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门愿如

关键词: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手术, 角膜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以郑州艾格眼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0例为观察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 CV)、平均细胞面积标准差( S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HC)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 CD、SD、CV 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中1个月、术后3个月 RH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以细胞形态为主,呈可逆性改变特点。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手术对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以郑州艾格眼科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择期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00例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60例为对照组,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40例为观察组,手术前后定期行角膜内皮镜检查,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 CV)、平均细胞面积标准差( SD)、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值(RHC)指标。结果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 CD、SD、CV 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中1个月、术后3个月 RHC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糖尿病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以细胞形态为主,呈可逆性改变特点。

    作者:门愿如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东莞市黄江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以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但实验组治疗后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龚煜;温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后巩膜炎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后巩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后巩膜炎患者22例(25眼),误诊为眼底病9眼、眼眶病10眼、青光眼3眼、其他眼病3眼,给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后巩膜炎。结果22例患者按后巩膜炎治疗2~3周后症状缓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复查眼部 B 超显示筋膜囊水肿明显减轻,增厚的巩膜较治疗前变薄。18例获3个月~1年随访,复发2例。结论后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B 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初次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陈前;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采用氨溴索联合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深圳市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热、鼻翼扇动、紫绀、三凹征、肺部啰音等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重症肺炎联合应用氨溴索及小剂量肝素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膜透析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存军;刘韵;王益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胫骨远段骨折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组则行经皮微创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处理,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年对比两组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折愈合时间更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1年,观察组下肢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胫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中,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创伤小,固定强度高,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以反复摔倒为主诉的帕金森病一例误诊分析

    笔者近期收治1例以反复摔倒为主诉入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误诊时间长达1年,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廖日洪;袁春星;仲崇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中远期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研究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切除情况、术后吻合口瘘及残端肿瘤残余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拔管、开始进食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和残端肿瘤残余分别为8、14例,而研究组分别为2、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平均淋巴结数和阳性转移淋巴结数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中远期的治疗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较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好,对机体损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杨建华;陈原;杜玉英;毛成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冠心病并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与脑钠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浆脑钠肽(BNP)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其中冠心病合并糖尿病50例,单纯冠心病50例,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 BNP 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血浆 BN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 BNP 与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r =0.48,P ﹤0.05)。结论 HbA1c水平与糖尿病心力衰竭的发生关系密切,检测 HbA1c 水平对防治糖尿病并心力衰竭患者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陈利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钬激光碎石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钬激光碎石在老年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江阴市中医院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86例,依照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输液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双 J 管移位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率及再次碎石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缩短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降低病情复发率,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龚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IL-18、IL-10)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例,并对ACS 组予瑞舒伐他汀体外干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分别测定各组 IL-18、IL-10水平。结果 ACS 组患者的 IL-18表达水平高于 SAP 组,ACS 组 IL-10表达水平低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 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IL-18降低而 IL-10升高。结论炎症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L-18、IL-10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斑块稳定性和炎症的重要指标,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外的抗炎作用而稳定斑块。

    作者:颜雯;白晓苏;陈雪云;李涛;张伟勇;廖欢;任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4年8月在鹿寨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咯血患者96例。根据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药组,每组48例。单药组采用单一的垂体后叶素治疗,联合组采用垂体后叶素合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 ﹤0.05)。联合组头痛、面色苍白、呕吐恶心、胸闷心悸、出冷汗、高血压、腹痛腹泻发生率均低于单药组(P ﹥0.05),但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单药组(P ﹤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咯血比单一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止血效果更佳,且减少了垂体后叶素的不良反应,扩大其应用范围。

    作者:唐一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原则。方法根据术前 GCS 评分将嵩县中医院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GCS 3~6分19例,7~8分46例,8分以上23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治疗,31例(GCS 7~8分12例,GCS ﹥8分19例)采取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25例(GCS 3~6分5例,GCS 7~8分16例,GCS ﹥8分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GCS 3~6分14例,GCS 7~8分18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三组患者及三种手术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GCS 评分3~6分、7~8分、﹥8分优良率分别为73.68%、80.43%、95.65%,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呈递增趋势,可见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则疗效越差,﹥8分患者优良率与3~6分比较较高;钻孔血肿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32%、88.00%、71.88%,其中钻孔血肿引流术优良率较高。结论术前不同 GCS 评分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术前 GCS 评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氮量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在脓毒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不同含氮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TPN)在脓毒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脓毒症患者40例,依据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氮量分为低氮量组20例与高氮量组20例,检测并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氮平衡、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氮量组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均较 TPN 前1天氮平衡情况明显改善, TPN 后6 d 的氮平衡指数高氮量组明显高于低氮量组,低氮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N 后6 d,高氮量组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下降,低氮量组 GPT、GOT 值较行 TPN 前1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氮量 TPN 后6天较行 TPN 前1天 GPT、GOT 值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高氮量组尿素氮( BUN)、肌酐( Cr)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氮量营养支持更显著地改善负氮平衡,并可有效地缓解肝功能损伤,但对肺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善;低氮量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肝功能,对肾脏负担小,但扭转负氮平衡效果不及高氮量营养支持。

    作者:王娇;王丽;黄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丹参酮ⅡA 对 TLR4/NF-κB 信号通路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对大鼠 IRI 肾脏 TLR4/ NF-κB 信号通路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对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I)模型,将60只 SD 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丹参酮ⅡA 组、ST2825组及 Bay11-7082组,行对应处理,24 h 后取肾脏标本,行 HE 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以 PT-PCR 法、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肾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且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组织 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上升;丹参酮ⅡA、ST2825及 Bay11-7082均可有效保护肾组织,表现为细胞肿胀、坏死和脱落程度较轻,同时炎症反应更轻,表现为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组织 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 TLR4/ NF-κB 信号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梅俪凡;欧银娟;林飞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探究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71%(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均可有效缩小病灶,缓解病情,且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实验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灌服金乌骨通胶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按照实验组的方法给大鼠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治疗3个月,测定大鼠腰椎和胫骨上端骨密度及外周血清中雌激素(E2)、降钙素(CT)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 ﹤0.01)。假手术组血清 E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E2虽较卵巢切除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切除组血清 CT 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 ﹤0.01),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CT 较卵巢切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金乌骨通胶囊减轻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卵巢切除大鼠血清 CT 升高有关,而且不依赖于雌激素的表达。

    作者:邵越峰;马守战;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脑梗死后言语失用合并Broca失语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磁刺激组与常规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磁刺激组在常规药物与言语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患者言语失用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磁刺激组言语失用得分(9.26±0.62)分,高于常规组的(6.55±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7,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明显改善脑梗死后言语失用症状,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艳丽;郭根明;李千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材料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效果。方方法将100例(125颗牙)需要进行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1年后,实验组在修复体完整性、颜色匹配性和边缘适合性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后,实验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纤维桩是一种理想的桩核材料,具有比金属桩核更好的修复体完整性、颜色匹配性和边缘适合性,修复成功率高,还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稳定性,可以为患者提供满意的美学修复效果。

    作者:张明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新络纳,比较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与内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烧心与返酸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安全可靠,具有较大借鉴、推广价值。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