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分析

薛海珍

关键词:异位妊娠, 保守治疗,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为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至2014年吕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56例,根据药物治疗后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比较两组的停经时间、腹痛天数及 B 超显示腹部包块大小、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并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影响保守治疗成功的因素。结果两组停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痛时间与阴道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血 HCG 水平、异位包块直径、停经天数是保守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患者腹痛天数、包块大小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是影响保守治疗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治疗时应根据以上几点确定是否采取保守治疗,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巩膜炎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后巩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后巩膜炎患者22例(25眼),误诊为眼底病9眼、眼眶病10眼、青光眼3眼、其他眼病3眼,给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后巩膜炎。结果22例患者按后巩膜炎治疗2~3周后症状缓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复查眼部 B 超显示筋膜囊水肿明显减轻,增厚的巩膜较治疗前变薄。18例获3个月~1年随访,复发2例。结论后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B 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初次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陈前;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59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佛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5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59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淋巴结清除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开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淋巴结清除站数、淋巴结清除数目及转移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确切,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清扫范围,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陈伟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52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7 d 两组颅内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9/52),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67.31%,高于对照组的38.0%;随访1个月,两组神经受损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根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膜透析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存军;刘韵;王益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钛膜作为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植骨厚度(2.376±0.366)mm、骨厚度(2.611±0.134)mm 大于对照组(2.137±0.327)mm、(2.137±0.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9%,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温灵;区韵婵;翟炜东;刘宇明;段昌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不同术式对老年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88例,其中传统开腹组43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4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 VAS 评分。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VA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一项较理想术式。

    作者:吴绍全;李凯;熊瑱;覃裕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诊的7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同时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2%),不良反应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在智;苗喜顺;黄志翔;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中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切除情况、术后吻合口瘘及残端肿瘤残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拔管、开始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残端肿瘤残余分别为8、14例,而研究组分别为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中远期的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较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好,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杨建华;陈原;杜玉英;毛成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在早期诊断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确诊的早期青光眼患者80例(109眼)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120眼)视力正常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 OCT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各象限视神经纤维层( RNFL)厚度及视盘参数。将测得的平均 RNFL 厚度与视野 MD 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平均 RNFL 厚度分别为(88.5±5.3)、(87.2±4.9)、(140.3±9.4)、(138.7±9.0)、(113.1±8.4)μ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水平杯盘比、垂直杯盘比、杯/盘面积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平均 RNFL 厚度与视野 MD 呈负相关(r =-0.562,P ﹤0.01)。结论 OCT 可直观、精确显示出视神经病变的微观层面,能检测出早期青光眼患者的 RNFL 厚度与视盘参数改变情况,可作为早期诊断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余兆敏;宋卫平;邓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

    目的:评价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质量40~90 kg,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顺序注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3μg/ kg、丙泊酚1~2 mg/ kg、罗库溴铵0.6~0.9 mg/ kg 和瑞芬太尼(体质量﹤60 kg 用25μg、体质量≥60 kg 用50μg)合并注射,各药间隔1 min,距末次注药1~1.5 min(即诱导开始后5 min)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 (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声带运动等不良反应及用药处理情况,评价插管成功率。结果与 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 T1~4时间点 MAP 显著下降(P ﹤0.01),对照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增加(P ﹤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下降(P ﹤0.05)。两组均未发生声带运动,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有明显干预效果,在有效保持 BP 尤其是 HR 稳定同时,获得插管条件优不良反应少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国燕;薄志华;李蔚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以郑州艾格眼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0例为观察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 CV)、平均细胞面积标准差( S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HC)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 CD、SD、CV 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中1个月、术后3个月 RH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以细胞形态为主,呈可逆性改变特点。

    作者:门愿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组人 II 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汕头市澄海人民医院接诊的8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独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肿胀关节数、肿胀指数、疼痛指数以及晨僵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握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红细胞沉降率以及 C-反应蛋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ACR20、ACR50以及ACR70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显著,有效抑制了炎性细胞因子,对病情的缓解有明显效果,可临床推广。

    作者:谭源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原则。方法根据术前 GCS 评分将嵩县中医院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GCS 3~6分19例,7~8分46例,8分以上23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治疗,31例(GCS 7~8分12例,GCS ﹥8分19例)采取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25例(GCS 3~6分5例,GCS 7~8分16例,GCS ﹥8分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GCS 3~6分14例,GCS 7~8分18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三组患者及三种手术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GCS 评分3~6分、7~8分、﹥8分优良率分别为73.68%、80.43%、95.65%,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呈递增趋势,可见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则疗效越差,﹥8分患者优良率与3~6分比较较高;钻孔血肿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32%、88.00%、71.88%,其中钻孔血肿引流术优良率较高。结论术前不同 GCS 评分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术前 GCS 评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124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指导临床 FUO 诊断。方法对124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中后确诊116例,确诊率为93.5%。确诊的116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9例,占50.9%,其中普通细菌感染及结核感染居多,其次为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疾病57例,占49.1%,其中肿瘤占29.3%(34/116),风湿结缔组织病占17.2%(20/116)。结论 FUO 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略高于非感染性疾病,普通细菌感染、结核菌感染、恶性肿瘤(特别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所致发热是FUO 的常见原因,一些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诊。

    作者:何孜岩;孟君霞;栾春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71%(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均可有效缩小病灶,缓解病情,且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儿童龋齿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龋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儿童龋齿患儿46例(67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钻磨牙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4.627,P =0.624),两组治疗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继发龋齿1例(4.3%),对照组3例(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2,P =0.048)。结论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儿童龋齿创伤小、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晨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机械通气和 ETCO2监测,查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气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差[P(a-ET)CO2]值和颅内压的关联性。结果两组P(a-ET)CO2差值较小,表明 PaCO2和 PET CO2关联性强,PET CO2能体现 PaCO2。结论 PET CO2监控方便且能实时分析病情,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劲飞;肖化选;姚润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IL-18、IL-10)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例,并对ACS 组予瑞舒伐他汀体外干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分别测定各组 IL-18、IL-10水平。结果 ACS 组患者的 IL-18表达水平高于 SAP 组,ACS 组 IL-10表达水平低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 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IL-18降低而 IL-10升高。结论炎症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L-18、IL-10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斑块稳定性和炎症的重要指标,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外的抗炎作用而稳定斑块。

    作者:颜雯;白晓苏;陈雪云;李涛;张伟勇;廖欢;任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1例经 NPPV 治疗的 AE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潴留程度分为重度二氧化碳潴留组( A 组)和轻中度二氧化碳潴留组( B 组)。其中 A 组17例,PaCO2≥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90.2±9.8)mm Hg;B 组24例,50 mm Hg≤PaCO2﹤80 mm Hg,平均(68.2±6.3)mm H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NPPV 治疗后2、24、48 h 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NPPV 治疗后2、24、48 h 时 pH 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PaCO2显著下降(P ﹤0.05);但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PPV 对 AECOPD 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有较好的救治效果及相对安全性。

    作者:高申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与耳声发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单用耳声发射进行筛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未通过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及筛查率,为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现与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汤园园;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