿刺术及“6+X”(对可疑X点进行目标穿刺)穿刺活检两种方法,并对上述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6例患者病理证实前列腺癌8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32例,前列腺不典型增生6例,慢性前列腺炎症6例,前列腺结核1例。采用“6+X”点法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73%,传统Hodge氏6点法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为51%。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6+X”点法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对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其他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鹿文静;唐益君;刘纪蓉;韩江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气管切开术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护理干预

    气管切开术是解除下呼吸道梗阻、缓解乏氧状态的重要措施,但其带来的不适和痛苦作为应激源会使患者出现应激反应,引起生理、心理的一系列改变,如不能及时进行干预,有可能造成急性应激障碍,出现机体病理改变,不利于疾病康复。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文献报道大都集中在吸痰方法方面,而如何发现各种应激源,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少应激源,促进患者在生理、心理上有效适应更显得重要。

    作者:赵晓丽;张延红;李佳丽;王竹君;朱玉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阴道清洁度分级与阴道生态环境的相关性分析

    阴道清洁度检测即白带常规检测,是取阴道分泌物涂片利用显微镜观察阴道杆菌、上皮细胞、杂菌和白细胞的数量,以确定阴道生态环境情况,通常被划分为Ⅰ~Ⅳ度,清洁度越低表示阴道内环境越好,临床用以判断局部炎症程度。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卫生意识及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就医及时,抗生素的应用,许多女性阴道炎症症状不明显,阴道清洁度的高低往往不能准确反映是否存在病原体感染。本研究对女性阴道清洁度分级与阴道生态环境的相关性作初步探讨,以期对阴道清洁度检测形成正确评价。报告如下。

    作者:谢芳;锁丙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导乐分娩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

    导乐( doula )分娩是一种以产妇为中心的产时医疗服务模式,被誉为回归自然的绿色分娩方式[1],因其支持和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而被倡导。为提高医疗质量,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控制目前日益增高的剖宫产率,我院产科创造优良条件,建立导乐产房,培养训练有素的导乐医师、助产士,对正常足月初产妇开展了导乐分娩业务,实施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陶润姣;陈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儿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来医院看病时不仅关注医生对疾病的治疗,而且也越来越重视医院的护理模式。现今,以人为本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医院作为维护人类健康的主要机构必须要促进优质服务推行。因而,我国卫生部曾针对优质护理展开过相关号召与动员[1-3]。为此,我院为响应国家政府号召,特对我院儿科病房推行了优质服务护理模式,结果整理归纳如下。

    作者:谭芬华;母方;户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疝环充填式和平片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及预后对比研究

    腹股沟疝是常见的普外科疾病,其形成原因与腹壁组织萎缩和一系列促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有关,如前列腺增生、支气管炎、便秘、肺源性心脏病等。绝大多数腹股沟疝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是传统得腹股沟疝的修补手术如:Bassini、Halsted以及Mcvay法手术局部有张力,患者术后疼痛显著,并且手术失败率较高[1,2]。近年来开展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由于其手术区无张力、创伤小和患者术后可以早期活动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3]。本文对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采用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和平片式疝修补术治疗的60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采用疝环充填式和平片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提供依据。

    作者:任世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小建中合剂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见于7岁以下的小儿,多属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1]。本文笔者通过对本院56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观察小建中合剂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君;杨丽萍;张玉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梅毒性葡萄膜炎误诊原田病2例

    梅毒( Syphilis )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或血源性传染的疾病,在眼部可引起多种类型的葡萄膜炎和其他异常[1],部分梅毒性葡萄膜炎可表现为后部葡萄膜炎,表现为视网膜脉络膜水肿,易与原田病混淆,我院曾收治2例此类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杨冬妮;赵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不同时间900 MHz 手机频率辐射对 SD 雄鼠肝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12 d、18 d对雄性SD大鼠肝组织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育龄期SD雄鼠30只。将雄性大鼠按体重均衡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2 d、18 d辐射组。正常组不接受辐射,辐射组分别接受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连续12 d、18 d4 h/d,于辐射结束次晨处死。观察比较3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二者比值,雄鼠肝脏HE染色。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2 d和18 d辐射组血清ALT、AST无显著性改变;肝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12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核部分萎缩或消失;18 d辐射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肿大及部分细胞质空泡样变明显。结论900 MHz手机频率辐射雄性SD大鼠可造成大鼠肝损伤,细胞核萎缩并逐渐肿大和空泡样变,血清AST、ALT无显著性改变。

    作者:罗亚萍;李春香;马惠荣;栗晶晶;李媛媛;马雪莲;宫志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