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149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王小霞;钟莉萍;苏群志;唐荣德

关键词:女性患者, 生殖道, 支原体, 感染, 耐药率
摘要: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就诊的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门市新会中医院门诊和病房女性就诊患者生殖道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做药敏分析,观察其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1149例患者共检出支原体369例,总阳性率为32.11%。其阳性率构成比是解脲支原体(Uu)单一感染为73.17%,人型支原体(Mh)单一感染为10.57%,Uu + Mh 混合感染为16.26%。≤20岁患者总阳性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年龄段(P ﹤0.01)。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的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本地区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其阳性率远高于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而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的耐药率比较高。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浸浴疗法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36例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及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浸浴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为11.76%(8例),对照组为26.47%(18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3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91±4.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浸浴疗法是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简单、经济、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减少瘢痕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小李;陈思雄;董永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冠心病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脑钠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脑钠肽(BNP)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50例,单纯冠心病50例,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 BNP 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浆 BN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NP 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r =0.48,P ﹤0.05)。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关系密切,检测 HbA1c 水平对防治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陈利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实施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对有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8%;根据调查结果对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易感因素、术前长期住院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存在密切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以上男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较高,术中有效消毒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保护性举措。结论年龄、消毒措施、易感因素是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消毒措施、无菌操作及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等来实现,通过实施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提升患者康复质量,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曹劝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含氮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TPN)在脓毒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脓毒症患者40例,依据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氮量分为低氮量组20例与高氮量组20例,检测并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氮平衡、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氮量组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均较 TPN 前1天氮平衡情况明显改善, TPN 后6 d 的氮平衡指数高氮量组明显高于低氮量组,低氮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N 后6 d,高氮量组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下降,低氮量组 GPT、GOT 值较行 TPN 前1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氮量 TPN 后6天较行 TPN 前1天 GPT、GOT 值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高氮量组尿素氮( BUN)、肌酐( Cr)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氮量营养支持更显著地改善负氮平衡,并可有效地缓解肝功能损伤,但对肺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善;低氮量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肝功能,对肾脏负担小,但扭转负氮平衡效果不及高氮量营养支持。

    作者:王娇;王丽;黄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改良间置袢式空肠在近端胃大部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设计一种能明显降低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消化道重建方法。方法选择勉县医院外2科2003年8月至2013年6月接受近端胃大部切除、改良间置袢式空肠术的全部病例,共34例进行观察。结果本研究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狭窄及倾倒综合征和胃瘫发生;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11.8%(4/34),88.2%(30/34)的病例无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结论改良间置袢式空肠术是一具有以低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显著优点的操作简单、安全的理想术式。

    作者:杜维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序贯及同步放化疗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5例采取同步放化疗者为同步组,另35例给予序贯放化疗者为序贯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1年、2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同步组近期总有效率(71.4%)优于序贯组(45.7%),同步组治疗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7.1%、62.9%,优于序贯组(54.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理想,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能耐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孙自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149例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江门市新会中医院就诊的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江门市新会中医院门诊和病房女性就诊患者生殖道样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并做药敏分析,观察其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结果1149例患者共检出支原体369例,总阳性率为32.11%。其阳性率构成比是解脲支原体(Uu)单一感染为73.17%,人型支原体(Mh)单一感染为10.57%,Uu + Mh 混合感染为16.26%。≤20岁患者总阳性率高,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年龄段(P ﹤0.01)。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药的耐药率达80%以上。结论本地区女性患者支原体感染以 Uu 感染为主,其阳性率远高于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而 Mh 感染和 Uu + Mh 感染的耐药率比较高。

    作者:王小霞;钟莉萍;苏群志;唐荣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和经腹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经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检查途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经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进行经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计算其诊断准确率,并分别对不同类型病变诊断的符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出63例,准确率为92.65%,对照组诊断出50例,准确率为73.5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子宫内膜炎与子宫内膜增生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简单、方便、可行,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准确率高,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周小英;叶春媚;范齐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测结果的因素及其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250例进行生化检查患者的资料,比较初检与复检差异的相关指标。结果初检严重溶血的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和血钾水平高于复检,同侧采血的钠、血糖、钾离子水平高于对侧采血,血标本纤维蛋白充分析出的血糖、尿素、氯离子水平高于未析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严重溶血、不同的采血方式、血液标本处理不当等均影响临床生化检测结果。

