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巧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心脏直视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实施问卷调查并分析数据,对有可能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200例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6例,感染率为8%;根据调查结果对心脏直视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易感因素、术前长期住院与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存在密切关系。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以上男性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率较高,术中有效消毒措施、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减少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保护性举措。结论年龄、消毒措施、易感因素是心脏直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降低要通过充分有效的消毒措施、无菌操作及合理有效的抗生素应用等来实现,通过实施严密观察和优质护理提升患者康复质量,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危害。
作者:曹劝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佛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59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59例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比较;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淋巴结清除情况。结果胸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小于开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淋巴结清除站数、淋巴结清除数目及转移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的疗效确切,可达到传统开胸手术的清扫范围,创伤性小、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陈伟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腹膜透析在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变化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腹膜透析治疗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患者,不仅可以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生化指标,恢复患者的肾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黄存军;刘韵;王益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插管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1~60岁,体质量40~90 kg,需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观察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舒芬太尼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顺序注射咪唑安定2 mg、舒芬太尼0.3μg/ kg、丙泊酚1~2 mg/ kg、罗库溴铵0.6~0.9 mg/ kg 和瑞芬太尼(体质量﹤60 kg 用25μg、体质量≥60 kg 用50μg)合并注射,各药间隔1 min,距末次注药1~1.5 min(即诱导开始后5 min)用可视喉镜行气管插管。记录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1 min (T2)、插管后3 min(T3)和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声带运动等不良反应及用药处理情况,评价插管成功率。结果与 T0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 T1~4时间点 MAP 显著下降(P ﹤0.01),对照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增加(P ﹤0.01,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2~3时间点 HR 显著下降(P ﹤0.05)。两组均未发生声带运动,插管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对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反应有明显干预效果,在有效保持 BP 尤其是 HR 稳定同时,获得插管条件优不良反应少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建珍;祁喆;李国燕;薄志华;李蔚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肾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珠海市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接诊的5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开放性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年,调查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6.1±23.6)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4±4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内肿瘤复发、转移与生存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较开放性肾肿瘤术,后腹腔镜肾肿瘤切除术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优势明显,更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张征荣;曹明奎;谢群;陈俊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而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郭云锋;郭丽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含氮量的全胃肠外营养支持( TPN)在脓毒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脓毒症患者40例,依据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氮量分为低氮量组20例与高氮量组20例,检测并比较营养支持前后氮平衡、血气指标及血生化指标水平。结果高氮量组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均较 TPN 前1天氮平衡情况明显改善, TPN 后6 d 的氮平衡指数高氮量组明显高于低氮量组,低氮量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升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PN 后6 d,高氮量组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OT)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下降,低氮量组 GPT、GOT 值较行 TPN 前1天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氮量 TPN 后6天较行 TPN 前1天 GPT、GOT 值降低幅度明显大于低氮量组, TPN 后6天,高氮量组尿素氮( BUN)、肌酐( Cr)值较行 TPN 前1天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高氮量营养支持更显著地改善负氮平衡,并可有效地缓解肝功能损伤,但对肺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改善;低氮量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和肝功能,对肾脏负担小,但扭转负氮平衡效果不及高氮量营养支持。
作者:王娇;王丽;黄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抗血小板治疗也变得十分重要。氯吡格雷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尤其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提出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会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并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也有研究提出不同观点:氯吡格雷联合质子泵抑制剂用药在药代动力学方面会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但是,并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对消化道事件的风险会起到明显降低作用。本文就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用药的弊与利展开综述。
作者:喻川;喻卓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和局部化疗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诊的74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同时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远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8%)显著高于对照组(62.2%),不良反应发生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4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射治疗法和局部化疗法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效果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在智;苗喜顺;黄志翔;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4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持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注,观察组予盐酸右美托咪定0.3μg/ kg 持续静脉输注。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清 TNF-α、IL-6、IL-8水平,并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测定和对比术前及术后1、7 d 的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术后1 d 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认知功能评分均恢复到正常水平。观察组手术开始后至术后24 h,血清 TNF-α、IL-6、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血清中 TNF-α、IL-6、IL-8水平,从而减少炎性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有效改善老年甲状腺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淑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笔者近期收治1例以反复摔倒为主诉入院的帕金森病患者,误诊时间长达1年,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慧;廖日洪;袁春星;仲崇翔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方案治疗传染性软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传染性软疣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六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电灼、刮除、冷冻、挑刺法、血管钳挤压、常见药物(以中药酊为例)方法治疗,治疗期2个月。比较分析各组治疗疗效、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不良反应程度。结果总有效率比较:刮除组(93.8%)、挑刺组(93.8%)﹥电灼组(85.4%)﹥血管钳挤压组(75.0%)﹥冷冻组(66.7%)﹥中药酊药物组(64.6%),刮除组、挑刺组总有效率相比血管钳挤压组、冷冻组、中药酊药物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程度重度率电灼组(25.0%)﹥血管钳挤压组(20.8%)﹥挑刺法(18.8%)﹥刮除组(12.5%)﹥中药酊药物组(6.3%)﹥冷冻组(4.2%),冷冻组、中药酊药物患者疼痛程度重度率相比电灼组、血管钳挤压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刮除法、挑刺法治疗传染性软疣疗效显著,且患者疼痛不良反应程度适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电灼法疗效显著,但疼痛感较重,适合成年人。
