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敏;宋卫平;邓晓
目的:探究晚期乳腺癌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于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观察组使用的是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方式,对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71%(P ﹤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患者行吉西他滨、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均可有效缩小病灶,缓解病情,且长春瑞滨与顺铂联合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丽兰;余更生;李晓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 TIA)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 TIA 患者64例为 TIA 组,另选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情况,分析颈部动脉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TIA 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0.0%、28.1%、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无狭窄率显著高于 TIA 组(P ﹤0.05);TIA 组64例患者共48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5.0%,正常组4例(7.3%)检出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硬斑发生率较高,但与 TIA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IA 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TIA 组 Vs 平均值为(33.61±10.25)cm/ s、脑血流量为(712.36±101.58)ml/ min,与正常组的(42.36±13.25)cm/ s、(1025.18±135.94)ml/ min 比较显著降低(P ﹤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反映 TIA 患者与正常者颈动脉差异,对大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有较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质量40~90 kg,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顺序注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3μg/ kg、丙泊酚1~2 mg/ kg、罗库溴铵0.6~0.9 mg/ kg 和瑞芬太尼(体质量﹤60 kg 用25μg、体质量≥60 kg 用50μg)合并注射,各药间隔1 min,距末次注药1~1.5 min(即诱导开始后5 min)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 (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声带运动等不良反应及用药处理情况,评价插管成功率。结果与 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 T1~4时间点 MAP 显著下降(P ﹤0.01),对照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增加(P ﹤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下降(P ﹤0.05)。两组均未发生声带运动,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有明显干预效果,在有效保持 BP 尤其是 HR 稳定同时,获得插管条件优不良反应少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国燕;薄志华;李蔚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术前不同 GCS 评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手术处理原则。方法根据术前 GCS 评分将嵩县中医院88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三组,GCS 3~6分19例,7~8分46例,8分以上23例,分别采取不同手术治疗,31例(GCS 7~8分12例,GCS ﹥8分19例)采取钻孔血肿引流术治疗,25例(GCS 3~6分5例,GCS 7~8分16例,GCS ﹥8分4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32例(GCS 3~6分14例,GCS 7~8分18例)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三组患者及三种手术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GCS 评分3~6分、7~8分、﹥8分优良率分别为73.68%、80.43%、95.65%,疗效均较为显著,且呈递增趋势,可见术前 GCS 评分越低则疗效越差,﹥8分患者优良率与3~6分比较较高;钻孔血肿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优良率分别为90.32%、88.00%、71.88%,其中钻孔血肿引流术优良率较高。结论术前不同 GCS 评分患者预后存在明显差异,术前 GCS 评分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手术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采取针对性手术治疗。
作者:陈少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4年3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应用微创 PFNA 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随访12~18个月,3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8例,差2例。结论 PFNA 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患者恢复快速,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适应证并不十分明确,但单侧手术由于无需对侧置钉,减少了手术操作,因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均较双侧术式具有优势,如证实其疗效确切,明确其手术适应证,确保其安全性,则可在临床推广,为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治疗作出贡献。目前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手术适应证探讨以及手术效果观察方面,这也是该手术方式的发展方向,对现有应用进展进行探讨可总结目前的研究成果,为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加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龋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儿童龋齿患儿46例(67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钻磨牙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4.627,P =0.624),两组治疗疼痛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继发龋齿1例(4.3%),对照组3例(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2,P =0.048)。结论伢典微创凝胶去龋术治疗儿童龋齿创伤小、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晨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浸浴疗法对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36例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及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浸浴疗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瘢痕情况和创面愈合时间,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瘢痕发生率为11.76%(8例),对照组为26.47%(18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1.32±3.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91±4.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浸浴疗法是治疗深度烧伤残余创面简单、经济、可行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减少瘢痕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吴小李;陈思雄;董永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持续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使用机械通气和 ETCO2监测,查看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气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差[P(a-ET)CO2]值和颅内压的关联性。结果两组P(a-ET)CO2差值较小,表明 PaCO2和 PET CO2关联性强,PET CO2能体现 PaCO2。结论 PET CO2监控方便且能实时分析病情,值得推广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陈劲飞;肖化选;姚润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肾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5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调查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4±4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转移与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开放性肾肿瘤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征荣;曹明奎;谢群;陈俊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88例,其中传统开腹组43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组45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例数、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及 VAS 评分。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镇痛剂使用率、VAS 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短于或低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一项较理想术式。
