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中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杨建华;陈原;杜玉英;毛成银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传统结肠癌根治术, 结肠癌, 吻合口瘘,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切除情况、术后吻合口瘘及残端肿瘤残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拔管、开始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残端肿瘤残余分别为8、14例,而研究组分别为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中远期的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较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好,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肌钙蛋白 T 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肌钙蛋白 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电图 ST-T 改变患者 cTnT 为(0.24±0.1)ng/ ml,明显高于心电图 ST-T 未改变者(P ﹤0.05);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重度狭窄与完全狭窄患者的cTnT 同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T ﹤0.2 ng/ ml 患者的短期预后好于 cTnT ﹥0.2 ng/ ml,两组 CAG 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 T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对短期预后的指导意义重大。

    作者:张秋兰;谭占山;刘后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细菌性腹泻患儿176例,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其防治措施。结果176例患儿粪便样本检测出病原菌169株,其中志贺菌87株,孤菌属54株,气单胞菌15株,其他菌种13株。检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和生长发育。

    作者:何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肾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5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调查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4±4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转移与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开放性肾肿瘤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征荣;曹明奎;谢群;陈俊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新络纳,比较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与内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烧心与返酸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安全可靠,具有较大借鉴、推广价值。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声触诊成像引导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声触诊成像(VTQ)引导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的1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未在声触诊成像引导下做穿刺活检。观察组则在声触诊成像超声引导下,对恶性程度高的部分作穿刺活检,评估声触诊组织成像引导穿刺活检在颈部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淋巴结数目为60枚,阳性44枚,其中11例为反应增生性肿大,6例为结核性肿大;其余27例为恶性病变,其中15例为淋巴瘤(6例为霍奇金病,9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12例为转移性淋巴结癌(8例为转移性腺癌,3例为转移性鳞癌,1例为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阳性率为73.3%,明显低于观察组(8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颈部淋巴结诊断中,应用声触诊成像引导穿刺活检,诊断阳性率较高,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金华;陈湘;曾福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巩膜炎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后巩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后巩膜炎患者22例(25眼),误诊为眼底病9眼、眼眶病10眼、青光眼3眼、其他眼病3眼,给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后巩膜炎。结果22例患者按后巩膜炎治疗2~3周后症状缓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复查眼部 B 超显示筋膜囊水肿明显减轻,增厚的巩膜较治疗前变薄。18例获3个月~1年随访,复发2例。结论后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B 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初次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陈前;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149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就诊的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门市新会中医院门诊和病房女性就诊患者生殖道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做药敏分析,观察其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1149例患者共检出支原体369例,总阳性率为32.11%。其阳性率构成比是解脲支原体(Uu)单一感染为73.17%,人型支原体(Mh)单一感染为10.57%,Uu + Mh 混合感染为16.26%。≤20岁患者总阳性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年龄段(P ﹤0.01)。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的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本地区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其阳性率远高于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而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的耐药率比较高。

    作者:王小霞;钟莉萍;苏群志;唐荣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经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途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计算其诊断准确率,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病变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出63例,准确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出50例,准确率为73.5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简单、方便、可行,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小英;叶春媚;范齐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实验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灌服金乌骨通胶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按照实验组的方法给大鼠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治疗3个月,测定大鼠腰椎和胫骨上端骨密度及外周血清中雌激素(E2)、降钙素(CT)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 ﹤0.01)。假手术组血清 E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E2虽较卵巢切除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切除组血清 CT 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 ﹤0.01),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CT 较卵巢切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金乌骨通胶囊减轻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卵巢切除大鼠血清 CT 升高有关,而且不依赖于雌激素的表达。