    作者:宁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以郑州艾格眼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0例为观察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 CV)、平均细胞面积标准差( S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HC)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 CD、SD、CV 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中1个月、术后3个月 RH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以细胞形态为主,呈可逆性改变特点。

    作者:门愿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 TIA)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 TIA 患者64例为 TIA 组,另选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情况,分析颈部动脉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TIA 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0.0%、28.1%、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无狭窄率显著高于 TIA 组(P ﹤0.05);TIA 组64例患者共48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5.0%,正常组4例(7.3%)检出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硬斑发生率较高,但与 TIA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IA 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TIA 组 Vs 平均值为(33.61±10.25)cm/ s、脑血流量为(712.36±101.58)ml/ min,与正常组的(42.36±13.25)cm/ s、(1025.18±135.94)ml/ min 比较显著降低(P ﹤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反映 TIA 患者与正常者颈动脉差异,对大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有较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耳声发射与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运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与耳声发射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新乡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出生的新生儿中选取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新生儿单用耳声发射进行筛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未通过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联合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及耳声发射,可有效提高灵敏度及筛查率,为新生儿听力损伤发现与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汤园园;刘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1例经 NPPV 治疗的 AECOPD 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潴留程度分为重度二氧化碳潴留组( A 组)和轻中度二氧化碳潴留组( B 组)。其中 A 组17例,PaCO2≥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平均(90.2±9.8)mm Hg;B 组24例,50 mm Hg≤PaCO2﹤80 mm Hg,平均(68.2±6.3)mm Hg。对比分析两组患者 NPPV 治疗后2、24、48 h 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变化,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 NPPV 治疗后2、24、48 h 时 pH 值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 ﹤0.05),PaCO2显著下降(P ﹤0.05);但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PPV 对 AECOPD 并重度二氧化碳潴留患者有较好的救治效果及相对安全性。

    作者:高申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巩膜炎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后巩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后巩膜炎患者22例(25眼),误诊为眼底病9眼、眼眶病10眼、青光眼3眼、其他眼病3眼,给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后巩膜炎。结果22例患者按后巩膜炎治疗2~3周后症状缓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复查眼部 B 超显示筋膜囊水肿明显减轻,增厚的巩膜较治疗前变薄。18例获3个月~1年随访,复发2例。结论后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B 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初次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陈前;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闭合胫腓骨多段骨折两种微创治疗方法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 LISS)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共收治闭合性胫腓骨多段骨折24例,均予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内固定方法分成两组,髓内钉固定组16例,LISS 钢板固定组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及术后 Johner-wruhs 评分等。结果髓内钉固定组手术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均低于LISS 钢板固定组(P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 Johner-wruhs 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和锁定钢板(LISS)内固定均是治疗闭合性胫骨多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带锁髓内钉并发症更少,骨折愈合率更高。

    作者:张庆;张广程;狄东华;赵建忠;王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与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肾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5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调查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4±4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转移与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开放性肾肿瘤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征荣;曹明奎;谢群;陈俊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比较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52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7 d 两组颅内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9/52),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67.31%,高于对照组的38.0%;随访1个月,两组神经受损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根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对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行肝门胆管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肿瘤局部切除术,实验组给予联合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根治性切除率为80.39%,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29.41%,高于对照组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叶切除并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可显著提高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疗效显著。

    作者:王官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

    目的:探讨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细菌性腹泻患儿176例,均行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其防治措施。结果176例患儿粪便样本检测出病原菌169株,其中志贺菌87株,孤菌属54株,气单胞菌15株,其他菌种13株。检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头孢噻肟等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根据病原微生物检验和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和生长发育。

    作者:何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