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固缝合联合弹力绷带对包皮环切患者术后出血的预防作用

冯铭恩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 加固缝合, 弹力绷带, 术后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加固缝合联合弹力绷带对包皮环切患者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140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术后使用弹力绷带固定,观察组在术后同时采用加固缝合与弹力绷带处理,比较两组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切口换药次数及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外观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将加固缝合与弹力绷带联合应用于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术后切口固定,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量,加快切口愈合,同时减少一系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80例翼状胬肉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实施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观不适感发生率为7. 50%,低于对照组的25. 00%;观察组复发率为5. 00%,低于于对照组的22. 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将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效果显著,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主观不适感发生情况较少,同时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靳素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伴不孕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EMT伴不孕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导管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观察组,术后12 h卵巢癌相关抗原水平高于观察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感染(0例)少于对照组(2例).结论 针对EMT伴不孕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利于预后.

    作者:朱成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肝包虫病术后胆汁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肝包虫病由棘球蚴的幼虫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动物的脏器内引起,是一种由动物传染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呈世界性分布,我国西部属高发地区.手术及药物治疗是肝包虫病的常规治疗手段,随着医疗器械、理念的更新,手术方式更多样化,手术效果却差别较大,临床上,胆汁漏是肝胆术后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胆汁漏可导致胆源性腹膜炎,病死率高,若处理不及时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分析术后胆汁漏发生的原因及术中预防措施在肝胆手术中意义重大.

    作者:罗布顿珠;边伊啦;于洪亮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对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对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治疗,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发热、咳嗽及干湿啰音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法可有效降低老年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高丽晓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管理

    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应遵循个体化、科学化原则,注重营养风险评估与定期发育监测,强调识别生长迟缓高风险与营养不良的早产儿,以便更具有针对性地对早产儿进行强化营养支持,消除出生后早期营养储备不足与缺失,加快合理追赶生长,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为了减少早产儿发育异常性疾病与残疾的发生,降低成年期慢性病风险,本研究探讨早产儿出院后营养管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王艳;李晓璇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家族性肥胖与非家族性肥胖健康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健康干预了解家族性肥胖症与非家族性肥胖症减肥效果,为进一步针对肥胖原因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15例家族型肥胖症和132例非家族性肥胖症患者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再次体检,观察干预后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家族性肥胖(男性和女性)健康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非家族性肥胖(男性和女性)健康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同样的健康干预措施,对于家族性肥胖和非家族性肥胖效果明显不同,对于家族性肥胖,应针对肥胖基因的治疗,解决肥胖问题.

    作者:王燕;杨丽丽;张潇琳;白萍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派特灵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派特灵对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110例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派特灵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观察未采取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及病灶清除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期转阴率及病灶消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采用派特灵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效果较好,有利于提高人乳头瘤病毒清除效果,促进病灶消退,进而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作者:曹青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云浮地区385例急性手外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云浮地区急性手外伤的相关因素,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2016年云浮地区385例急性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其完整住院病历为研究信息来源,相关数据输入经查阅文献设计的《手外伤患者信息调查表》,分析385例手外伤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 385例手外伤患者中,男345例(89. 61%),女40例(10. 39%),年龄(35. 12 ± 5. 13)岁,其中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达35. 84%.石材行业致伤所占比例(51. 69%)高于机器制造业致伤、农林牧渔业致伤、日常生活利器致伤和其他致伤(χ2=57. 098、133. 829、182. 666、228. 286,P =0. 000、0. 000、0. 000、0. 000 ),冬季手外伤所占比例(30. 13%)高于春季(χ2=27. 972,P=0. 000),切割伤所占比例(35. 32%)高于挤压伤、绞伤和离断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 384、21. 770、26. 981,P=0. 004、0. 000、0. 000).结论 急性手外伤青壮年男性多发,工作场所切割伤较多,应及时做好季节安全知识宣教,定期检查工作器械和环境等,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和急救,并制定有效防护措施.

    作者:钟子敏;刘飞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10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两组均给予益肝灵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AST、ALT、TBil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治疗后肝纤维指标LN、HA、PⅢP、Ⅳ-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恩替卡韦联合护肝降酶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用护肝降酶药物.