作者:吴绍全;李凯;熊瑱;覃裕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席汉氏综合征(SS)是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坏死引起的病变。通常是产后大出血引发低血压或休克造成的。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严重缺血坏死的结果。垂体动脉痉挛、栓塞也是引发 SS 的原因。增大的脑垂体、缩小的蝶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是 SS 的发病机制。SS 是不同程度脑垂体前叶机能障碍的特征。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垂体前叶激素缺乏。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产科保健,垂体机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但是在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然很高。SS 因为病情进展缓慢而难以诊断。但是如果有产后大出血的病史、不能泌乳和停经均是 SS 重要的诊断线索。对 SS 的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门诊治疗的0~12月龄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按喂养方式分为纯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分析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和预后情况,观察其相关性。结果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其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χ2=58.84,P ﹤0.01),尤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χ2=8.075,P ﹤0.01);在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儿中,纯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的婴儿呼吸道感染天数较同期的人工喂养婴儿少(χ2=21.00,P ﹤0.05;χ2=25.24,P ﹤0.01),慢性呼吸道症状也较少发生。结论母乳喂养有利于减少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并缩短其病程。
作者:江红;区子昌;熊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抑郁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伴抑郁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6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8例。阿米替林组给予三联及盐酸阿米替林治疗,美利曲辛组给予三联及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评分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 GERD Q、HAMD、HAMA、PSQI 评分低于治疗前,其中美利曲辛组降幅大于阿米替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美利曲辛组不良反应率(10.4%)低于阿米替林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伴抑郁症的难治性 GERD 病患者予以三联疗法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口服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反流症状、缓解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伟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肌钙蛋白 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电图 ST-T 改变患者 cTnT 为(0.24±0.1)ng/ ml,明显高于心电图 ST-T 未改变者(P ﹤0.05);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重度狭窄与完全狭窄患者的cTnT 同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T ﹤0.2 ng/ ml 患者的短期预后好于 cTnT ﹥0.2 ng/ ml,两组 CAG 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 T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对短期预后的指导意义重大。
作者:张秋兰;谭占山;刘后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牙龈瘤患者,应用手术切除瘤体同时,仍然保留其患牙的改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博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68例牙龈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切除牙龈瘤所波及的牙槽骨和牙周膜及骨膜,同时保留患牙。观察术中、术后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所用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肿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感染、创面愈合及牙龈附着再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牙龈瘤患者,应用手术切除瘤体同时,仍然保留其患牙的改良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同时也增加了患者术后美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廖海英;谢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救治效果,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的救治成功率。方法选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6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复苏时间、病因、复苏场所及成功率数据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主要病因,且抢救治疗成功率较其他病因偏低,复苏地点与复苏开始时间对临床抢救成功结局具有一定的影响,66例患者经过心肺复苏的救治,共有28例患者成功,其余失败,成功率为42.4%。结论患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救治可以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作者:白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及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西青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8例前列腺癌并存代谢综合征(前列腺癌合并 MS 组)以及65例单纯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前列腺癌组),包括身高、年龄、体质量、腰围、血压、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病理 Gleason 评分。结果前列腺癌合并 MS 组与单纯前列腺癌组比较,年龄、血压、三酰甘油(TG)、病理 Gleason 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S 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体质量指数、FPG、TG 可能影响血清 PSA 的水平,MS 患者前列腺癌的发生率低,MS 可能为前列腺癌的保护因素。
作者:刘书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 对大鼠 IRI 肾脏 TLR4/ NF-κB 信号通路以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其对肾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I)模型,将60只 SD 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丹参酮ⅡA 组、ST2825组及 Bay11-7082组,行对应处理,24 h 后取肾脏标本,行 HE 法观察组织病理学形态,以 PT-PCR 法、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肾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且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组织 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上升;丹参酮ⅡA、ST2825及 Bay11-7082均可有效保护肾组织,表现为细胞肿胀、坏死和脱落程度较轻,同时炎症反应更轻,表现为 TLR4、NF-κB mRNA 及蛋白水平,组织 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参酮ⅡA 对缺血再灌注肾脏组织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 TLR4/ NF-κB 信号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梅俪凡;欧银娟;林飞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改良 B-Lynch 缝合联合欣母沛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顽固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改良 B-Lynch 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予以改良 B-Lynch 缝合联合欣母沛治疗,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出血量、止血时间,记录两组输血率、产褥病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病死率及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中输血量分别为(876.39±241.26)ml、(9.26±1.05)min、(451.26±158.36)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输血率和产褥病发生率分别为17.24%、6.9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改良 B-Lynch 缝合联合欣母沛能够有效控制难治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
作者:黄志巧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