    作者:邵越峰;马守战;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观察并评价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7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行常规开放手术的75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根据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以及生存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3/75)、10.6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切口小、疼痛轻、技术可行,术后住院时间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陈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的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41)和观察组(n =41),均给予祛痰、退热、氧疗、雾化、补液、镇静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用药3 d,间隔4 d 后再继续用药3 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泼尼松口服,上述治疗手段持续给药1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5.51±1.53)d、退热时间(3.12±1.14)d、咳嗽消失时间(8.96±2.37)d、X线阴影吸收时间(7.58±2.49)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8.76±3.01)d、(5.61±1.54)d、(12.84±3.41)d、(12.04±3.5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76%)与对照组(19.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支原体肺炎可加快康复进程,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唐辉英;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方案治疗传染性软疣的临床比较

    目的:了解不同方案治疗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传染性软疣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六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电灼、刮除、冷冻、挑刺法、血管钳挤压、常见药物(以中药酊为例)方法治疗,治疗期2个月。比较分析各组治疗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良反应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比较:刮除组(93.8%)、挑刺组(93.8%)﹥电灼组(85.4%)﹥血管钳挤压组(75.0%)﹥冷冻组(66.7%)﹥中药酊药物组(64.6%),刮除组、挑刺组总有效率相比血管钳挤压组、冷冻组、中药酊药物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重度率电灼组(25.0%)﹥血管钳挤压组(20.8%)﹥挑刺法(18.8%)﹥刮除组(12.5%)﹥中药酊药物组(6.3%)﹥冷冻组(4.2%),冷冻组、中药酊药物患者疼痛程度重度率相比电灼组、血管钳挤压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刮除法、挑刺法治疗传染性软疣疗效显著,且患者疼痛不良反应程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电灼法疗效显著,但疼痛感较重,适合成年人。

    作者:胡鹏飞;葛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浸浴疗法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36例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及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浸浴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为11.76%(8例),对照组为26.47%(18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3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91±4.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浸浴疗法是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简单、经济、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减少瘢痕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小李;陈思雄;董永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明原因发热患者124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124例不明原因发热(FUO)患者的病因,指导临床 FUO 诊断。方法对124例“发热原因待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中后确诊116例,确诊率为93.5%。确诊的116例患者中感染性疾病59例,占50.9%,其中普通细菌感染及结核感染居多,其次为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非感染性疾病57例,占49.1%,其中肿瘤占29.3%(34/116),风湿结缔组织病占17.2%(20/116)。结论 FUO 的病因中,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略高于非感染性疾病,普通细菌感染、结核菌感染、恶性肿瘤(特别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所致发热是FUO 的常见原因,一些寄生虫病及病毒感染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误诊。

    作者:何孜岩;孟君霞;栾春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诊的7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同时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2%),不良反应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在智;苗喜顺;黄志翔;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52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7 d 两组颅内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9/52),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67.31%,高于对照组的38.0%;随访1个月,两组神经受损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根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阿罗格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首先行皮肤点刺试验,纳入以粉尘螨或屋尘螨为主要变应原的患者120例,采用计算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给予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结合基础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60例)仅给予抗组胺药物对症治疗。1年及2年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年、2年后,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1.7%、80.0%。对照组分别为51.7%、61.7%。治疗1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治疗2年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螨变应原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于确定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能缓解症状,疗效持久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黎;叶俊儒;陆茂;唐懿;刘彦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对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肿瘤局部切除术,实验组给予联合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根治性切除率为80.39%,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显著。

    作者:王官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对腰椎退行性病变的应用进展

    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适应证并不十分明确,但单侧手术由于无需对侧置钉,减少了手术操作,因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均较双侧术式具有优势,如证实其疗效确切,明确其手术适应证,确保其安全性,则可在临床推广,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作出贡献。目前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手术适应证探讨以及手术效果观察方面,这也是该手术方式的发展方向,对现有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可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为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加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闭合胫腓骨多段骨折两种微创治疗方法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 LISS)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闭合性胫腓骨多段骨折24例,均予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内固定方法分成两组,髓内钉固定组16例,LISS 钢板固定组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 Johner-wruhs 评分等。结果髓内钉固定组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LISS 钢板固定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Johner-wruh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LISS)内固定均是治疗闭合性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带锁髓内钉并发症更少,骨折愈合率更高。

    作者:张庆;张广程;狄东华;赵建忠;王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