作者:胡鹏飞;葛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颈部动脉超声诊断短暂性脑缺血( TIA)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睢县人民医院 TIA 患者64例为 TIA 组,另选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颈动脉超声检查两组颈动脉狭窄情况及斑块情况,分析颈部动脉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TIA 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发生率分别为50.0%、28.1%、1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无狭窄率显著高于 TIA 组(P ﹤0.05);TIA 组64例患者共48例检出斑块,检出率为75.0%,正常组4例(7.3%)检出斑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硬斑发生率较高,但与 TIA 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TIA 组斑块类型以软斑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TIA 组 Vs 平均值为(33.61±10.25)cm/ s、脑血流量为(712.36±101.58)ml/ min,与正常组的(42.36±13.25)cm/ s、(1025.18±135.94)ml/ min 比较显著降低(P ﹤0.05)。结论颈部动脉超声可反映 TIA 患者与正常者颈动脉差异,对大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有较高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景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独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新络纳,比较两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症状与内镜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86.4%,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7.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新络纳治疗老年性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烧心与返酸症状,治疗有效率更高,安全可靠,具有较大借鉴、推广价值。
作者:李凤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cTn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住院期间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肌肌钙蛋白 T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心肌肌钙蛋白 T 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心电图 ST-T 改变患者 cTnT 为(0.24±0.1)ng/ ml,明显高于心电图 ST-T 未改变者(P ﹤0.05);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重度狭窄与完全狭窄患者的cTnT 同轻度狭窄、重度狭窄和正常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nT ﹤0.2 ng/ ml 患者的短期预后好于 cTnT ﹥0.2 ng/ ml,两组 CAG 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 T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其对短期预后的指导意义重大。
作者:张秋兰;谭占山;刘后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席汉氏综合征(SS)是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坏死引起的病变。通常是产后大出血引发低血压或休克造成的。产后大出血导致脑垂体严重缺血坏死的结果。垂体动脉痉挛、栓塞也是引发 SS 的原因。增大的脑垂体、缩小的蝶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自身免疫机制异常是 SS 的发病机制。SS 是不同程度脑垂体前叶机能障碍的特征。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垂体前叶激素缺乏。在发达国家由于先进的产科保健,垂体机能减退症的发病率已经大大的降低了,但是在落后和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仍然很高。SS 因为病情进展缓慢而难以诊断。但是如果有产后大出血的病史、不能泌乳和停经均是 SS 重要的诊断线索。对 SS 的患者如能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治疗,就能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8、10(IL-18、IL-10)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30例,并对ACS 组予瑞舒伐他汀体外干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分别测定各组 IL-18、IL-10水平。结果 ACS 组患者的 IL-18表达水平高于 SAP 组,ACS 组 IL-10表达水平低于 S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S 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后,IL-18降低而 IL-10升高。结论炎症是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IL-18、IL-10是反映冠脉粥样病变斑块稳定性和炎症的重要指标,瑞舒伐他汀具有降脂作用外的抗炎作用而稳定斑块。
作者:颜雯;白晓苏;陈雪云;李涛;张伟勇;廖欢;任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后巩膜炎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后巩膜炎患者22例(25眼),误诊为眼底病9眼、眼眶病10眼、青光眼3眼、其他眼病3眼,给予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后巩膜炎。结果22例患者按后巩膜炎治疗2~3周后症状缓解,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复查眼部 B 超显示筋膜囊水肿明显减轻,增厚的巩膜较治疗前变薄。18例获3个月~1年随访,复发2例。结论后巩膜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容易误诊,B 超、CT、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提高初次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陈前;李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胰腺炎的可靠方法,为胰腺炎的相关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胰腺炎患者75例,接受治疗的时间均为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根据患者奥曲肽临床应用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了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给药方式,对照组采用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结果①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体征消失时间组间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采用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的实践过程中,与皮下注射给药方式相比较,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给药方式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宋辉;刘金煌;杨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金乌骨通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雌性 Wistar 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卵巢切除组、实验组,每组10只。骨质疏松模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灌服金乌骨通胶囊,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按照实验组的方法给大鼠灌服等容积的蒸馏水,治疗3个月,测定大鼠腰椎和胫骨上端骨密度及外周血清中雌激素(E2)、降钙素(CT)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5),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腰椎、胫骨上端骨密度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P ﹤0.01)。假手术组血清 E2明显高于卵巢切除组及实验组(P ﹤0.01),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E2虽较卵巢切除组有所升高,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切除组血清 CT 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 ﹤0.01),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血清 CT 较卵巢切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金乌骨通胶囊减轻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延缓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卵巢切除大鼠血清 CT 升高有关,而且不依赖于雌激素的表达。
作者:邵越峰;马守战;贾思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