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肌肌钙蛋白 T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张秋兰;谭占山;刘后光

关键词:心肌肌钙蛋白 T,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短期预后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肌钙蛋白 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电图 ST-T 改变患者 cTnT 为(0.24±0.1)ng/ ml,明显高于心电图 ST-T 未改变者(P ﹤0.05);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重度狭窄与完全狭窄患者的cTnT 同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T ﹤0.2 ng/ ml 患者的短期预后好于 cTnT ﹥0.2 ng/ ml,两组 CAG 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 T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对短期预后的指导意义重大。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对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肿瘤局部切除术,实验组给予联合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根治性切除率为80.39%,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显著。

    作者:王官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诊的7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同时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2%),不良反应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在智;苗喜顺;黄志翔;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IL-18、IL-10)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例,并对ACS 组予瑞舒伐他汀体外干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分别测定各组 IL-18、IL-10水平。结果 ACS 组患者的 IL-18表达水平高于 SAP 组,ACS 组 IL-10表达水平低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 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IL-18降低而 IL-10升高。结论炎症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L-18、IL-10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斑块稳定性和炎症的重要指标,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外的抗炎作用而稳定斑块。

    作者:颜雯;白晓苏;陈雪云;李涛;张伟勇;廖欢;任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52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7 d 两组颅内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9/52),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67.31%,高于对照组的38.0%;随访1个月,两组神经受损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根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经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途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计算其诊断准确率,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病变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出63例,准确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出50例,准确率为73.5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简单、方便、可行,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小英;叶春媚;范齐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脑干梗死的眼部特征性改变与临床定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干梗死引起眼部特征性改变与定位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伴眼部特征性改变的初诊脑干梗死患者52例,分析其代表性的症状即眼征与临床定位的相关性。结果52例患者中脑梗死9例,主要表现为垂直性眼肌麻痹及动眼神经麻痹;脑桥梗死32例,主要表现为凝视麻痹、核间性眼肌麻痹;延髓梗死11例,主要表现为眼震及 Horner 综合征。结论脑干梗死眼征多变难以定位,总结其相关性有利于急性期脑梗死的定位诊断。

    作者:孙海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实施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对有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8%;根据调查结果对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易感因素、术前长期住院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存在密切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以上男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较高,术中有效消毒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保护性举措。结论年龄、消毒措施、易感因素是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消毒措施、无菌操作及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等来实现,通过实施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提升患者康复质量,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曹劝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71%(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均可有效缩小病灶,缓解病情,且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并评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7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常规开放手术的7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以及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75)、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切口小、疼痛轻、技术可行,术后住院时间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对前列腺癌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并存代谢综合征(前列腺癌合并 MS 组)以及65例单纯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前列腺癌组),包括身高、年龄、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病理 Gleason 评分。结果前列腺癌合并 MS 组与单纯前列腺癌组比较,年龄、血压、三酰甘油(TG)、病理 Gleason 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体质量指数、FPG、TG 可能影响血清 PSA 的水平,MS 患者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MS 可能为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书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 TIA)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 TIA 患者64例为 TIA 组,另选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情况,分析颈部动脉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TIA 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0.0%、28.1%、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无狭窄率显著高于 TIA 组(P ﹤0.05);TIA 组64例患者共48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5.0%,正常组4例(7.3%)检出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硬斑发生率较高,但与 TIA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IA 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TIA 组 Vs 平均值为(33.61±10.25)cm/ s、脑血流量为(712.36±101.58)ml/ min,与正常组的(42.36±13.25)cm/ s、(1025.18±135.94)ml/ min 比较显著降低(P ﹤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反映 TIA 患者与正常者颈动脉差异,对大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有较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原则。方法根据术前 GCS 评分将嵩县中医院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GCS 3~6分19例,7~8分46例,8分以上23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治疗,31例(GCS 7~8分12例,GCS ﹥8分19例)采取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25例(GCS 3~6分5例,GCS 7~8分16例,GCS ﹥8分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GCS 3~6分14例,GCS 7~8分18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三组患者及三种手术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GCS 评分3~6分、7~8分、﹥8分优良率分别为73.68%、80.43%、95.65%,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呈递增趋势,可见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则疗效越差,﹥8分患者优良率与3~6分比较较高;钻孔血肿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32%、88.00%、71.88%,其中钻孔血肿引流术优良率较高。结论术前不同 GCS 评分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术前 GCS 评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4年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56例,根据药物治疗后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的停经时间、腹痛天数及 B 超显示腹部包块大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保守治疗成功的因素。结果两组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痛时间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血 HCG 水平、异位包块直径、停经天数是保守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患者腹痛天数、包块大小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是影响保守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治疗时应根据以上几点确定是否采取保守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薛海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以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煜;温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新络纳,比较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与内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烧心与返酸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安全可靠,具有较大借鉴、推广价值。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59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佛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5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59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淋巴结清除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开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淋巴结清除站数、淋巴结清除数目及转移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确切,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清扫范围,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陈伟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88例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采用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以及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速尿和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比较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为6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速尿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效果显著,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概率相对比较低,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谷保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治疗的0~12月龄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按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分析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观察其相关性。结果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χ2=58.84,P ﹤0.01),尤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χ2=8.075,P ﹤0.01);在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中,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呼吸道感染天数较同期的人工喂养婴儿少(χ2=21.00,P ﹤0.05;χ2=25.24,P ﹤0.01),慢性呼吸道症状也较少发生。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减少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缩短其病程。

    作者:江红;区子昌;熊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席汉氏综合征的临床新进展

    席汉氏综合征(SS)是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坏死引起的病变。通常是产后大出血引发低血压或休克造成的。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严重缺血坏死的结果。垂体动脉痉挛、栓塞也是引发 SS 的原因。增大的脑垂体、缩小的蝶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是 SS 的发病机制。SS 是不同程度脑垂体前叶机能障碍的特征。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垂体前叶激素缺乏。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产科保健,垂体机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但是在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然很高。SS 因为病情进展缓慢而难以诊断。但是如果有产后大出血的病史、不能泌乳和停经均是 SS 重要的诊断线索。对 SS 的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