    作者:张竟臻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球囊压迫止血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球囊压迫止血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82例拟行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电凝止血,观察组患者予球囊压迫止血,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渗血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每搏输出量、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给予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下电切术结合球囊压迫止血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创面出血,确保血液流变学稳定.

    作者:张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113例行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应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57例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睁眼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麻醉后12、24 h观察组MM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T1、T2、T3段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心率(HR)、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有效抑制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降低对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麻醉效果较好.

    作者:崔雪娅;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

    目的 探讨氯氮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10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氯氮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分为(50. 32 ± 9. 51)分,低于对照组的(60. 63 ± 9. 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 43%)低于对照组(25.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氯氮平联合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激越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其阳性症状,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推荐临床使用.

    作者:齐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丹参酮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采用丹参酮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肾病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06例高血压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服用缬沙坦及常规抗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丹参酮,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及氧化应激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尿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丙二醛、晚期蛋白氧化产物水平低于对照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丹参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能够协同保护肾功能,减少尿蛋白,控制血压.

    作者:吕志广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7年3月46例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患者均给予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比较超声检出例数与手术实际诊断例数,计算诊出率,同时比较肝癌与门静脉关系的诊断情况.结果 超声诊断检出肝门部肿块17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9例,检出率为89. 47%;肝门部淋巴结7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8例,检出率为38. 89%;浸润肝脏或胆囊6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3例,检出率为46. 15%;腹膜转移4例,手术诊断实际证实为11例,检出率为36. 37%;在肝癌与门静脉关系诊断对比方面,5例门静脉受侵病患在手术诊断均得到证实,符合率为100%,7例超声诊断门静脉未受侵患者,6例门静脉未受侵患者在手术诊断中均得到证实,1例则为门静脉受侵病患,符合率为85. 7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符合率高,对病患无严重伤害,对该病的提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莹;向言平;关彩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软性输尿管镜下200 μm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上尿路结石患者45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肾结石27例.45例均给予钬激光碎石术,手术后第3天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残余结石的情况及双J管位置,术后1个月继续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排石情况,3个月后复查泌尿系造影观察残余结石情况.结果 4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未见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3 d高热,予以敏感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残余部分结石13例,平均住院7. 5 d,术后随访3个月,肾下盏残余结石5例.结论 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确切,手术损伤小,感染率低.

    作者:黄少情;叶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纳入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EMT合并不孕患者118例,开展前瞻性随访研究.对其持续随访至少3年,统计其术后3年妊娠率、内异症生育指数(EFI)及术后治疗方案,分析术后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18例不孕患者中115例完成至少3年随访,其中术后妊娠82例,占71. 3%.妊娠者术后应用孕三烯酮、GnRH-a及术后接受中药辅助治疗者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西药辅助是术后3年妊娠的独立保护因素(OR =6. 207,P =0. 001).EFI对术后 3年妊娠预测效果较差,ROC曲线下面积 0. 548 (P>0. 05).结论 西药辅助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3年妊娠率,且其妊娠率不受EFI及是否接受辅助生殖技术的影响.

    作者:陈粉合;党丹;段丽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7年9月90例因严重膝外翻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股胫角(FTA)、HSS评分,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膝关节屈曲术前(93. 58 ± 4. 73)°,术后(113. 61 ± 7.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TA术前(26. 4 ± 2. 5)°,术后(4. 3 ± 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SS评分术前(37. 52 ± 3. 89)分,术后(78. 13 ± 5. 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出现延迟愈合1例,腓总神经损伤1例,无假体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患者,膝关节功能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马玉伟;原小兵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并比较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分别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为STEMI并应用PCI术治疗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术后两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疗程为1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服药后左心室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术后根据TIMI分级标准分级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TIMI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替格瑞洛相较于氯吡格雷在联合阿司匹林治疗STEM患者PCI术后疗效更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周芃;陈丰毅;孙运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在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采取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88例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每组44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瑞舒伐他汀钙,观察组使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脂水平及心功能.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脑钠肽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含量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高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患者采取高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可促进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改善血脂水平,保护血管,改善心功能.

    作者:周进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炎症反应.结果 治疗后7、14、90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3 d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额定向穿刺引流术可减轻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郭建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